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0日 星期日

「碩博士論文寫作 Q&A 專題系列」簡介

     從2022/12/1 開始,我將陸續撰寫一系列「碩博士論文寫作 Q&A」的(專欄)短文,目前擬定的內容「在本連結導向的文章裡」。因為內容將會持續增、刪、修改,未來請從文末指示的位置點選進入。
      這一系列專題短文的第一個特色是:以最精簡的文字回答碩博士寫作論文時最常見的問題,以及最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識。
      它的第二個特色是:它包含六篇精選的頂尖期刊論文,擇要譯成簡譯本,以供讀者參考;這些論文分屬物理、資工、醫學、經濟學、社會學、與傳播科學六個領域(前五者為量化研究,第六者為質性研究)。此外,它還簡譯、介紹了一篇社會學的經典論文和一篇文化人類學的經典論文,作為進階的參考。 

論文寫作(學術寫作)學什麼?

      假如論文寫作(或學術寫作)是純屬學術圈內的特殊風格,與學術圈外的人無關,我就不會想寫《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這本書(未來還很可能會在這個部落格裡寫一系列「碩博士生專欄」的文章)。
      在我看來,論文寫作的過程牽涉到四種能力:(1)去蕪存菁的能力(從數年的複雜思考、研究、資料彙整、跟既有文獻對話,挑出最有吸引力的主張或論點),(2)對複雜事務與思想的精準表達能力,(3)以理服人(尤其是在面對多疑且位高權重的決策者時),(4)自我批判(最重要的是覺察自己的盲點,而不是挑他人毛病)。
      這四種能力,不管是在企業界、政府部門或學術圈,都有同等的重要性和運用的機會(關鍵在於:只要你的工作崗位夠高,涉及的事務夠複雜)。
      因此,這本書最初的書名是《論文寫作:去蕪存菁、精準表達、以理服人的技藝》。至於寫作的目標,則是填補既有相關書籍的重大空缺。

2022年11月16日 星期三

未來的寫作計畫

      這個部落格在未來半年左右的時間(或更長)內主要是發表一系列關於「碩博士論文寫作」的短文,以便完成「碩博士論文寫作 Q&A」的專欄建構。
      不過,偶而還是會穿插一些關於「婚姻、愛情與親子」的文章,以及一些關於人文課題的文章。
      至於專書寫作方面,目前規劃中的有兩本,第一本是關於親子關係的書,暫名《陪孩子尋找他的未來》(下詳)。
      等這兩本書都寫完之後(約莫兩、三年),有可能就不再寫專書,而開始在部落格上較有系統地撰文導讀我喜歡的小說,以及介紹一些歐洲美術史的關鍵性作品,算是《慾望的美學》的「延伸閱讀」。

2022年11月4日 星期五

學生為何寫不好論文?

      從我動念想寫新書《論文完全求生手冊》那天開始,直到交出書稿為止,腦海裡一再浮現退休前的一個景象:
      一個同事在教師休息室裡抱著一杯咖啡踱步,邊看著窗外的成功湖邊一再嘆氣。我忍不住問:「很想跳下去,是不是?」他回答:「是啊!這些學生的論文真的不知道要怎麼改!」
      每年一到改論文的季節,這樣的痛苦景象都會重複出現且持續到「口試季」結束。最後終於讓學生交出論文,通常不是因為論文已經可以見人,而是已經絕望地放棄叫學生修改了。
      學生寫不好論文,首要原因是不知道「論文」究竟是什麼:它該長什麼樣子(比較像記述文或議論文?可不可以有抒情的段落?可不可以像偵探小說那樣子地迂迴曲折,高潮迭起)?哪些東西可以(應該)寫進論文,哪些不可以(應該)寫進論文?怎樣算是「及格」的論文,怎樣算是「好」的論文?etc...

2022年11月1日 星期二

如何選研究的主題

      在一場台大的演講裡,一位資深教授提問:「如何選研究的題目」?當時我還沒認真思索過這問題,回答倉促而欠週延。
      其實這問題很複雜,因情境脈絡而異。如果已經進入論文寫作階段,論文寫作的第一步〉已有討論。如果是研究初始要找主題,常有的建議是:「找你有興趣的題目」。我對這個建議一直高度存疑,因為它讓很多人痛苦、後悔過。
      我曾建議一個博一生:「根據你過去聽課與閱讀學術文獻的經驗,找一個你最有感覺,最有機會『見人所未見』的題目。」後來,我又跟一位已通過資格考而論文投稿老被國外拒絕的博士生說:「想清楚你要(在)跟誰對話」。
      下文會扼要闡述這兩點,必要時會把理工與社會科學分開來談,順便借這機會介紹一位迷人、有趣的神童級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