2011年11月6日 星期日

「石油危機」是危言聳聽?

很多人不相信會有石油危機,這些人幾乎毫無例外地都是經濟學家,或經濟學的愛好者。反而能源產業的CEO有48%認為我們已經(或正在)跨越 peak oil。怪嗎?

本文想談的是:為什麼牛津大學的能源經濟學家已經很認真地在否定 peak oil 出現的可能性,我這個沒修過經濟學的人卻還堅持相信 peak oil 會出現。

業餘的經濟學愛好者會用古典經濟學的(靜態)均衡分析(Equilibrium Analysis)來駁斥「石油危機(石油的供需失衡)」的可能性。不僅這樣,專業的經濟學家也會用較複雜的(動態)均衡分析觀點來駁斥「石油危機(石油的供需失衡)」的可能性。[1]

不過,兩者真正的關鍵性差別在於:專業的經濟學家至少會乖乖地去具體檢驗既有石油的供需,以及可替代的能源、省能的策略等技術問題。而業餘的經濟學愛好者則會根本不管現實上增加產能的技術是否存在、替代能源是否存在,以及節能技術是否存在,反正「經濟學是世界的真理,其中隱含這世界全部的秩序」;也不去管古典經濟學的(靜態)均衡分析什麼時候適用,什麼時候不適用。不過,我不想浪費時間去駁斥業餘的古典經濟學愛好者。

牛津大學的 D. Helm 教授則在他的論文中很認真問:達成新的均衡需要什麼條件?這些新的條件是否已趨近成熟?很不幸地,有很多因素可以大幅度拖延達成新的均衡所需要的時間,使得過渡時間非常長,過程非常痛苦。

壹、新能源與新科技如何解決石油的供需問題
 
                                           圖一:資金投入快速而科技發展順暢時

認定 peak oil 不會發生的經濟學者主要的論點是:(1)當石油供需短缺時,油價上漲會引導產業往比較不倚賴石油的方向發展(歐、美、日1970以後確實有相當成效);(2)油價上漲會使消費者對節能產品的需求增加,也使得全球對石油的消費需求進一步下降;(3)油價上漲會使傳統上沒有經濟利用價值的加拿大油沙等非傳統石油變得有經濟價值,因而產能上升;(4)油價上漲會使各種替代能源變成經濟具有競爭力,因而產能增加;(5)生質燃料等新興能源的加入市場,會使得液體燃料總供給量進一步上升。因此,市場調節機制會自動地調節供需落差,使得供需落差很小,而石油的價格漲幅也有限。


貳、問題不是市場「會不會」調節供需,而是「來不來得及」

但是,把上面的推論過程一字不改,最後的結果也有可能如圖二:供需落差非常大,使得石油價格漲上天價,同時使得超過三分之一的使用者想要買石油而買不到(付不起高價),也使得支持經濟成長所需要的生產要素不但無法增加,還反而下降。
                                             圖二:資金投入遲緩而科技發展不順暢時


當生產要素總量下降時,GDP只好跟著下降。這就是石油危機:不是石油耗竭的危機,而是供不應求導致GDP下降、失業率上升、自殺率上升。
   
至於未來是圖一的情景(scenario)或圖二的情景(scenario)呢?這就要很認真而詳盡地去考察各種新技術的發展進度與廠商的投資意願(和進度)。
   
堅持 peak oil 不會發生的都是高來高去的經濟學家,他們懶得弄髒自己的手;他們的論文裡頭都沒有具體的數據與各領域專家(廠商)的評估。

堅持 peak oil 會發生的則是各種領域的專家(含經濟學家與能源產業的CEO),他們的論文裡頭都有具體的數據與各領域專家(廠商)的評估。

國際貨幣基金 IMF 一向是最相信市場機制的國際經濟機構,也被廣泛地認為是新自由主義的推手(劊子手),但是他們已經在 2011年 World economic outlook 的第三章裡用 baseline scenario(他們的 best guess) 承認:石油產能會在2010~2030持續下降,且全球平均GDP 也會持續下降20年。

   
現在,看你相信誰。


[1] D. Helm, 2011, “Peak oil and energy policy—a critique,”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27(1), pp. 6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