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不是有錢小孩或少數能申請到獎學金者的專利,出國也不是打開眼界,擴展視野,或破除盲點與意識形態的唯一方式或最有利的方式。
在這個網路無遠弗屆的時代裡,有心就可以學到很多過去必須仰賴出國才能學到的東西。
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是兩種增長見識的方式,沒有哪一種比哪一種好,各有各的特色。關鍵在於用心學習——不用心的人,出國再久也有可能依然故我;用心的人,不出國也能知道天下事。
2017年10月23日 星期一
出國進修與語言障礙(2)
在前一篇談的是如何建立起私人情誼,並且通過深談來獲得較深刻的心得。此外,還有很多出國的心得是不需要通過友誼和深交的。這些心得也是很寶貴而值得追求的。
七、社區學院和歐陸青年
我在劍橋認識一個念語言學校的女孩,她高商畢業,在劍橋一年的學習後口語會話的能力遠超過我。有人說,要學英語應該去念語言學校,而不是去當交換學生,我很同意。
七、社區學院和歐陸青年
我在劍橋認識一個念語言學校的女孩,她高商畢業,在劍橋一年的學習後口語會話的能力遠超過我。有人說,要學英語應該去念語言學校,而不是去當交換學生,我很同意。
2017年10月22日 星期日
出國進修與語言障礙(1)
我在以前的部落格裡寫過出國的三個理由:(1)挑戰自己的極限,看見自己的潛力;(2)藉由外國的制度、風氣、人情文化等衝擊,突破身在台灣所看不到的盲點、意識形態或扭曲的價值觀;(3)體驗外國讀書人的精神原貌,突破書本、電視、電影的蒼白表層,感受外國文化的底蘊。
但是前一篇「國際交換學生,能學到什麼?」卻又坦白道出兩大難以克服的困難(其中一個是語言障礙)。
這一篇談一談我自己當年是如何克服語言障礙,而獲得深度學習的。
但是前一篇「國際交換學生,能學到什麼?」卻又坦白道出兩大難以克服的困難(其中一個是語言障礙)。
這一篇談一談我自己當年是如何克服語言障礙,而獲得深度學習的。
2017年10月19日 星期四
國際交換學生,能學到什麼?
科技部補助博士生出國進修一年的計畫叫「千里馬」,不好申請,清大在 105年度申請到七個名額,中山大學只有五個名額。問題是,花那麼多時間出國,能學到什麼?值得嗎?還有些學校鼓勵大學部學生出國當交換學生,全部自費,不只花時間,還要花巨額的鈔票,值得嗎?
理論上,出國一年似乎有說不完的好處:可以打開眼界,可以見識大師和國外頂尖名校的制度、文化與維持卓越的秘密,再不濟至少可以學到英文(有人認為出國一年後就有能力回台灣進行「全英語」教學),etc。
事實呢?一個台大博士生拿千里馬獎學金去了美國前三名的頂尖名校,他告訴我:這段經歷對我的研究和人生都好像沒有實質幫助。他是特別倒楣?還是很多人都這樣?
理論上,出國一年似乎有說不完的好處:可以打開眼界,可以見識大師和國外頂尖名校的制度、文化與維持卓越的秘密,再不濟至少可以學到英文(有人認為出國一年後就有能力回台灣進行「全英語」教學),etc。
事實呢?一個台大博士生拿千里馬獎學金去了美國前三名的頂尖名校,他告訴我:這段經歷對我的研究和人生都好像沒有實質幫助。他是特別倒楣?還是很多人都這樣?
2017年10月7日 星期六
寂寞也好,寂寞比較好
小學時,看膩了漫畫書出租店裡的漫畫、武俠小說,開始看三國演義、封神榜、西遊記,也讀些「文白夾雜」的書,於是模模糊糊地知道「孤僻」、「高處不勝寒」、「曲高和寡」都是貶抑、勸誡之詞。
後來,為了想知道「活著,有什麼值得追求的」,夜夜挑燈苦讀、苦思到凌晨,這才知道:只要你曾認認真真地活過,就會有些生命經驗是無法透過言語跟別人分享的。於是,「寂寞」變成是「用心地活」的表徵——寂寞也好。
更大以後,看清楚成人世界的虛偽、爭權奪利、無聊可鄙,更加覺得:與其喪失靈魂,變得面目可憎,言語乏味,還不如寂寞比較好。
後來,為了想知道「活著,有什麼值得追求的」,夜夜挑燈苦讀、苦思到凌晨,這才知道:只要你曾認認真真地活過,就會有些生命經驗是無法透過言語跟別人分享的。於是,「寂寞」變成是「用心地活」的表徵——寂寞也好。
更大以後,看清楚成人世界的虛偽、爭權奪利、無聊可鄙,更加覺得:與其喪失靈魂,變得面目可憎,言語乏味,還不如寂寞比較好。
伊斯蘭心靈之美
伊斯蘭世界跨越地球上最貧瘠的北非、阿拉伯半島、亞洲西部,甚至經由土耳其而跨入一部分的歐洲。其中絕大部分的土地是沙漠和貧瘠的高原與丘陵。
然而,這塊土地上卻孕育出最美麗的冒險故事《1001夜》,以及最優雅、細緻、美麗的連續圖案。
在一無所有的沙漠裡,除了美麗的星空之外,只有陽光下的一望無際的沙丘與陰影。因此,那些美麗而無與倫比的連續圖案與建築,都是完全出自心靈的創造。
然而,這塊土地上卻孕育出最美麗的冒險故事《1001夜》,以及最優雅、細緻、美麗的連續圖案。
在一無所有的沙漠裡,除了美麗的星空之外,只有陽光下的一望無際的沙丘與陰影。因此,那些美麗而無與倫比的連續圖案與建築,都是完全出自心靈的創造。
2017年10月1日 星期日
回應〈台灣困境的文化面思考〉
〈台灣困境的文化面思考〉這篇「文章」是一個清大電機系畢業生給我的信。他才25歲左右,碩士班念了一年就放棄,直接去當兵、工作,常寫信跟我談他對產業與政治的思索。
會想貼出這一封信,一來是很多流行的論述都把台灣問題過度簡化,已經很少有人願意(能夠)從這麼多元的角度去有系統地思索台灣的問題。
此外,文中有兩個問題我想回應,所以先把該文給貼出來供大家參考。
會想貼出這一封信,一來是很多流行的論述都把台灣問題過度簡化,已經很少有人願意(能夠)從這麼多元的角度去有系統地思索台灣的問題。
此外,文中有兩個問題我想回應,所以先把該文給貼出來供大家參考。
讀者來信:台灣困境的文化面思考
讀完彭老師新書的最後三章,我有一種感慨:台灣之所以無法像其他國家一樣有追趕先進國的現象,許多企業難以持續進步,整個社會難以持續進步,天然資源、制度跟人才或許還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文化與意識形態才是關鍵。
台灣自明朝以來,就不斷地替換政權,統治者一直在變,政策也一直在變,而很多菁英人才來台灣只是想來撈一票或當跳板,根本就沒有甚麼太長遠的計畫,更不要說愛台灣,地方政治則是一直以來就有一堆小團體與利益團體,一直都很分裂,不時為了爭奪資源互相械鬥,很少在追求共同利益。至於一般人則是有很深的無力感與虛無感,不會特別去想國家大事,比較在乎當下的生存、小利益與小快樂,很擅長諂媚與煽情,風向變了就趕快選邊站(比如日本剛來台時,台灣民主國這個短命政權的故事),並且世代傳承這種意識型態。
台灣自明朝以來,就不斷地替換政權,統治者一直在變,政策也一直在變,而很多菁英人才來台灣只是想來撈一票或當跳板,根本就沒有甚麼太長遠的計畫,更不要說愛台灣,地方政治則是一直以來就有一堆小團體與利益團體,一直都很分裂,不時為了爭奪資源互相械鬥,很少在追求共同利益。至於一般人則是有很深的無力感與虛無感,不會特別去想國家大事,比較在乎當下的生存、小利益與小快樂,很擅長諂媚與煽情,風向變了就趕快選邊站(比如日本剛來台時,台灣民主國這個短命政權的故事),並且世代傳承這種意識型態。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