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0日 星期三

網誌三週年回顧

       這個網誌在 3/26 滿三週年,本來想應寫一篇這一年的回顧,卻發生學運,而忙著寫相關的評論,找相關的資訊,所以無心去寫。今天是四月底,就權且當第三年底來回顧吧。此外,這一年的心路歷程也一併藉此機會跟讀者分享。

2014年4月29日 星期二

台灣的「中等收入陷阱」?

       去年四月初英國《金融時報》的 Sarah Mishkin 和 David Pilling 合寫了一篇訪問報導 “Taiwan: Time to change gear”,談台灣的經濟成長困境,他們稱之為「中高收入陷阱」(upper middle-income trap)。這篇文章後來被翻譯成中文的〈台灣的“中等收入”困局〉,被網友轉貼後引起一些人的注意。我覺得這一篇文章既不負責任,又危言聳聽。

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

平議林義雄先生的絕食

       林義雄先生絕食,很多評論都斷章取義,枉顧事實。最典型的就是:「憑什麼以個人性命綁架整個社會」,以及「民進黨時代你為何不去絕食」。
       林義雄有沒有「以個人性命綁架整個社會」,要從他行動的完整背景去看。如果全國民調超過一半擁核四,而林義雄卻以性命要脅廢核四,那麼他就是以個人性命要脅社會(權且不論這是否具有正當性);如果全國民調超過七成反核四,最近還有六成民調贊成停建核四,而國民黨卻堅持要用不合理的鳥籠公投決定核四存廢,那麼就是國民黨在踐踏民主,而林義雄則是以個人性命對抗國民黨對民主的踐踏。
       至於「民進黨時代林義雄為何不絕食」,邏輯也一樣:因為民進黨執政時期主張廢核的是少數。林義雄如果是在那期間絕食,才真的是任性地以絕食對抗主流民意。

為什麼只有時薪不漲(2)

       關於時薪不漲且產業技術不升級的現象,很多人相信關鍵在於過去二十年來台商的持續西進,因為它會導致兩個後果:(1)台灣的勞動力被大陸勞動力取代,一方面因為生產要素均質化而使得台灣的工資往大陸看齊,另一是方面工作機會流失(產業空洞化)而導致勞動力供過於求,進一步鋪設好工資下降的溫床;(2)另一方面,資方與高階管理者卻可以輕鬆地從中受惠,因而忙著賺 easy money,而不思提升產業競爭力。

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

反服貿不等於反外貿

       上一篇文章(Part 1)談到時薪不漲的第一個關鍵因素:分配的公平性。這一篇談時薪不漲的第二個關鍵因素:教育水準持續上升,但是產業技術卻沒有升級,導致產品附加價值不但沒有提升,反而在新興國家的競爭下倒退。至於最近很熱門的 FTA 議題,必須把它跟產業技術升級整合起來一體規劃,才會發揮較佳效益,而不致於因為盲目簽署而落得「弊大於利」。

為什麼只有時薪不漲(1)

       政府動不動就恐嚇我們:「不聽我話經濟會垮掉!」要不然就是拐騙我們:「聽我的話GDP才會成長」。但是,我們這些受薪階級(所謂的 90%)要關心卻是另外兩個重點:時薪會不會漲,要付出什麼代價?然後想一想值不值得?如果GDP成長而時薪卻倒退,憑什麼要我們一再做出各種犧牲?

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

事實勝於「專家」的詭辯

       「沒有國光石化台灣經濟會垮掉」、「調整基本工資台灣經濟會垮掉」、「沒有核四台灣經濟會垮掉」、「沒有服貿台灣經濟會垮掉」。你受夠這些恫嚇了沒有?台灣的經濟到底是一批怎樣的蠢材在掌舵?為什麼動不動就會「垮掉」?

2014年4月21日 星期一

Robert Solow 對主流經濟學的嚴厲批評

       對於捍衛主流經濟學的人而言,Joseph Stiglitz Paul Krugman 只是兩個無理取鬧的人,不值得花心思去理睬他們。
       但是,當諾貝爾經濟獎得主 Robert Solow 對主流經濟學發出嚴厲的批評時,他們就不得不感到震驚並認真聆聽:Robert Solow 所提出的 Solow model 不只是當代發展經濟學最重要的礎石,它的分析方法更啟發了整個當代總體經濟學的主流研究。

2014年4月19日 星期六

國畫畫論開始預購,05/01上市

       說這本書是「畫論」,其實它截然不同於你所見過的任何一本「畫論」。它像一本值得珍藏的畫冊,有好幾張頂尖國畫名作的複製品(范寬的《谿山行旅》、李成的《寒林平野》、荊浩的《谿山行旅》、李唐的《萬壑松風》、倪雲林的《容膝齋圖》等),其品質遠超過你以前見過的畫冊,甚至比故宮名畫三百種印得更好。光憑這一點,我就很想多留幾本給子女和後代珍藏。

一個汽車廠,兩種文化與薪資,Why?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德國的福斯汽車(VW,全名 Volkswagen,大陸翻譯成「大眾汽車」)在美國的田納西州設立了生產線,帶給該州大約 2,000 個新的汽車業工作崗位;但該廠生產線工人的起薪每小時卻只有14.5美元,大約是以前美國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和福特(Ford)的那些工會工人薪資的一半。即使加上各種福利,這些工人的雇傭成本也只是每小時27美元,遠低於福斯汽車在德國的工人時薪(67美元)。不只這樣,田納西州政府給福斯公司的補貼大約為5.77億美元,相當於每個崗位28.85萬美元!因為美國工人每年工作時間約 1,794小時,田納西州政府的補貼等於可以讓福斯公司在美國免費聘用 2,000個生產線工人,時間長達六年!

2014年4月18日 星期五

沒有政府就不會有壟斷?

       一個自稱經濟學「古典學派支持者」的(年輕)人說:「我相信沒有政治的介入,企業是很難壟斷市場的。它符合實際以及理論。」以及「要是(傾銷與壟斷)成真,對消費者怎麼會是壞事呢?想想看有人願意當呆頭鵝,我們有更多的剩餘去購買更多商品。」經濟學教科書和他都認為不可能的事,在這世界上明明天天都再上演!讓我們來看一個真實的故事。

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大人看不懂「太陽花世代」?

       看著網路上大人們對「太陽花世代」的各種解析,我常感到好笑。統派以為這是一場「反中恐共」的鬥爭,背後是綠營在支持。其實,盡管他們跟少數民進黨立委關係良好,他們厭惡民進黨政客的程度絕不下於厭惡國民黨。他們對中南海或許沒什麼好感,但是假如有大陸交換學生在現場,一定會被邀請「共襄盛舉」,甚至會有人自願當地陪,熱情地解說現場發生的一切。他們什麼也不怕(連近在眼前的鎮暴警察都不怕,更別說他們根本沒見識過的中國武警和天安門的坦克車,或者聽都沒聽過的文化大革命),反而質問我為什麼要那麼怕中國;他們誰也不恨,只恨那些不尊重民意,踐踏憲政,迫害弱勢的人──以及那些沒有盡責的在野黨立委們。
       他們自稱「台灣人」,卻跟傳統意義下的「台獨」沒有任何的關聯,她們不知道省籍有何意義,也完全沒有身分認同的問題。就他們之中的一人所說的:「太陽花世代的身分認同不是人格差異伴隨規訓程度差異下的產物,而是建立在紮紮實實地親密呵護土地的地方感之上,『你是什麼人?』問遍絕大多數的太陽花世代,他們會不加思索的告訴你:『台灣人啊,台灣長大的,不然是什麼人?』

2014年4月13日 星期日

馬政府在飛蛾撲火?

       2009年以來國際媒體與金融機構有兩個跟大陸相關的熱門話題:大陸房市泡沫何時要破?大陸的壞帳會不會導致經濟的爆發?由於大陸佔香港銀行體系對外債權近五成,因此英國和大陸媒體不禁擔憂香港會被拖累而成為下一波金融危機中心
       在這背景下,台灣卻無視於兩岸經濟已經過熱的事實,還想通過 ECFA 加深台灣對大陸的經濟倚賴。除非政府在建構 ECFA 策略時同時準備好防火牆,以及以全球化降低對大陸的經濟倚賴,否則這簡直是飛蛾撲火,卻硬拖著全台灣人一起陪葬。

2014年4月12日 星期六

同學,我們可以不上課嗎?

       清華大學一群學生邀我出席「同學,我們可以不上課嗎?」這個座談會。由於狀況不明,我擔心到時候是壁壘分明地雞同鴨講,毫無溝通與澄清的效果,所以我沒答應出席。不過,我願意利用這一篇網誌表達一些看法,給對此問題真心感到困惑的學生、老師參考。
       學生可以不上課嗎?答案是:要看他們的目的與動機。如果不上課是為了打 game 或打群架,當然說不過去。如果海大的學生不上課是為了去搶救一艘船上的難民,當然理由充分,誰想阻擋或抗議都是白目。因此,要讓這一場座談會有溝通與澄清的效果,首先必須對座談會要討論的議題背景脈絡(包括不上課的目的與動機有清晰的事實陳述與交代。否則一個反對學生去打 game,另一個贊成學生去救人,辯個兩小時也還是雞同鴨講,毫無意義。

2014年4月11日 星期五

清大與交大是「黨」營事業了嗎?

       清交雙雙淪陷,讓人不禁要問:「這到底是兩個國立大學?還是兩個『黨』營事業?」
       3/24 以來,馬英九處理學運與服貿的手段越來越雷厲風行,越來越不擇手段,而且變化之劇烈讓人不得不認真考慮一個問題:「國民黨到底是操盤手換人?還是老大換人做了?」一個一點都不陰謀論的問題:「假如清交都變成了黨校,現在在指揮這兩校跟行政院的,到底是國民黨的馬英九,還是中南海的習近平?」
       有人說馬英九的手段丕變,是因為金溥聰回來了,我一點都不能接受這種說法。他們兩個人打電話、視訊通通都是國家付費,愛講多久就可以講多久,金溥聰人在哪裡有何差別?
       一位負責對外談判的高階幕僚告訴我一個故事。大陸指控台灣的某產業有傾銷之嫌,不但沒有告到 WTO 去,也沒有通過兩會協商機制,就直接把該產業同業公會的理事長叫到北京訓一頓,之後叫他帶著理事群到北京去開會「協調」。

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再現黨外運動的熱情

       再度回到濟南路,看著堆積如山的礦泉水和各種物資,以及忙進忙出準備 4/10 退場的年輕人和不年輕的人,我清清楚楚地看到,黨外時期的一切熱情理想都在這裡復甦了:社會各階層無私的奉獻,對抗不公不義的集體意志,台灣人的主體性與自決的堅持,年輕一代的領袖人物,台灣社會的活力與希望──自從民進黨開始跟國民黨分享權力以來,我已經幾十年沒看到過這樣動人的情感與場景了。
       它把數十萬對社會絕望、冷感的「酸民」轉化成熱血公民,使他們重新燃起對台灣的熱情,並且日以繼夜地付諸行動。光是這樣的成就,就叫人嘆為觀止。台灣人冷血的時候叫人心寒與心灰意懶,但台灣人熱情的時候卻讓人如此感動;我們不知道那股轉化的力量來自何處,也不知道它為何會爆發,何時會爆發。這種不擇期地山洪爆發般的熱情,提醒我們:永遠不要以為台灣人已經心死,永遠不要對臺灣人死心。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白狼說出了清大層峰的心聲?

       清大副校長劉容生在聯合報投書說:「黑道出身的白狼,說出了社會大眾不敢說的話,打了學生一個學校不敢打的耳光。」1944年出生的劉容生是蔣介石專制體制下培養出來的100% 順民,價值觀跟整個社會脫節而絕不足以代表這社會發言。不過,清大既然在官網上轉貼這一篇文章(後來又迅速移除),大概校方是認同這一篇文章的。
        劉容生、清大官方跟白狼到底想要捍衛什麼樣的價值?劉容生說:「尊重法治,自由民主而且開放、尊重禮教之大同和諧的社會。」其實,他們要的是一個順民社會,對政府的所作所為不思不省,一概認同,以便捍衛「待人要有禮貌」以及「惡法亦法,違法就是不對」的核心價值。但是,執行猶太大屠殺計畫的納粹將領艾希曼(Otto Adolf Eichmann)恰恰就是誕生於這種核心價值劉容生、清大官方跟白狼都必須要認清楚:他們共有的核心價值,正是民主精神最大的敵人。       

2014年4月8日 星期二

人與機器的戰爭

       自動化技術的持續發展與推廣,可以使人均產值持續增長,這是許多工程師和經濟學者引頸企盼的遠景,但也是有遠見的經濟學家所擔憂的。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是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的副總編兼首席經濟評論,也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少數經濟評論者之一。他在今年二月初寫了兩篇文章,討論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的發展和隱憂,並警告世人:自動化的持續發展有可能會演變成「極少數人成了大贏家,而大多數人成了失敗者。」──除非我們能事先調整政治和經濟制度來防範這個負面的效應。

炒地皮:超越藍綠的共犯

   要了解台灣政治與經濟發展的真相,最佳的入門課題就是「誰在炒地皮,如何炒地皮」。只要看懂這一件事,藍綠背後的許多真相就會一一浮現。
         如果能將低單價的農地與林地變成高單價的高鐵特區或商業區,就能一本萬利。但是要達成這個「營運」目標,需要行政單位與立法單位的配合。專職炒地皮的核心集團叫做「地方派系」與「金主」,他們在各項選舉中出錢出力來買通藍綠的政治人物,控制行政權與議會,以便用納稅人的錢在他們的土地上投資公共建設,讓地價暴漲。同時,他們設立建設公司,向公股銀行、農漁會等金融機構進行超額低利貸款,以便擴大操作槓桿與獲利率。此外,他們也夥同黑道,以恐嚇候選人、圍標等手段,來排除「營運」過程的各種阻力。台大社會系教授陳東升寫了一本《金權城市:地方派系、財團與台北都會發展的社會學分析》,詳盡分析這個共犯結構。還有人把這複雜的利益關係網絡畫成圖,貼在臉書上。

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學運成就了什麼 ── 給參與學運的學生們

       網路上的訊息說學生要離開立法院議場了。有人問我:如果這樣,學運到底成就了什麼?我不相信馬英九統治下的立法院會通過具有實質審查意義的兩岸監督條例;不管未來服貿是逐條審查或包裹表決,我相信馬英九統治下的立法院頂多做個樣子,改幾個字,最後通過的服貿版本基本上會是成就了馬英九(或中南海)的意志
       「那麼,學運到底成就了什麼?」演講時我被問到這問題。我反問聽眾:「以前從沒想過警察可不可以打人,現在終於認真思考過這問題的,請舉手。」一大堆人舉手。「以前從來不知道服貿,現在對服貿至少一知半解的,請舉手。」一大堆人舉手。「以前從來沒認真想過兩岸貿易協定該怎麼簽,現在會覺得必須要讓全民知道的,請舉手。」一大堆人舉手。這就是學運帶給台灣最重要的成就:民主的深化。

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

全民院長與獨夫

       王金平在上午十一點的新聞稿裡承諾「在兩岸議監督條例草案完成立法前,將不召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相關黨團協商會議。費鴻泰的感覺:「整個黨團被王金平出賣了。」
       費鴻泰忘了一件更重要的事實:國民黨立委先出賣了全體選民,馬英九先出賣了全體國人並踐踏憲法,然後才會有王金平「為遵從全民意志而出賣國民黨團和馬英九」的戲碼。
       馬英九說王金平是壞人,但是王金平從不在人前做壞事;馬英九絕對不是好人,因為他總是當著全國人的面踐踏憲法,極力演繹「庸夫獨裁」的各種可能性給我們看。

2014年4月5日 星期六

服貿的問題在開放模式與限制條件

       服貿協議的關鍵在於附件一,附件一的核心問題不只在於彼此開放的產業項目,更在於開放的模式與限制的條件。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深入頗析這份文件,以便闡明四件事:1)大陸對台的開放模式主要是在加速台商出走,去參與十二五計畫的「建設祖國」,對台商有利,對上班族與年輕人不利。

再度回應老貓的文章

       老貓寫了一篇〈自由體系最好的防禦是什麼?——答彭明輝老師〉來回應我的文章〈老貓對服貿的樂觀合理嗎?〉,也在某種程度上回應了我的〈老貓對服貿的樂觀合理嗎?Part II〉。我的論述核心是「台灣的讀者主動搜尋的習慣太差,慣於被餵養的人太多。」所以老貓把討論的焦點轉移到我提出的憂慮:「通路可不可以辦法對讀者洗腦」?
       老貓提出來的關鍵證據是世新大學的〈2013台灣民眾媒體評鑑大調查〉,這份資料確實是值得大家仔細閱讀與推敲。

2014年4月4日 星期五

服貿:藥到命除的處方

       在馬英九和江宜樺的動員下,絕大多數閣員都說出了違背良心與個人認知的話,紛紛出面恫嚇國人:沒有ECFA就不會有 FTA,沒有FTA台灣就會鎖國,被全世界邊緣化。
       其實,有良心的學者都指出:兩岸經貿關係是太熱而非太冷,台灣的經濟成長動力在內部,而不在國際貿易,更不是賤賣民主、人權與土地正義的跨國貿易協定。
       擔任過財政部長的劉憶如在卸任後終於可以說實話,她表示:台灣的經濟成長只有 10%靠進出口貿易,其他90%靠內需市場;但是政府政策卻一直漠視內需市場,老是為了出口而犧牲內需市場,使得經濟成長結構嚴重的扭曲與失衡,也使得經濟成長失去了更重要的動力(內需市場)。此外,她也批評台灣的出口過度偏重大陸。(稍後申述)
       無獨有偶地,曾擔任過總統府國家統一委員會研究委員與聯合國企業管理研究主任的林武郎博士也表示:「目前台灣經濟成長,約3/4倚賴中國大陸,等於是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因此,兩岸經貿關係是過熱,而非過冷。

台灣會被邊緣化嗎?

       有些人被政府一連串的謊言嚇傻了,擔心台灣簽的 FTA 太少,將會被全世界邊緣化。如果你相信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簡稱 WEF)的評估,她的「全球促進貿易指標」(Global Enabling Trade Index)把台灣的潛在國外貿易機會排名為全世界138個國家中的第24名(在總分為 0~7分的量表上得分4.9),與澳洲齊名,接近美國和加拿大的得分(5.0),領先排名第30的韓國(得分4.7),第47名的義大利,和第54名的大陸(見左上表)。你到底在怕什麼?

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

老貓對服貿的樂觀合理嗎?Part II

       關於老貓〈台灣的出版自由到底會不會被服貿摧毀?〉一文,有讀者說「老貓的重點在產業競爭力的比較」,而我的論述在談受眾的反應(民主的理念會不會被扭曲),我似乎沒有掌握到老貓論述的重點。本文是對這意見的回應。
       我確實是將老貓的問題焦點從「沒有檢察制度的通路會不會戰勝有檢察制度的通路」轉為「陸資的通路可不可以扭轉台灣人對民主價值的認知與世界觀」,因為我認為這樣的問題陳述(problem formulation)才是服貿的核心爭議,而老貓的問題陳述才反而是偏離了服貿爭議該有的焦點。
       我希望在這裡更進一步釐清「出版自由」這個概念:「出版自由」是手段,最終目的是要保障民眾「知的權利」(終極目標是「台灣社會對民主、人權與對於世界的認知」),而我和許多人最擔心的是台灣民眾的知的權利會不會退化,而且所以上一文直接把焦點放在「出版自由所要保障的最終對象會不會受損」。
       如果一定要把焦點轉移到「沒有檢察制度的通路會不會戰勝有檢察制度的通路」,我的文章還是指出了老貓論證過程的過分樂觀:大部分讀者是通路與廣告業的順民,他們不會因為通路商有檢查制度而自覺地換通路。本文就進一步沿此方向深化論述。

錯誤的貿易談判只會坑害萬代子孫

       政府急著要到處去簽 FTA,我要問的是:當一隻手扒雞已經被剝到只剩雞肋時,還有誰願意拿雞腿或雞胸肉來跟他進行貿易談判?看下表你就會懂我在講什麼:
       FTA 的談判焦點就是彼此要如何降低關稅(先不談政府規範,那個問題很難量化來談)。韓國的平均關稅還有 13.3%,有很大的降幅空間和談判空間;而大陸市場大且關稅也還高達 9.6%,有很吸引人的降幅空間和市場──所以他們是全球 FTA 談判的熱門明星。
       我們呢?憑什麼去吸引別人跟我們談 FTA?平均關稅已經降到挪威、瑞士、以色列這種先進國家的水準,市場又小,像一隻只剩雞肋的手扒雞,還有什麼跟人「互惠」的本錢?我們已經只能賤賣消費者的健康與環境保護來換取對方的「互惠」,所以台美貿易談判老是在談要我們進口稻米,吃瘦肉精,破壞農村與消費者的健康。
        過去政府老是在談判桌上賤賣台灣,把台灣搞到這樣沒有跟人談判的本錢。很多人擔心:不簽貿易協定,台灣會被邊緣化。我必須警告:錯誤的貿易談判,只會坑害萬代子孫!

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

老貓對服貿的樂觀合理嗎?

       在許多人擔心服貿會影響台灣的出版自由時,老貓獨排眾議,寫了台灣的出版自由到底會不會被服貿摧毀?一文,主張大陸用盡各種手段都不可能「摧毀」出版自由。但是,大家真正擔心的問題是:「台灣的出版自由到底會不會被服貿壓縮」?老貓有沒有辦法說服我們「台灣的出版自由不會被服貿壓縮」?兩個命題的差異在於:「摧毀」是完全失去出版自由,而「壓縮」是微幅或大幅度地減少出版自由。我相信:服貿通過之後,台灣的出版自由不會 100%被摧毀」,但是大陸可以利用服貿「壓縮」台灣的出版自由,而且是明顯有感的幅度,而非微幅。正確的問題是:我們要去冒這壓縮」台灣出版自由風險嗎?

2014年4月1日 星期二

貿易協定如何坑害台灣的受薪階級

       政府說韓國勝過台灣是因為他們簽的 FTA 比較多。我要告訴你:韓國勝過台灣,是因為他們比我們更有能力談判。先看下表 WTO 2013年度報告,
       韓國的平均關稅(13.3%)是台灣(6.1%)的兩倍,高關稅商品的項目(10.4%)將近台灣(6.5%)的兩倍,而免稅貨品的項目比例(15.2%)只有台灣(30.9%)的一半。到底是哪個王八蛋去談出這種喪權辱國的貿易協定?別人的弱勢產業有保護,我們的弱勢產業都不保護,有這種協定,台灣的產業能不空洞化嗎?還沒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