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對於這一本書為何可以長期佔據台灣書市排行榜第一名深感困惑和好奇,而公視為這本書(課程)製作了一個節目,努力地邀我當出席來賓,我一直避之唯恐不及。
Michael Sandel 這一堂課名為「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因為他在談的是「行為的對錯(the Right Thing to Do)」,我一直以為他在談的可能是哲學系的「倫理學」、「應用倫理學」或「價值哲學」。我一向對「倫理學」退避三舍,最近幾年又忙著為寫書而讀一大堆論文,無暇分身為簡單的好奇而讀書,所以好奇歸好奇,我還是沒有去買它。
因為幾位讀者來信希望我談談這一本書,所以針對一位讀者提的議題上網找這一本書的資料,才發現原來課程內容已經悉數上了 YouTube,網上也有英文和中文的全文下載。
我跳著讀了第二講和第三講的局部內容,被我跳掉的主要是他跟學生的互動。從他跟學生的互動看起來,Michael Sandel 很擅長掌握學生的論點(point),並且能立即把學生的論點安置到倫理學論述的脈絡,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論點跟倫理學有過的觀點相近與相左之處。無怪乎他的課可以那麼轟動。
不過,千萬不要以為聽懂他的課程內容就表示你懂得 Immanuel Kant 或 John Stewart Mill 的思想。Michael Sandel 很擅長在他設計的脈絡下引導學生去發現判斷對錯的各種角度(angle),也擅長把複雜而深奧的思想用簡潔的方式摘要成易懂的陳述,但是他在課堂上的介紹都只能叫做「精簡版的二手傳播」。妳如果試著去讀 Immanuel Kant 或 John Stewart Mill 的原著(或全譯本),一定會發現讀不懂;如果妳硬著頭皮把原著(或全譯本)熟讀兩三次,我相信你一定有機會發現 Immanuel Kant 或 John Stewart Mill 的思想遠比 Michael Sandel 的介紹更精彩、深刻而富啟發性。
不僅哲學如此,社會學、人類學和其他人文、社會科學類的經典都有這樣的特性:原著(或全譯本)遠比二手傳播更精彩,更難讀懂;但是即使只讀懂原著(或全譯本)的十分之一,往往收穫還是遠遠超過讀懂一整本的二手傳播。我自己的讀書經驗告訴我:二手傳播之所以易懂,是因為他們把原著難懂的部分都截去(隱藏起來),只講易懂的;但是原著之所以精彩,卻正好就是因為難懂的部分。
道理其實很簡單:人文與社會科學經典著作的原作者都是不世出的人才,跟他們才華一般高的大概都自己去寫經典著作了;而二手書的作者往往才華就是不及這些經典的作者,他們沒有能力把一件很難說得清楚的事給說得比原著更清楚,而只能把自己也說不清楚的事給刪除,留下易懂的給讀者。
我沒有說 Michael Sandel 程度不夠好,我根本沒有機會判斷他的程度好不好。這一門課看起來像是給各種科系的學生選修的通識課,Michael Sandel 沒有企圖讓學生瞭解倫理學界精細而複雜的論辯,也沒有企圖讓學生瞭解 Immanuel Kant 或 John Stewart Mill 思想中的精髓,他只是想要引導學生從各種不同的觀點去思索具有爭議性的公共議題。這樣一門課,注定不可能講較深入的東西,也注定不可能展現出 Michael Sandel 本人的實力。
如果你可以記得我提到的「二手傳播不能取代原著(或全譯本)」這個原則,那麼我願意推薦讀者去看這「正義:一場思辨之旅」這個節目或閱讀這本書。Michael Sandel 起碼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好老師(善於引導初學者)。
下一篇文章我將試著簡略回答自己為何對「倫理學」退避三舍,不過也許要等一週之後才能寫。
我最近兩個月撰寫「2020台灣的困境與危機」進度嚴重落後,以致於許多篇很想寫的部落格都不敢寫,希望可以專心先趕一陣子寫書的進度,期望三月底或四月底可以把書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