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5日 星期四

學習歷程檔案是「說帖」,而非「軍備競賽」

      因為發現「學習歷程檔案」怨聲載道,所以最近頗花了一些時間去彙整、了解、剖析背後的原因。
      許多埋怨的聲音集中在:(1)不相信書審的公平性;(2)大學端的需求人云云殊,根本摸不著頭腦,讓人無所適從;(3)這樣的多頭馬車與沒有頭緒讓「學習歷程檔案」變成盲目的軍備競賽,高中生三年不得安寧,且最後很可能是白忙一場。
      造成這些怨言的原因之一,是媒體記者報導失真,甚至斷章取義以嘩眾取寵,使得受訪學者的真實意見被扭曲成看似彼此矛盾。
      但是,當你認真地從較可信的既有資訊(大學官網與招聯會公布的大學端需求)去尋找大學端的「最大公約數」時,就會發現這個「最大公約數」不但極其清晰、可信,而且在大學端具有極高的共識。

論文致謝詞與學界推薦信

      一位謹慎的讀者來信問及:「學術界的論文致謝詞有何慣例和應注意事項」?我直接聯想起:「造假是學術界大忌,即便是客套也使不得!」
      於此同時,我也不禁聯想起華人的「推薦信」造假之風有多嚴重,使得整個社會對「推薦信」的認識到了「積非成是」,「指鹿為馬」的程度。所以,這一篇文章把兩件事拿來一起談談。
      此外,造假之風之猖獗早已讓多元入學的書審備受質疑,可能還會讓「學習歷程檔案」淪為整人大賽,使得考生、家長與高中老師「未蒙其利,備受其害」。所以,第三節也談談這個問題,並且會在未來連續寫一系列的文章來回顧教改覆轍,以及建議高中端師、生、家長應對之策。希望可以逆轉「未蒙其利,備受其害」的趨勢。

2021年2月2日 星期二

人聲音樂與器樂:差以毫釐,失以千里

     不知道有多少人曾花一小時去聽完 Puccini 的歌劇 《賈尼‧ 斯基基》(Gianni Schicchi),不過喜歡義大利歌劇的人很可能都聽過該劇裡著名的詠嘆調「喔!我親愛的爸比!」(O mio babbino caro)。
      這支歌通常會在將滿三分鐘時唱完(2:58左右),但是著名的希臘女高音 Maria Callas(卡拉絲)卻在約莫 2:20左右唱完,而且深得我心。
      樂譜與歌詞都已經固定,快慢只差40秒左右,能有多大差別? 差以毫釐,失以千里!而且,相同的曲調,一旦用器樂取代人聲,精髓盡失,只剩糟粕。音樂就可以是這麼敏感的東西。
      讓我們先看看歌詞與劇情背景,再來比較幾個不同的版本,用以鍛鍊音樂聆賞的敏銳度。

2021年2月1日 星期一

從何辨識歌曲的情感?詞,曲或兼

      如果你在唱歌,想要為它「注入感情」,你怎麼知道自己注入的感情「對不對」?譬如,挪威作曲家葛利格(Edvard Grieg)著名的蘇爾維琪之歌(Solveig's Song),唱它的時候是該帶著惆悵,還是稍帶一點感傷?還是像一個癡情的少女企盼情郎那樣地略帶著回憶中的甜美?還是不喜不悲地穩定表達堅定不移的似海深情?
      一個朋友曾不以為然地批評挪威籍女高音 Sissel Kyrkjebø 唱得太輕快、喜悅,他堅持:「她唱錯了!那是一首哀傷的歌,不是甜蜜、喜悅、輕快的歌。」當一個女高音的音準和節拍都對的時候,你可以說她「唱錯了」嗎(尤其當她是挪威人,而你是個根本不懂挪威語的台灣人時)?
      讓我們先聽一聽 Sissel Kyrkjebø 唱的蘇爾維琪之歌,再來進一步談談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