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什麼叫「關鍵事實」?每一個人以為的關鍵事實都不一樣,如何分辨什麼是最關鍵的事實?
A:所謂的「事實」概念太籠統,所以我接受朋友的建議,改稱「台灣關鍵數據」。既然是攸關台灣社會的關鍵數據,當然是由這些數據對台灣社會未來的衝擊大小來決定。我們可以把這個網站的內容先聚焦在「2020年影響台灣社會福祉最關鍵的十項數據」,譬如2020年時石油價格每桶將達到336美元左右(IMF的預期),這個價格(數字)將會造成台灣GDP的下跌,失業率上升,惡性通貨膨脹大幅攀升,對大陸的糧食與經濟倚賴加深,失去政治上的自主性。任何對台灣社會影響幅度相近的關鍵數據都可以被提出來,通過 Wiki 的公共書寫與公共管理的原則來競爭這十大數據。或者,預期2020年台灣的國債將達到14~40兆,約是2011年(14兆)的100%~300%,遠超過歐盟規定的上限(60%),也遠超出一般認定的破產。
Q:什麼叫事實?誰都可以造謠,如何認定?
A:在「台灣關鍵事實」這個 Web2.0 網站上,所有數據必須註明出處。至於出處的可信度,學術上有一整套大致上公認的原則。利用這個機制可以將造謠的空間大幅縮小。
Q:以國債為例,它有很多種定義,藍綠政府就已經各有一套,如何認定誰的才是正確的?
A:如果我們把「台灣關鍵數據」的書寫格式作一個統一,很多混亂的情形就可以大幅收斂。
(0)每一篇文章的標題原則上都是提出一個數據(譬如2020年預測國債為14~40兆)
(1)問題背景與重要性說明(歐盟規定國債不得超出GDP的60%,但2011年台灣GDP僅14兆,2020可能GDP會因油價高漲而下跌20~30%,以致國債變成 GDP的 100%~408%,遠超出歐盟的規定)
(2)國債相關定義(國際通用定義,以及藍綠政府使用過的定義。其實,如果藍綠政府在定義上耍花樣,只要把他們的定義跟國際慣用定義一比較,就會知道哪裡有鬼)
(3)關鍵數據的事實陳述(關鍵數據的組成,只取最大的十項或足以影響第一位有效數字的項目即可――把國債總數估算為14~40兆的話,每一單項必須大於1.0兆才有必要列入討論,這樣可以避免繁瑣而影響次要的數據,讓事實看起來簡潔而明晰。)
(4)跨國的比較(與先進國比較,與破產的希臘、愛爾蘭比較,與亞洲國家比較,通過這三個向度的比較,就可以大致呈現出問題的嚴重程度)
(5)值得關注的後果與解決的辦法(需引可靠的原出處)
(6)關注本議題的學者與團體(讓讀者可以進一步了解問題全貌與細節,或參與NGO團體的具體行動,也藉此連結增加各 NGO 團體招募資源的管道)
(7)結論(總評)
通過上述架構,可以把各種通用定義下的國債估算出來。即使有隱藏的國債或定義上的歧異,仍舊可以對國債有一個概估,並且突顯出問題的嚴重性。
其實,我們並不需要「絕對正確」的關鍵數據,而是需要可靠到「足以凸顯問題的嚴重程度」即可。
Q:由誰來提出第一批最可能在2020年衝擊台灣的關鍵數據?
A:我在這裡先提出八項關鍵議題,見解不同的人可以舉出事實來競爭「前十大關鍵事實」的地位。我的八項關鍵事實是(數據待補齊):
(1)實質薪資持續下降:GDP成長,物價上漲,但薪水調整幅度跟不上物價,退休福利制度一再惡化(公務員變約聘僱、勞保變派遣、正職變臨時工與打工)。追究原因是政府對企業減稅,提高企業所得,降低勞動工時。
(2)國債持續上升:債留子孫的問題一再惡化,原因是稅基流失、蚊子館、企業補貼等不當支出。五都之後主計長變更國債定義,賦予地方政府擴大債務的空間。
(3)少子化產生的養老與教育問題:少子化的問題牽連甚廣,其中尤以教育資源供給過剩(可能造成教師失業)以及養老負擔的問題最嚴重。
(4)水資源不足:工業用水和灌溉用水的爭奪導致超抽地下水,高鐵可能會在10年內報廢,浪費上千億投資,因而使得水資源的議題愈來愈白熱化。而其解決則需要調整水價,調整水價又會引出水價不當補貼,以及水利單位攬水以高價轉賣給科學園區的弊端,必須一併解決。
(5)2020年的能源危機:台灣能源自給率僅3%,沒有發展太陽能、風能的條件,核能又不安全。一旦油價高到每桶200~336美元(IMF估計),台灣電能何來將是大問題。此外,電價超低導致政府補貼的問題,與產業無法升級關係密切,必須一併解決。
(6)2020年的交通問題,10年內油價高到每桶200~336美元,全電式汽車耗電會導致發電負荷太大而不得不擁核(但核電不安全),且電池回收困難,會變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必須發展公共建設取代私人動力車。但是政府稅基流失以致國債擴大,無力發展公共建設。
(7)產業轉型與升級:台灣必需要發展「低耗能、低耗水、低污染、低工業安全風險、高獲利」的(四低一高)產業,但目前發展的卻是四高一低產業(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高工業安全風險、低獲利)。如何轉型是一大問題。
(8)學術殖民與學術自主的問題:台灣沒有自己的學術發展目標與社會發展目標,學術淪為美國的附庸,不但沒有能力解決國內的問題,甚至在制度設計上鼓勵不去看見自己的問題。
Q:「台灣關鍵數據」的數據從哪裡來?
A:「台灣關鍵數據」網是一個根據數據大小排列的層次性架構。以國債總數14~40兆為例,國債議題的第一頁只列出對全國國債貢獻最大的10項以內,或足以影響第一位有效數據的項目(也就是單項總數達到1兆以上的項目)。這些項目的數據通常較容易取得,也較不容易隱藏。
「台灣關鍵數據」網不是要鉅細靡遺地蒐羅所有政府資料,而是只要提供最關鍵的數據即可。其實既有 NGO 網站的最大障礙就是資料太多,資訊彌遺以致於輕重難分,查索、理解費時。「台灣關鍵數據」網企圖根據數據的重要性來安排資料被呈現的優先序,使得主可以很容易看見問題的主要全貌,很輕易地可以掌握到問題的嚴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