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有話好說」主持人的回應

        上一篇文章昨天貼出後,今午一個朋友寄來「有話好說」主持人陳信聰在他臉書上的回應我沒有臉書帳號,無法進入臉書閱讀。有類似困難的人,可以去PTT上的轉貼
        想看該節目原始談話或完整節目的,可以去看「有話好說:台灣媒體太亂?引進中國央視才能救台灣?」。主持人被我引述的話出現在31:00~32:00秒之間,需要多長的前後文由讀者自己斟酌。有興趣比較兩岸國際新聞水準,以及公視經費窘境的人,我建議看完全部節目。「有話好說」的製作費每一集竟然只有一萬元,我聽了至今無法置信!
        讀者自己有評斷的能力,不需要我再對陳信聰的PO文多做回應。我跟陳信聰都應該把力氣用到比噴口水更要緊的事上。我想只需做一個補充說明:在我心目中,早期清大社人所畢業生絕大部分都是相當傑出的,所以忍不住要提「清大社人所」。
        也許該重複強調一件事:我批評國內的國際新聞時標準放得很低,只求先有起碼的量,暫時不求它的質。即使都是國外新聞翻譯,只要有用心挑出該讓國人知道的,就已經可以大幅改善現況。畢竟,新聞報導雖有「觀點」問題,好的報導都會滿足一個基本條件:說出事實(reporting)!只要突破了「告知」這一點,閱聽大眾就可以開始上網去搜尋了,有沒有台灣觀點或評論是次要的。

2013年4月29日 星期一

當媒體自己就是井底之蛙時


        我曾經推薦過公視「有話好說」這個節目,不過今晚我真的傻眼了。
        江丙坤拋出個話題:「台灣媒體亂象無法用立法改善,可以考慮引進央視和鳳凰衛視的國際新聞。」這個發言再度引起統獨聯想和爭論。這方面的問題暫且表下不談,只談「台灣的國際新聞」。
        關於這個話題,「有話好說」的主持人陳信聰(清大社人所碩士喔)竟然指著左邊這一張節目表說:「台灣有很多國際新聞啊,怎麼會有人說台灣沒有國際新聞?」
        我聽了真的昏倒!新聞是什麼意思?把國外雞毛蒜皮的事情找個時間說一說,這就叫做「國際新聞」?

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斷然處置」昇級版


        目前的斷然處置無法解除福島危機,該努力的方向不是無聊的辯論與情緒性的爭議,而是找出現版斷然處置的缺點與改善的辦法。這要靠學術討論。但是很多研究生和教授都不懂得何謂「學術討論」,而只會
        談核安有三種典型的方式:學術討論只問「我們確知什麼,我們目前無法確知的是什麼」,這是跟擁和、反核的立場無關的客觀討論;談完以後,確知斷然處置何時有效,何時無效,有哪些不確定性,然後才可以對電價與人命給予個人的配重與評價,進行擁核或反核的抉擇,這裡頭牽涉到一些說不清楚的主觀價值判斷,必須彼此尊重,沒必要爭辯。第三種是政治性的談話,不顧是非,遮掩事實,甚至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
        學術的態度是:我們把可以客觀地談清楚的部份認真談清楚,把不可以談清楚的部份交給個人去做抉擇與判斷。這也是核四公投要有意義的前提。但是,江揆做了最惡劣的示範:學術的討論還沒開始,就先用烏紗帽去捍衛核四,使得全國民眾還沒開始聽學術討論的摘要就已經紛紛各自跳入各自的結論,而開始兩陣營的彼此對抗!這是落伍而野蠻的社會!
        4/25 那天跟我談到下午六點的兩位學者不見得反核,實際上核研所的廖博士還希望我接受核四,但是他也了解我無法接受核四的理由:「如果你要跟我談核一和核二,I know What we are talking about;如果你要跟我談核四,I don’t know What we are talking about」。沒有人知道核四裡頭藏有多少儀器檢測不出來的瑕疵和弱點,所以沒有人真的知道自己在談的是「什麼樣的東西(What)」。學術界不談定義不清楚的東西,不逼迫人接受自己的主觀評價。

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給流浪博士、即將開始流浪的博士們、and more

        一位國外頂尖名校畢業已經兩年的社會學博士來訪,談到找工作的困難!我很同情他的處境,也很擔心那些即將在畢業後開始流浪的名校與非名校博士們。
        歐陸國債高舉而且青年失業高達40~50%,任何博士後或其他工作徵人時,很可能都是本國人優先,EU其次,台灣人在這一項上面注定要失分。找不到工作往往是因為跟能力無關的因素。
        應徵台灣的教職,缺少到可鄰。很多教授或系所都是優先錄取自己的學生,一開始就出國唸碩士的人就是吃虧,沒人罩。
        對於飽受挫折的年輕人,我希望你們根據自己對自己的了解來評價自己、肯定自己,而不需要靠別人的肯定──包括不要靠父母的肯定來肯定自己。
        這個主題其實早就寫在我一篇古老的文章裡:「困境與抉擇
        念完博士很多人已經接近35了,再五年就40了。其實早已經有足夠的成熟度去判斷很多事情,早已不該再因為別人的肯定或否定而肯定或否定自己了。

斷然處置不當會提前引發氫氣爆

       不管擁核或者反核,最重要的是搞清楚台電主管核安的人到底有沒有在認真看管核能安全。昨天台電核安處王琅琛副處長到清大演講,主題是斷然處置。我應邀去聽講,卻差點聽到一半就忍不住走掉。經歷過這一場演講之後,十年內我絕對不會再相信台電有能力維護台灣的核電安全──我根本就不相信王琅琛副處長會在乎核電廠的安全!

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

經濟學界一顆不大不小的炸彈

        當經濟系博士生最爽的是什麼?你原本只是為了交作業而核算一篇經濟學經典論文裡的數據,卻不小心發現這論文中有一個數據彙整時的小小錯誤(error),而這個錯誤卻誤導全球經濟決策達兩年之久,甚至可能害死歐美國家許多中低收入戶,差點還要再害死更多人。
        然後,你把這個發現告訴老師,他們確認無誤後跟你一起發表了一篇論文,指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兩大經濟學者把全球經濟帶向錯誤的方向。結果你在一夜之間變成全球著名媒體追逐的對象和財經界最熱門的話題人物──更爽的是:你唸的經濟系(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in Amherst)在美國甚至排不上前百大

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什麼叫「進步的社會」?

       左邊這一張照片出自聯合報的一則新聞「40企業老闆 響應刷馬桶」,照片裡的人物都是大老闆,從右起依序是阿瘦皮鞋董事長羅榮岳、全聯實業董事長林敏雄與台灣美化協會理事長徐重仁。他們在 4/21 這個禮拜天特地到陽明山國小帶頭清掃廁所,一方面是希望台灣的年輕人懂得「成功從彎腰做起」,不要好高鶩遠,不肯吃苦;一方面是希望通過公益活動傳遞美好的感覺。據說,當天很多大官和大老闆都「穿著短袖短褲,赤腳徒手力行清掃任務。據說,徐重仁還表示「要找對方法做事」。
       其實這是一件好事,應該對所有參與者先鼓掌肯定。但是,他們有沒有「找對方法做事」?
        仔細看看左邊這一張照片,你有沒有發現怪異、不合理的地方?看到沒?左邊的照片裡真的大家都穿短褲和拖鞋耶!
       穿拖鞋掃廁所有什麼問題?假如你不認為這樣子有問題,看看下面這兩張照片,再跟上面的照片兩相比較,你有沒有看出哪裏有問題?

2013年4月17日 星期三

什麼叫「常態性意外」(normal accident)


        1986年1月28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139分時美國最尖端的科技產品挑戰者號太空梭在升空73秒之後爆炸七名機組人員全部喪生。我太太(中文系畢業)納悶地問我:「你不是說太空梭是結合了地球上最頂尖的科學與工程技術人才的作品嗎?怎麼會爆炸?」我回答她:「就因為它是集結了地球上最頂尖的技術和人才,所以前面十次太空任務才都能順利。」
頂尖的科學家與工程師都知道,人的算計有限,一定會有算計不到的事。我太太又問:「你還覺得他們是全球最頂尖的人才嗎?」我毫無遲疑地回答:「是。」
        這些全球頂尖人才到底犯了多少錯而造成這麼慘重的災難?小到外行人很難相信:一個跟結構強度無關也跟飛行豪不相關的小小零件失效,卻引起一系列事前未曾慮及(也無法想像)的後續連鎖反應:先是太空梭右側固體火箭助推器(SRB)的O型環密封圈失效,使得原本應該是密封的固體火箭助推器內的高壓高熱氣體洩漏;這批氣體影響了毗鄰的外儲箱,在高溫的燒灼與昇空時劇烈的震動使得固定它的結構件破壞,同時讓右側固體火箭助推器尾部脫落分離;最後終於導致高速飛行中的太空梭解體。
        我太太知道這故事後又問我:一個小東西就造成這麼大的災難,你們學工程的人怎麼這麼沒用?我無言!只有最頂尖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知道要避免災難有多困難。河洛語說:「千算萬算,不抵天公一撇。」如果你是基督徒,我可以很認真地這樣跟你說:「人的算計比不上神的算計。」
        這就是「常態性意外」的一個典型案例。
        我得告訴你一個不幸的消息:核電的人才比不上建造太空梭的人才,連林宗堯和清大核工系的全部教師加起來都還是比不上建造太空梭的人才。這樣,你還能相信核四不會有事嗎?

連核安專家都擔心的「斷然處置」


        核工系的小朋友又寫信來謾罵,堅稱我對「斷然處置」的評論錯誤連篇。本來不想跟這些無知而又狂妄的小輩計較,又怕這些「半桶水響叮噹」的小輩到處招搖撞騙,混淆視聽,所以還是只好再寫這一篇PO文。
        為了讓這些小輩沒理由再來騷擾我,或者武斷地用一知半解的知識誣告我「造謠、認知錯誤」,下文將乾脆直接引述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核管技支中心研究員/主任廖俐毅在2013123的簡報「影響斷然處置措施成效之若干關鍵因素」來回應。如果這些小輩連專家的話都不信,那就不用再理他們了。
        不過,為了避免行政院再度接管原子能委員會,讓他們跟台電一起變成沒有嘴巴的 Hello Kitty,請大家趕快去下載這一份 PPT請按這個連結,以便未來必要時做證。
        主任最重要的結論是:心態上宜謙虛,不要認為斷然處置萬無一失。」他當然是言而有據地一一剖析各種疑慮之後才下這結論的。底下根據這份簡報的頁次摘要陳述重點,並予以口語化,以利一般讀者閱讀(也就是科普版的意思啦)

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

TPP:你不會想要的禮物

      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的預估,加入「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後台灣的農業產值將降低三成,但是馬英九仍堅持要加速TPP談判,因為期待著工業部門可以獲利而使得GDP增加1.46%[1]
      但是,新聞並沒有說加入TPP的好處到底歸誰──是老闆和員工三七拆帳,還是好處盡歸老闆而員工只分到過勞死?
      加入WTO以來很明顯地就是「10%家戶受益,90%家戶受害」:過去十年來全國總產值明顯上升,但實質薪水卻普遍地倒退,經濟成長的果實被大老闆啃食盡淨,薪水階級沒分到好處還要倒貼給「賺得不夠多」的老闆們。[2] 此外,全國失業率從2%上升到4%,近年好不容易才降到3%。不僅如此,加入WTO之後各行各業都被迫跟新進國家的勞動條件看齊,因此延長工時、過勞死與爆肝變成WTO給台灣90%人口的三大賀禮!

2013年4月6日 星期六

苦苓花的思念


        苦苓花開了,每次搭高鐵或者上高速公路,都可以看到兩側田埂與鄉間小道旁開著淡紫色花的苦苓,此起彼落地撩撥著我思親的情懷。就像那花色,幽幽淡淡地,一直把我帶到以往的記憶裡。
        苦苓是台灣原生種的植物,小時後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苦苓腳」(河洛語,意謂「苦苓樹下」)的地方,每次我騎腳踏車去七公里外的南寮海邊時都要路過。而印象更深的卻是:我小時候好像從來都沒有見過苦苓,至少是從來沒有這印象。
        我認識苦苓花時已經年過五十,特地開車到「苦苓腳」去,還是沒看到苦苓。據說,以前台灣人不喜歡這種樹,是近年來風行本土樹種,才又到處可見。
        「苦苓腳」是我大哥的奶媽家,也許那裏曾經長滿了野生的苦苓,也許我哥哥曾經在滿滿的苦苓花下度過他最初的童年,直到台灣人開始引進舶來的物種,剷除刻板印象中的傳統。也或許是因為苦苓的花太不顯眼,太常見,所以先人就把它當作不曾存在似地加以剷除。或許苦苓被鏟除的歷史,就是台灣人自卑的歷史。

2013年4月3日 星期三

《日本國會事故調報告書》摘要翻譯


        一位網友寄來一份《日本國會事故調報告書》摘要翻譯,有助於國人在核四公投之前進一步了解福島事件的詳情。以下把他的來信和翻譯一併附上。
        雖是簡譯本,仍舊很長。建議大家下載後慢慢讀。
                                    *************
彭教授您好:
  這是我自己翻譯的報告書,是從日文版直接翻譯而來的。日文版序言的編排與英文版前言(鄭教授翻譯的版本)有極大的不同,所以也翻譯了日文版序言的部份。
  日文版與英文版似乎有許多不盡相同的地方,如章節名稱「事故の進展と未解明問題の検証」與「Escalation of the accident」表達上就有一定的落差,我試圖保留日文版原貌呈現(一方面也是英文閱讀能力不太好...)。
  至於彭教授所推薦的第2章全文,長達百餘頁的全文翻譯實在心有餘而力不足,就必須另請高明了。
  閱讀此報告書,比起第2章的事象,我更恐懼的是第35章所描述的東電、主管單位共鬥(犯?)結構的問題。無論是序言所描述的官僚生態,被台電所綁架的原能會與經濟部,以及每次重大事件發生時中央指揮系統的混亂情形,台灣顯然完全可以套進日本的模板。

「台灣有一種病」和「吳寶春上學記」的補充

        即使天下雜誌已經公佈吳寶春事件的訪談錄影帶,「吳寶春上學記」的真假新聞事件在網路上似乎仍舊是分成兩派,各擁其是,誰也不讓誰:有人罵天下雜誌,有人罵王瑞瑤。其實,這件事如果最後鬧到有人提起告訴,將會有人很難看。
        而讀者更不需要有那麼多的「我以為」──重要的是事實,而不是我以為。事實至少有兩種可能:(1)吳寶春分別接受過天下和王瑞瑤的訪談,但是兩次談話內容或措辭不同,使得兩組報導重點與理解不同,而產生王瑞瑤質疑天下雜誌造假的結果。若然,那麼該罵的有可能是吳寶春。(2)吳寶春只接受過一次的訪談,或者兩次前後一致的訪談,但是有一組報導嚴重偏離事實,形同炒作或捏造。那麼,該罵的就是那一組媒體。

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

「吳寶春上學記」的真假新聞

        昨夜剛寫完吳寶春事件的評論,今晨就收到讀者來函,告知我中時(現在好像改名叫「旺報」)記者王瑞瑤的專訪「吳寶春澄清,未申請國內EMBA」,說新聞媒體有關吳寶春申請 EMBA 的報導全部是空穴來風,吳寶春根本沒申請過國內外任何學校的EMBA
        我看了傻眼,怎麼各大報全部一起烏龍起來,不再求證就訛傳?正想要改寫部落格的文章,還是覺得不對!台灣的媒體真的有可能全部都同時淪陷嗎?這些年雖然許多報紙已經都「壹媒體」化、狗仔化了,聯合報這個大保守派好像還守著媒體的守舊風格啊。

2013年4月1日 星期一

吳寶春事件──什麼樣的事件?

        吳寶春想要念EMBA,卻資格不合;新加坡國立大學則派專人來台灣跟他面試(而不是請吳寶春自己想辦法到新加坡去面試)。教育部高教司長原本是說要在暑假以前討論這案子,直到馬英九表示必須留下吳寶春,才突然加速在3/29修法通過,讓吳寶春變成可以報考。
        台灣跟新加坡態度上的差異到底意味著什麼?其一是教育法規僵化的程度,其二是教育行政人員對自身職掌業務「無感」的程度,其三是對於「吳寶春是什麼東西」有截然不同的認知。

黑川清教授「執行報告」序言的中文本


        底下這個中文譯本是譯自黑川清教授在「福島核災事件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報告」執行報告裡的序言,翻譯者是國立政治大學的鄭同僚教授。
        我實在太忙,但是很盼望有人可以把「Main report」的第二章「災難的升級(Escalation of the accident也翻譯成中文,讓更多人可以了解福島事件的真實面貌。

►►►日本「福島核災事件獨立調查委員會」執行報告黑川清教授序文◄◄◄
        2011年3月11的地震和海嘯,是一場規模震撼全球的天然災難。儘管起因來自這些天然鉅變,後續福島第一核能電廠的意外,卻不能被視為天然災難。那是一場可以,也應該被事先看到與防範的深沈人為災難,而且,它的影響,本來可以透過更有效率的人為處置而得到舒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