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

台灣有一種病,很深,深到…………

        有人說:台灣人英語口說能力太差,所以沒有國際觀,應該要加強全民英語。說這話的人往往學歷遠不如人,只有英語口說能力比大部分台灣人行,但是寫出來的英語還是一蹋糊塗,閱讀的能力更差,國際觀更不用提了。
        英國人普遍地外語能力非常非常地差,他們進行國際貿易或國家外交時靠的是外語人才的翻譯。英國人還很驕傲地說:「我們不會說外語,因為全世界都說英語。」
        日本人普遍地英語的口語能力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地差,他們進行國際貿易或國家外交時靠的還是外語專才。我在東京帝大門口問路,路過的學生一聽到我開口說:「excuse me...」就快閃離開,問了將近三十個,才有一個結結巴巴地回答我,用的是含糊攏統而辭不達意的英文──但是,我絕不敢低估他們閱讀英文專書的能力。我狠了心想犧牲皮包裡的錢去東京銀座見識頂級日本料理,跟著日本人在最長的隊伍裡排了將近一個半小時,輪到我時,我才說:「a table for two」,領班突然臉色一變,

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

你還在擁核嗎?恐怕落伍了!

        核能其實是一種過氣(out-of-fashion)的能源,愈來愈少人想要它,新建的核電機組數目逐年減少,而且新建的機組幾乎都是坐落是對核安所知有限或一無所知的國家。[1]
        此外,如上圖所示,核電的成本愈來愈高(因為安全標準愈來愈嚴),而太陽能發電(最貴的綠能)的成本愈來愈低,兩者在北卡羅萊納州的價格正在跨過黃金交叉。即使沒有政府補貼,連綠能中最貴的太陽能都很可能會在十年後比核能便宜──而且,這個價格還沒計入核電災難與核污染風險的社會成本。 [1]
        因此,福島事件之後,比利時、德國、瑞士和台灣相繼宣佈將逐步廢核,埃及、義大利、約旦、科威特和泰國相繼宣佈不再增設核電設施,比利時和日本兩座興建中的核電設施宣佈廢棄不再續建,巴西、法國、印度和美國的好幾個核電廠興建計畫被取消,還有許多計畫被宣佈暫緩執行。[2]
        全球核能熱早已退燒,如果你現在還在擁核,會不會太落伍了?

2013年3月26日 星期二

什麼叫「斷然處置」?

        在內閣裡頭那些不懂儀控與核安的人耳中,「斷然處置」這個術語一定帶有類似「九轉還魂丹」、「千年朱仙果」或「葵花寶典」那樣想像空間無限大的魅力。一個核工系的小朋友也寫信抗議我「憑什麼質疑『斷然處置』的有效性,你又不懂核工」。這小朋友一點都不明白:「斷然處置」要有效,靠的完全是儀控與電工,甚至還包括消防泵渠道引水時到底有沒有溪水可以用。任何一個汽車修理工或水電匠都有機會從實務經驗質疑「斷然處置」是否能夠 100% 有效。

        先看看什麼叫做「斷然處置程序」,要不然就談不下去,只能淪為情緒性的叫囂與謾罵了。網路上有一份「斷然處置安全注水作法與最低流量分析」,是我所找到最詳盡的文件了。
        「斷然處置」的基本概念就是在有可能導致氫氣爆的三種時機下,降低決策層級,緊急啟動搶救措施,灌不純淨的水進入反應爐,準備犧牲反應爐來避免造成人員傷亡與災難擴大。
        台電在福島事件後積極研擬「斷然處置」程序,還乖乖地請清大核工系研究最低注水量,這種積極的精神當然值得肯定。但是,金山區重和里里長賴蔡標的質疑是正確的:「都是騙人的,夏天渠道的水都是乾的,是要抽砂進反應爐嗎?」如果溪裡沒有水,有消防車也是枉然,「斷然處置」還是有可能失效!這就叫「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而且,如果你仔細讀過日本國會委派「福島核災事件獨立調查委員會」的主要報告第二章「災難的升級(Escalation of the accident,你應該就有機會想出「斷然處置」可能會失效的更多種情境。

大陸的人如此看台灣

        朋友轉寄來兩篇大陸人描寫台灣的文章,一篇是韓寒寫的〈太平洋的風〉,一篇是《新週刊》總主筆肖鋒寫的〈台灣人這麼說這麼做〉。兩篇都值得看看,尤其肖鋒寫的〈台灣人這麼說這麼做〉更是寫盡無數台灣人的心聲,遠比韓寒寫得更深刻、入骨。

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

擁核的朋友該認真看這份報告

       去年七月很多媒體都競相報導日本國會委派「福島核災事件獨立調查委員會(The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Independent Investigation Commission)」的報告結論:「雖然福島核災是由地震與海嘯所觸發,但是後來在福島電廠裡所發生的災難不該被認為是天災。它極端地屬於人為的災難(profoundly manmade disaster)」。不過,媒體一直沒有深入分析這份報告對台灣核電安全的警示。

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網誌兩週年回顧

        讀者來信提醒我:網誌即將屆滿兩週年,要不要再來一次回顧?想想,這倒也是件有趣的事。一年來不知道讀者有了些什麼樣的變化,這一年來剛加入的讀者或許也會想知道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在看這樣的部落格?而且,我的心情也有些變化,一直想跟讀者說說。
        去年寫的「網誌週年的回顧」有交代過這個網誌的起源,以及我原本期待它成為一個「人文部落格」,卻因為陰錯陽差而使它變成了一個「社會評論」的部落格。
        去年我寫了約莫220篇,這一年來我寫得比較沒那麼勤,一共寫了大約160篇左右(不含轉貼)。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演講太多,一年一百多場,最誇張的一週有九場演講,其中三場在同一天(白天兩場在高雄,晚上一場在台北,半夜殺回新竹)。另一個原因是不想讓讀者太累,每週讀個兩三篇就夠了。最後的理由(愈來愈重要)是:我需要較多的時間寫書。
        去年篇數少,但總點閱數成長為537萬人次(去年是371萬),累計908萬。表面上看起來每一篇平均有3.3萬人點閱,實際上點閱率參差不齊。年輕人關心的時事點閱率較高,最誇張的是「陳為廷錯在哪裡?」這一篇,一夕之間飆進20萬筆,一週內就累積出30萬筆,現在總點閱數是31.8萬筆。點閱率最低的可能是「一曲難忘的現代舞:Bolero」這一篇,只有3,457。年輕人愈來愈願意關心公共事務,這是可喜的;但這個社會的人文厚度愈來愈稀薄,這恐怕將永遠是我心裡的一點遺憾。
        從點閱率的排行榜約略可以看出這一年來讀者的偏好。

2013年3月18日 星期一

樂見雞排博士

        政大博士生宋耿郎去賣雞排,郭台銘不滿地說「這樣是教育資源浪費,應課教育資源浪費稅。」[1] 假如他當時就知道兩天後鴻海將會跟宏碁、友達等科技業一起退出「新世代最嚮往企業Top 10」的榜單,他會不會更傷心?[2]

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

跟唐湘龍談談核四問題

       唐湘龍在309反核前夕語重心長地寫了〈給遊行者的叮嚀 反核是最不環保的〉,苦口婆心地勸反核的人要位環保理由而擁核。可惜,一向還算聰明的唐湘龍這回卻犯了普通人也不見得會犯的錯。
        第一個錯誤是他以為「反核四=反核電=無條件反對一切未來的各種核電」。事實上今天上街頭的人中有很多是「反核四而不反安全的核電」,或「反核四運轉,反核一、核二、核三延役,但願意考慮未來的新型核電」,或者「反對不安全的核電,但願意接受風險小到台灣承受得起的核電」;而我則是「如果能有效處理核廢料,不以鄰為壑,而且核災規模與風險小到台灣承受得了」,就願意接受核電。

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為了核四而玩命,值得嗎?

        核四公投原本應該是全體公民對攸關社會重大福祉的嚴肅選擇,但江宜樺卻把核四公投當成全民對閣揆的信任投票,而綠營和藍營的許多政客則把核四公投當作政治角力的棋子,充滿各種與全民福祉無關的機關算計。
    民進黨在野就反核四,執政就建核四,這些黨格與人格都分裂的政客根本沒資格談核四問題。至於江宜樺的動作,到底是屬於無恥政客的權謀算計,還是負責任的政治擔當,關鍵在於公投之前有沒有把核四停建與否的所有關鍵性後果「信而可徵」地講明白。不過,最讓人擔心的是:江內閣根本沒有能力正確地評估核四是否停建的完整後果。
    馬英九及其內閣一再宣示「核四安全無虞才會運轉」,我們首先要問的是:「馬英九及其內閣有沒有能力確認核四是否安全?」
核電專家都希望能設計出「故障時保證安全(fail safe)」的電廠。福島事件之前東電也曾向日本人保證福島電廠是「故障時保障安全」。核災之後,兩位日本專家仔細研究過各種起因,終於同意耶魯大學Charles Perrow教授的主張:核電廠設計時都假設系統只有有限個特定的故障狀態,一旦實際的故障方式超出原設計者的設想,整個系統的實際運作就會超乎原設計者所有的想像;偏偏核電廠實際上可以出現的意外情境有數十億種組合,遠遠超出設計者所能預想的;因此,根本不可能有「故障時保證安全」的設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