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0日 星期三

自我突破與邁向未知

      一個建築系的男孩來信問我:面對多個申請到的建築研究所,是要繼續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與朋友圈內念碩士,還是要到另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念碩士?是要一再走出舒適圈去挑戰自我,還是要在選擇過的既定道路上持續累積?
      我看了,不禁莞爾。
      就算是走在熟悉的道路上,不也是在邁向未知嗎(戀愛是一場冒險,婚姻是航向未知的更大冒險,人生沒有那一件重大而持久的決定不是在冒險)?就算是走在選擇過的既定道路上,不也是隨時會面對瓶頸,而需要努力地突破自我嗎?
      問題不是那一種選擇比較好,而是你懷的是什麼樣的理由?

2024年3月12日 星期二

我所厭惡的「應該」

      我很討厭中文的「應該」一詞,因為它們通常是違背人性、強人所難,卻被包裝成「天理」與「應該」。偏偏,隨便哪個字紙簍裡翻一下,都會找到一大堆的「應該」。
      尤其是在中文世界的親子教育裡,悖逆人性的「應該」四處存在;明明是殘忍,卻被說成「我一切都是為你好」。

2024年3月2日 星期六

關於 Tinder 的性愛神話與妄想

      我們對愛情、婚姻有許多違背人性事實的迷思。譬如,明明知音難尋,我們卻抱怨枕邊人「每天跟我睡在一起,怎麼就沒辦法懂我的心。」
      因為嚮往著不可能的婚姻與愛情,結果反而對自己婚姻裡「平凡,但是難能可貴」的部分不懂得珍惜。譬如,你明明相信「不管哪天的半夜需要去急診,有一個人無論如何都會陪我去。」卻誤以為這是「天經地義」的「夫妻義務」。可是你認真細思:如果哪天半夜真的需要去急診,除了「他」之外,真的還有誰是隨時都會想辦法陪你去的嗎?
     我們對愛情與婚姻的想望經常是毫無事實根據的「一廂情願」、「想當然爾」。我們對約會網站的想像也經常是毫無事實根據的「想當然爾」。《愛無能的世代》的作者說:約會軟體讓他的朋友「在最近幾個月裡跟127個女人上過床」(大約等於每天換一個性伴侶,連續四個月內不曾重複)。我在〈富裕社會裡的愛情、自我與婚姻〉一文的第三節裡駁斥它的荒唐,卻有人很認真地說:她相信這是真的!
      事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