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

轉貼:我是保護性社工,卻驚覺自身難保



        「我知道在這個艱難時刻離開同仁是一件為難、不捨之事,但我希望我能學會一件在這裡一直學不到的事,就是我還想好好保存僅剩的自己……」在某次我任職的家暴中心例行月會中,一位將離職的督導泛著淚光,說了上述這段話。保存或者奉獻,在救援個案前,我一再思索該如何關照也是一介凡夫俗子的自己……

        當法規頒定我要在24小時內看到被通報的兒童少年、並在4日內完成報告,卻忽略我身上背負著100個以上的案家、並且以兩天1案的速度襲捲而來之時,我,不知道這樣的工作條件,是該如何自處?又將如何維持我對案主的服務品質?在亟欲保護我的個案之際,我早已耗盡能力,連自己都不能保護,遑論保護這些需要協助的人群。

        身為一個從事兒少保護、成人保護及性侵害防治的三合一社工, 我的加班時數每天平均2-3小時,每月約44~50小時,但其中超過一半是沒有加班費也不能補休的,換句話說,因為政府無法維持足夠人力卻妄想吃下(並大力鼓吹通報)所有案量時,我成了社會福利血汗生產線的一個免洗作業員,而且這還不包括平均每月輪值30小時的非上班時間執勤(on-call)工時。

2012年4月22日 星期日

市場化?國有化?

醫療、養老與退休等每一個人都需要解決的問題,該由國家負責解決?還是由市場機制解決?每一個人都需要的能源問題、飲水問題該由國家負責解決?還是由市場機制解決?提升就業率,該由政府負起一大ˇ部分責任?還是完全尊重市場?這些問題經濟學界吵了許多年,市場派過去40年來佔了絕對的優勢。
而我最感到震驚的有兩件事:(1 )這些攸關眾人基本人權的事情竟然是經濟學界吵完就定案,並且在政治上施行,不但不需要徵求選民的意見,甚至不需要徵詢政治系和社會系的意見!(2)經濟學界竟然可以以為這些問題是單純的經濟學問題,而不是「社會科學」的跨領域問題!
市場比較有效率嗎?就算是真的這樣,誰得利?誰受害?理論上資源使用比較有效率之後可供分配的資源就增加了,「先把餅做大了再來談分配」,經濟學家這樣說。真是鬼扯!事實上餅還沒做好就已經被分掉了──科學園區還沒賺到錢,農民的地就已經被廉價徵收,政府就已經開始蓋廠房以低於成本的價格租給廠商;廠商還沒搬進去,政府就已經承諾五年免稅和各種補貼方案;等到廠商錢賺到了,錢是他的,分配免談(這就是財政部最近出爐的稅改方案主要精神)!
重點不是「市場與國家誰比較有效率」,而是哪個方案對所得較低的 99%(或90%)較有利!

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更好的台灣,或更險惡的台灣

      昨夜看了許多篇孫窮理在苦勞網的評論,其中「公保年金修法 一個字 扯! 重點是,你一定得搞懂退休制度一篇是關於退休制度。孫窮理的文章對一般人而言應該是很硬,不易讀。這一篇文章的全文也很複雜,但是就算不去搞懂全文,每一個人都有需要搞懂它嘗試要發出的訊息:「不同世代、不同職業的人彼此仇恨、公共基金岌岌可危,危機就在眼前,所以怎麼辦呢?」以及「老人安養制度的基礎」這一節所要提倡的「非現金給付/基礎年金/職業年金/企業年金」共同構成的老人安養制度。
  用我的話說:如果各種職業背景(工、農、軍公教)的人不願意從「所有台灣人的退休制度該怎辦」著眼去談各種退休制度,而是完全從職業別的立場去談各自的退休制度,我們將會在藍綠政黨的操弄下,輪流刪減彼此的退休金(先砍拿得較多的人,不管他該不該拿,不管退撫基金破產是誰的責任,不管政府財政惡化是因為哪些劫貧濟富的手段),直到大家日子都過不下去還會繼續「比爛」下去,永無寧日。
  循著這個模式發展下去,我們會奇蹟式地在100%自由市場的宰制下過著「共慘」的生活(自己有能力儲蓄退休金的少數人除外,不分職業別)!更傷感情的是:我們會被下一代用「追求社會公義」的名義棄養(否定我們在退休前對社會的貢獻,以及曾經從薪水裡提撥過多少退休金)!

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五月出新書:《2020台灣的危機與挑戰》

我忍不住對五年五百億大發火,不是單純的「不爽」,而是深信台灣有一場逃不過的危機,需要動員整個學術圈一起去進行跨領域的對話與研究,才有機會將社會的動盪與痛苦減到最小,偏偏整個學術圈卻被荒謬愚蠢的制度綑綁住,無法動彈。
我從年輕時候就不喜歡浪費時間,而「發牢騷」在我的語彙分類是屬於「浪費時間」的範疇。所以,過去一年來我陸陸續續地在部落格談 peak oil 和 經濟學的問題,背後其實是在蘊釀這本新書:《2020台灣的危機與挑戰》。這一次是由聯經出版社出版。

這本書的架構與取徑(approach)跟《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那本書很像,先從國外學術期刊論文仔細盤點全球能源的實際供需與未來趨勢預測,估算出全球傳統石油、非傳統石油,以及其他替代能源實際上最可能的發展速度與產能,從而推算 peak oil 可能的發生時間、對全球經濟的可能影響幅度,以及對亞洲的可能衝擊和影響幅度,從而描繪出台灣在2020年可能要面對的具體的危機與挑戰。

台灣的中研院有這種院士嗎?

中研院18位院士連署反對國光石化案,這是一件稀有而值得記憶的事。更早以前11 位院士憂心政黨惡鬥而連署,其他時候的連署多半帶有藍綠色彩,似乎台灣的學術圈對藍綠問題的興趣遠遠高於是非黑白的問題。

今年一月份,剛滿 42 歲的劍橋大學數學系教授 William Timothy Gowers 以小蝦米鬥大鯨魚的姿態在他的部落格裡向學術出版界巨人 Elsevier 宣戰,指責該公司以不當的高昂價格和可鄙的手段逼迫圖書館購買沒價值的期刊(手法是把不可或缺的好期刊跟沒人要的濫期刊綑綁在一起成套販賣),而開啟了學術圈一連串的聲援,終於逼迫 Elsevier 不得不略為妥協,做出希望檢討過去並跟學術圈和解的姿態,同時撤回它在出版商聯合反對「Open Access Bill」的連署

老實講,Elsevier 的手法雖然極端可議,但是被綁架的是圖書館,出錢的是政府和學生,不關 William Timothy Gowers 個人的事,所以他也只能在部落格裡公開宣布他個人對 Elsevier 的抵制行動(不投稿、不審稿、不擔任編輯),並且仔細剖析他採取這些行動的理由和考量,婉轉地呼籲其他人跟進。但是,做這種事能有什麼好處?就像 Timothy Gowers 說的,過去他不敢採取這些行動,因為怕被誤以為他跟作者或編輯有私怨,或者質疑編輯群的立場與為人(因為他們跟 Timothy Gowers 所指責的出版商配合)。為免誤會,所以他公開表態並說明立場與理由。

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假學術,真迫害:政大恐同事件

       政大公行系教授陳敦源開設基督教與社會課程,邀請「走出埃及」輔導協會演講,宣導兩個基督宗教內反同志激進份子的兩大主張:(1)同志違反聖經教義,以及(2)可以用宗教和醫療行為來進改變性傾向。第一項主張我沒意見,第二項主張違背學術倫理、傳播錯誤的觀念,以學術的名義遂行宗教與性別的迫害,人人皆得而誅之!
       而政大主秘徐聯恩表示:「不認為邀請性別團體來校演講有違《性平法》,校園本來就是可有多元意見表達,若學生同志社團主張多元性別,也應尊重對不同性別主張的言論;校方尊重教師授課權與學生對於意見的表達。」這是典型的鄉愿,違背學術圈對分辨是非該有的堅持,違背教育工作者保護同志學生基本人權的責任,也違背學術行政主管應有的立場:或者分辨是非,或者把該案交給專門審議小組去釐清。
       台灣的學術圈最讓我看不起的,就是不辨是非,不在乎學生的基本人權受傷害,用「多元社會」當幌子,任意縱容各種不該在學術圈內發生的事!說穿了,根本只是一群鄉愿,不夠格被授予「學術自由」的權利與責任!

中科四期的轉型正義?

何榮幸在「我見我思-中科四期勿一錯再錯」一文中誇獎朱敬一:「朱敬一願意面對各級政府之前的錯誤,勇於將中科四期轉型為低耗能、低耗水產業聚落,此舉更可避免地層下陷問題繼續惡化,值得各界掌聲鼓勵。」可惜,我在中科四期一案上完全無法肯定朱敬一的作為!

我不是嘴賤!只要是重要的事,就得該跟台灣人講清楚事實是什麼。

中科四期是大家的錢坑,花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錢,做的是劫貧濟富、官商勾結的事。除非朱敬一有勇氣務實地重新規劃中科四期的發展方向,提出可行性分析,向大埔與相思寮農民說清楚憑什麼樣的公共利益要他們犧牲財產權,也向納稅人說清楚憑什麼要讓進駐的廠商五年免稅,且永保進駐園區後的全套政府特殊服務與租稅減免,否則朱敬一就跟歷任國科會主委一樣,帶著「中研院院士」的頭銜,幹的是人神共憤的事!

研究台灣的「學術新人」到底在哪裡?

退休前執行了23年的各種研究計畫,存下一筆數量小(約十五萬元)而彌足珍貴的「管理費」,據說很好用:只要使用項目合乎規定(除了不可以當自己的薪資之外,幾乎只要跟學術工作有關的一切用途都可以,譬如當作給學生的各種費用或補貼自己的出國經費),不需要任何人同意就可以使用,非常地有彈性。

這筆錢存了23年,執行了上千萬研究計畫才存起來的,過去一直都不敢花,打算在青黃不接的年代裡給研究生當生活費,因此每一毛錢我都很疼惜。

現在退休了,想要把它移交給清大的年輕同事,贊助他們研究跟台灣社會密切相關的研究,而且最好是真的能幫助學生了解台灣社會的實況,而不是飄在理論的雲霧裡而踩不著土地的那種題目──可惜,卻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2012年4月14日 星期六

陳沖會不會是另一個口號內閣?

許多人期待著台灣可以擺脫過去藍綠與共的「劫貧濟富」政策,而第一個觀察點是劉憶如的證所稅。證所稅的財政部版終於公佈了,總統也表示事前知情,職業級散戶裝模作樣地表示「不滿意但可以接受」,好騙的善良選民或許也感到馬總統的第二任終於「硬起來」了。可惜,宵小得意,渴望公平正義的人有可能卻受騙了。
據財政部規劃,「自民國102年度起,個人股票、期貨和選擇選交易所得納入課稅,每一申報戶全年淨賺達新台幣300萬元才要繳稅,稅率20%。」稅率20%聽起來很像是真要課稅,但是「全年淨賺達新台幣300萬元才要繳稅」看起來很像是在開後門,隨便找幾個人頭戶就可以把需要繳的稅給悉數規避掉。這已經不能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來形容,而只能用「官商勾結,預留後門」來形容──根本就是空包彈,耍弄好欺騙的選民!何況,未來立院通過的版本可能還會更寬鬆,期待稅改的人祇怕到明年底時會發現財政部幾乎一毛錢也沒收到,自己根本是被官商勾結一起耍了。
反對聲音最大聲的似乎是國民黨立委曾巨威?這是誰?他是鬧真的還是鬧假的?

2012年4月13日 星期五

網誌週年的回顧

  去年(2011326啟用這個部落格時,只想把過去罕有人聞問的網站文章搬到任意一個部落格上,以便在退休之後專心寫人文的文章,繼續刊載在一個沒沒無聞的角落。
  後來碰上國光石化案,因為看不慣主流媒體一面倒地傳播各種扭曲、虛假的資訊,以及經濟部長、大財閥相繼在主流媒體上前後不一地說謊,因此開砲轟這些宵小。
  去年427不小心看到我過去的學生莊雅仲教授寫了一封給交通大學校長的信,孤零零地被官方當作不存在而刻意漠視,忍不住寫了「台、清、交大羞於告人的『卓越』秘密」,沒想到卻因此引來大量讀者閱讀,也因而使得這個部落格的寫作方向從原來的「人文寫作」變成了「社會批判」。
  今天,這個網站共累積了371萬筆點閱總數,「這樣子的一流大學?呸!呸!呸!」共累積了15.2萬次的點閱紀錄,「學術文獻回顧與分析的程序與技巧」共累積了8.2萬次的點閱紀錄,「台、清、交大羞於告人的「卓越」秘密」共累積了7.1萬次的點閱紀錄,「亡台從五年五百億開始」共累積了6.3萬次的點閱紀錄,「不甘不願地念碩士」共累積了3.3萬次的點閱紀錄,而排名第九的「台灣沒有茉莉革命,因為我們有過勞死和燒炭自殺共累積了2.6萬次的點閱紀錄。

Peak oil 新解

曾任加拿大最大跨國投資銀行 CIBC World Markets 首席經濟分析師的 Jeff Rubin  因為預期能源價格飆漲會傷害經濟發展而馳名北美。他在2011年10月底寫了一篇文章「Peak Oil Is About Price, Not Supply」,承認:傳統石油是隨時會跨越產能最高峰(peak oil),但是非傳統液體燃料(加拿大油沙、頁岩油、深海油井,以及未來的液態氫)等的產能也確實在增加,因此很難預測「傳統石油 +非傳統液體燃料」何時會跨越產能顛峰(peak liquid fuel)。

從能源產業、運輸業與經濟發展的觀點看,重要的是 「傳統石油 +非傳統液體燃料」會不會跨越產能顛峰,如果只會有 peak conventional oil 而根本不會有 peak liquid fuel,那麼能源危機就實際上解除了 。

不過,Jeff Rubin 在「Peak Oil Is About Price, Not Supply」這篇文章裡提出一個啟人深省的觀點,他說:關鍵不在於「傳統石油 +非傳統液體燃料」會不會跨越產能顛峰,而在於它的價格能否支持全球經濟的持續成長──只要「傳統石油 +非傳統液體燃料」的價格高到使經濟成長受挫,經濟學意義上的「液體燃料消耗量的顛峰」(peak liquid fuel)就會發生,並且導致經濟成長受阻或負成長。在這種情況下所發生的一系列經濟災難將實質上等同於「液體燃料跨越消耗量╱產量的顛峰」(peak liquid fuel)──也就是液體燃料價格持續飆漲,導致物價持續上漲與實質工資持續下降,導致消費萎靡,進而引發一系列經濟衰退的惡性循環(消費萎靡導致經濟衰退,經濟衰退使失業率攀升,失業率攀升使消費益加萎靡,從而導致更嚴重的不景氣,如此惡性循環以致於大蕭條)。

2012年4月12日 星期四

馬英九的見小不見大


我看了這新聞,只有一個感慨:馬英九大概永遠只管雞毛蒜皮的事,而永遠都不會知道誰該為台灣的大事負責!

你知道台灣誰浪費電浪費得最兇?根據經濟部能源局2011出版的《九十九年年報》中第13-14頁,鋼鐵業、化工業,以及半導體與面板等消費電子相關產業就分別用掉全台灣總能源的23.3%、6.56%和10.9%,這三大產業所消耗的總能量甚至超過運輸業、服務業與住宅消耗量的總和。馬英九如果關心台灣的能源問題,不需要動不動在電視上面叫大家脫西裝,關家裡的電燈,而只需要取消對鋼鐵業、化工業,以及半導體與面板等消費電子相關產業的電價補貼,效果就遠遠超過一切的政令宣導。

何況,這三大產業資產規模大,利潤高,而又人才濟濟,前兩者有發展汽電共生的良好條件(可以明顯地節能),而後者則屬高獲利行業,都有能力在較高的能源價格下強化體質與競爭力。如果有心改善能源問題,就該從這三大產業著手!

2012年4月8日 星期日

英語世界的另一個熱門話題:Reversing globalization

2002 年到2008年之間飆漲的油價帶動了英語世界第二個熱門話題:高油價會不會使得全球貿易萎縮(Reversing globalization)?

理論上當然是會,尤其是對於哪些「運費╱零售價」比值愈高的貨品(糧食、肥料、代工的半成品或零組件),影響愈大。這些是什麼貨品?剛好是民生必需品!但是,也有經濟學家說,國際貿易的目的是多元的,運費只是考慮的因素之一,因此油價高漲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應該很有限。

經濟學的典型見解就是這樣:影響國際貿易的因素有很多種,有的會受油價影響,有的不太會受油價影響:因此看你喜歡強調哪一個因素都可以,反正正反因素相抵之後沒有人真的知道最後的變化到底是正或負;就算很例外地可以證明最終的影響一定是負的,想要把影響程度給量化就是很困難──因此,如果你硬要堅持說高油價不會導致全球貿易規模萎縮,你至少可以說:「就算全球貿易規模會萎縮,程度也很有限。」當你這樣說的時候,別人真的很難抓到你把柄。

英語世界的熱門話題 The end of economic growth

如果你在 Google 裡搜尋「Jeff Rubin end of growth」,你大概會得到226萬筆,裡面都是在談 Jeff Rubin 新書 The End of Growth 裡的一個主題:2000年以來油價持續飆漲暗示著全球經濟的總體已經無法再成長,反而因為亞洲的崛起會導致這些國家的能源與礦物消耗量急速增長,並導致其他國家可用的能源與礦物量急速萎縮,伴隨著經濟成長停滯或負成長。但是既有的經濟體制無法因應經濟成長停滯或負成長,因此英美等國家要緊急建立全新的思想和制度來因應這個已經降臨的狂潮。

Jeff Rubin 在加拿大最大的跨國投資銀行 CIBC World Markets 擔任過20年的首席經濟學家,曾經數度精確預測全球重大經濟事件,包括2000年以來油價的持續飆漲。2009年他出版了 Why Your World Is About to Get a Whole Lot Smaller: Oil and the End of Globalization,提出警告:高油價的降臨將使得全球越洋貿易持續萎縮,並劇烈改變全球經濟與貿易的面貌與遊戲規則。這本書為他贏得加拿大「Canadian Business Book of the Year」的獎項並登上暢銷書首榜,之後還被翻譯成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等多國語言。

有鑒於他對油價飆漲的預言打破傳統經濟學對「供需法則」的信仰,他警覺到全球經濟已經面臨劇烈的結構性轉變,因而離開 CIBC World Markets,開始積極思索因應對策,並通過演講向更多人傳達這個訊息:因應危機需要的是所有人生活方式與價值觀的轉變,而不僅僅只是經濟學理論的修正

2012年4月4日 星期三

福利國家的新奇蹟

      搭飛機離開台北時,經濟部擬在油價連六漲之後再度「尊重市場機制」,讓油電齊漲,電視名嘴群聚痛批此舉為「連續霸凌」。飛機落地後搭上英國火車,報紙上赫然寫著「天佑女皇,天助醫療體系」的斗大標題,原來是英國在財政惡化的壓力下通過新法案,授權國會大砍醫療體系的經費,並將大片醫療服務私有化,而引起受薪階層的恐慌,以及醫療工作者「政策殺人」的嚴厲批判。
      2008年以來經濟疲軟而通膨壓力持續不斷,全球受薪階級的實質所得持續下降,生活之艱困已經到了積怨難忍的程度。但是歐洲傳統福利國家與奉行自由經濟的英美國家都脫困乏力,以英美為師的亞洲國家就更不知要如何舉措。剛好鐵娘子柴契爾的電影風靡全球,台灣一位名嘴神情激動地提議賣掉沒效率的中油,並且引述柴契爾的名言:「今天你們會恨我,但是老的時候會愛我。」可惜,這段引言違背歷史事實:柴契爾雖然擔任了11年的首相,但英國人早已恨透了她的絕情與剛愎自用!她最後是因為太不得人心,而在同黨同志逼迫下辭去首相職務!

2012年4月3日 星期二

「生命是持續不斷的累積」答客問

「生命是持續不斷的累積」這本書出版之後,誠品網站編輯針對這本書提出了六個問題,或許也是許多讀者想問的問題。底下我把自己的回答貼上去,供大家參考。


誠品站筆訪
Q1:您沿用了那篇流傳許久文章標題「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作為新書標題,頗能讓年輕一代不急於一時;但是年輕人常會擔心自己的累積是否「方向正確」,而焦慮於聽從長輩朋友的建議,您會如何鼓勵年輕人傾聽內心的聲音,找到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