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人才沒斷層,只是特質不同
我實在厭倦跟 LKK 辯論人才問題,沒營養的口水浪費我時間。就像球隊輸了,掌權的經理和教練不去想辦法解決問題,提升戰鬥力,卻整天埋怨球員「一代不如一代」,實在沒格。既然權力與資源都在我這一代手裡,我們這一代就該負責解決問題,沒什麼好抱怨的!
偏偏 LKK 一個個跳出來把問題與責任都推給新世代,說得年輕人糊塗了,真的開始對自己沒信心,我覺得這才真的是問題!
張忠謀的抱負是什麼?
據說張忠謀認為:「相較20年前,現在的年輕人普遍缺乏理想、抱負,卻較為憤世嫉俗,這才是目前人才的大問題。」不知道張忠謀這個說法是有實證調查的證據支持,還是隨便說說?隨便一句話要打翻一整個世代的年輕人,是不是太憤世嫉俗了?
我倒想問一句:張忠謀的抱負又是什麼?我更想問一個問題:是誰把台灣的年輕人帶向只愛財而不追求夢想的?台灣的土地為代工產業付出了極高的成本,而代工產業卻變成台灣人「大到不能倒」的惡夢,這又該要誰來負責?
人才危機?你在說什麼?
今暑人云亦云的「人才危機」問題,最近轉向變成談「人才多元化」的問題,以及「供非所求」的問題。幾位大老終於決定要讓大學多元化發展,言下之意問題不在於「人才」,而在於教育部和國科會荒誕的獎勵與評鑑制度扼殺了台灣教育的多元化發展。
但是管中閔還是繼續堅持台灣人才「高不成,低不就」的論點,台詞中只不過多了「中階人才過剩」這句話。我只能說:管中閔到現在都還是不了解台灣跟美國的差異,也不解台灣社會的根本問題,因此對問題的病因下錯診斷。更離譜的是:管院士老愛抱怨台灣沒有能力培養自己要用的人才,好似要為馬家內閣四年多來離譜的財經表現卸責,卻從來都不知道他再怎麼抱怨都改變不了一個簡單的事實:「台灣的人才素質優秀」一直是外商投資台灣的最重要理由!
2012年12月23日 星期日
寒夜為誰守孤燈
高中時對人生有許多不解的困惑,王尚義的書更引起我們對於「理想終究難敵現實」的惶恐。每當心裡不安,信心薄弱的時候,就會到新竹中學史作檉老師的宿舍外,去看那一盞永不熄滅的寒窗孤燈,直到信心再度堅定才回家。後來發現,這盞燈對很多同學都具有同樣的象徵意義 ── 一個老師數十年如一日地從事哲學探索,甚至為此獨身不娶,這種具體的堅持遠超乎一切言語,給予我們稚嫩的心靈有著盤石般堅定的保証:不管現實多麼惡劣,不管人性多麼軟弱,這世上還是有人可以為理想始終堅持到底。
後來,我也跟朋友許了這麼一個心願:當我們有一天成熟而夠堅強時,我們也要點亮這麼一盞燈,守候著它,讓身邊徬徨的年輕人和被現實折磨到難以為繼的人感到亮光與溫暖。
年終了,一年一百多場的演講耗竭人心力,到後來一想到要演講就渾身難受。尤其是在演講過程中看到全場僅有五分之一的人在聽時,我也會忍不住懷疑自己到底在做什麼。為了給偏鄉的孩子機會而去演講,但是在意的學生卻不多(反正隨便考也會有學校念),我許願下鄉會不會是個脫離現實的妄想與自欺,意識形態作祟?
後來,我也跟朋友許了這麼一個心願:當我們有一天成熟而夠堅強時,我們也要點亮這麼一盞燈,守候著它,讓身邊徬徨的年輕人和被現實折磨到難以為繼的人感到亮光與溫暖。
年終了,一年一百多場的演講耗竭人心力,到後來一想到要演講就渾身難受。尤其是在演講過程中看到全場僅有五分之一的人在聽時,我也會忍不住懷疑自己到底在做什麼。為了給偏鄉的孩子機會而去演講,但是在意的學生卻不多(反正隨便考也會有學校念),我許願下鄉會不會是個脫離現實的妄想與自欺,意識形態作祟?
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
當財團併購美國經濟學界後,
當財團併購學術圈後,「新自由主義」的經濟學與公共政策會不會變本加厲地率獸食人?當財團併購學術圈後,政府對於勞工和土地的剝削還能有什麼底線?
「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這個名詞是較寬泛而不嚴謹的名詞,通常是被用來指稱雷根上台以來各種擁護市場經濟的主張與思想,這些思想主張減少政府對市場的監督與規範(管制),反對政府與一切國家法令對市場機制的影響,終而發展成反對基本工資,反對政府對於國內市場與勞工就業條件的一切保護,反對教育公共化(而主張以「使用者付費」的方式將教育市場化),乃至於反對政府對工作權等憲法基本人權的保障,也反對環境立法對市場運作成本的影響。高教學費一再飆漲跟「新自由主義」有關,放任媒體壟斷跟「新自由主義」有關,反對基本工資調漲跟「新自由主義」有關,妳也可以把全國產業發展會議的「共同意見」都當作「新自由主義」最極端的產物。
克魯曼通常用「供給面經濟學(supply side economics)」稱呼這一系列的思想,生氣的時候他引用老布希總統發明的「巫毒經濟學」(Voodoo Economics)這個名詞來罵小布希的經濟政策。不過很多經濟學家會用「主流經濟學」(main stream economics)來稱呼這一系列以「芝加哥學派」(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為大本營的經濟學主張。
很多評論者檢討 2008年的金融風暴時把矛頭指向小布希任用財團的高階經理人入閣來公然進行官商勾結,但是 Joseph Stiglitz 在《失控的未來》這本書裡刻意用經濟學的角度切入,主張:這一場風暴與官商勾結之所以能遂行多年而無人指責,是因為經濟學界自己就先用錯誤的思想在為這一系列官商勾結護航。
「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這個名詞是較寬泛而不嚴謹的名詞,通常是被用來指稱雷根上台以來各種擁護市場經濟的主張與思想,這些思想主張減少政府對市場的監督與規範(管制),反對政府與一切國家法令對市場機制的影響,終而發展成反對基本工資,反對政府對於國內市場與勞工就業條件的一切保護,反對教育公共化(而主張以「使用者付費」的方式將教育市場化),乃至於反對政府對工作權等憲法基本人權的保障,也反對環境立法對市場運作成本的影響。高教學費一再飆漲跟「新自由主義」有關,放任媒體壟斷跟「新自由主義」有關,反對基本工資調漲跟「新自由主義」有關,妳也可以把全國產業發展會議的「共同意見」都當作「新自由主義」最極端的產物。
克魯曼通常用「供給面經濟學(supply side economics)」稱呼這一系列的思想,生氣的時候他引用老布希總統發明的「巫毒經濟學」(Voodoo Economics)這個名詞來罵小布希的經濟政策。不過很多經濟學家會用「主流經濟學」(main stream economics)來稱呼這一系列以「芝加哥學派」(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為大本營的經濟學主張。
很多評論者檢討 2008年的金融風暴時把矛頭指向小布希任用財團的高階經理人入閣來公然進行官商勾結,但是 Joseph Stiglitz 在《失控的未來》這本書裡刻意用經濟學的角度切入,主張:這一場風暴與官商勾結之所以能遂行多年而無人指責,是因為經濟學界自己就先用錯誤的思想在為這一系列官商勾結護航。
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
給「不甘願被現實淹沒」的人
左邊這本書預定要在今年12月24日開始網路預購,12月27日入庫,12月28日開始上市。它是為「不甘願被現實淹沒」的人寫的。
很多人都不甘願一輩子被現實淹沒,總想為自己的理想與熱情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但是現實又似乎很嚴峻而殘酷,以致於一想起理想與熱情就洩氣,一說出口就被朋友笑幼稚,被同事用不可置信的雙眼瞪著你。
《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彭明輝談現實與理想》這本書就是為這樣的人而寫的。它想清楚地告訴讀者:理想就隱藏在每天必經的現實世界裡,距離只有一念之隔。
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除了拉屎的鮭魚之外,我們能有什麼選擇?
施振榮在全國產業發展會議開幕致詞中說:「台商返台政策的關鍵在於這群返鄉鮭魚是否具備競爭力,能否為台灣創造附加價值,並指出台灣的資源有限,如果無法創造附加價值,搬回來是拖垮台灣。」他要的是回來排卵的鮭魚,而不是回來後只會拉屎而不排卵的鮭魚。但是全國產業發展會議的「共同結論」卻很清楚地是在放寬資方對土地與勞工的無情剝削,所以朱淑娟把這場會議的主軸正確地定調在「血汗經濟」。
全國產業發展會議的真正衝突點
如果你是受薪階級、失業族群或在學青年,立錡老闆15K的發言是值得深究跟玩味,但更值得去深入了解的是:立錡老闆15K的發言是一時氣話?代表少數老闆的傲慢心態?無意中透漏多數老闆趁機剝削土地與勞工的決心?而經濟部的立場又到底是任隨老闆們予取予求,還是「用心聆聽各方意見,審慎評估測各項建議的可能後果,牟取社會長遠發展的最大利益」?
關於上述問題,你要去哪裡找相關資訊來回答?董智森大言不慚地說:2100全民開講最可信賴。這句話我只能當笑話!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用廣角顯微鏡看「陳為廷事件」
連日來陸續有人來信希望我對陳為廷的言行表示更明確的態度:挺他、局部地譴責他,或者有條件地肯定他。其實,我一直不想去評「陳為廷的個人言行」,而只想評「關於陳為廷事件的評論」。
標籤:
制度與評論
2012年12月8日 星期六
好。讓我們來認真地談一談「態度」問題!
「要尊敬師長」,他們說。但是,假如陳為廷是個七十歲的清大碩士生,整整大了蔣偉寧十五歲,而蔣偉寧不但沒教過他,現在又是部長而非教授,那麼,蔣偉寧要不要尊敬陳為廷這個「尊長」?這樣,年長的陳為廷態度上就算是沒有問題了?又,假如高齡的陳為廷發言內容荒誕不經,措詞粗俗污穢,蔣偉寧要不要尊敬陳為廷?「無條件地尊敬師與長」到底算是什麼態度?
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
陳為廷錯在哪裡?
妳如果想知道陳為廷錯在那裡,應該先自己去聽一次現場的完整錄音。這個連結裡就有。有人建議另一個更完整的連結,包含了陳為廷發言之後的後續對話。
先釐清一個問題,陳為廷和其他學運學生的訴求是什麼?一、大學教育要公共化,政府應該正常徵收資本利得稅,用以補貼貧困家庭的學生,讓他們可以跟富爸爸的孩子有平等的受教權,可以專心上學而不需要去打工;二、教育部不該先不接見學生代表,接著又準備鎮暴警察,讓他覺得很難受;三、蔣部長說會到第一線關心學生,事實上卻是行函各校要「關心」學運學生,甚至引起教官和家長的緊張與動作,這是說謊。很可惜這三個重要的訴求媒體都漠視而不報導,只集中火力在檢討陳為廷的「態度」。
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
頁岩氣「革命」?誰的革命?
由於水力裂解技術(hydraulic fracturing,簡稱「fracking」)的突破,使得美國有機會大量開採頁岩氣,因而國內媒體和國外媒體競爭報導,並紛紛揣測這個技術突破可能會如何改變全球的政治、能源與經濟競爭的格局。很多人甚至問我:「2020台灣的危機與挑戰」這本書是不是該暫停出版,先改寫再以第二版出版?或者不需要再出版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