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0日 星期三

台灣能從非洲學到什麼

2011世界現況:滋養地球的創新方法》是一本集體創作的書,描述25個非洲國家多樣的農業創新方法。這樣的一本書,如何能跟台灣的處境連結與對話?認真想想,十年後的台灣確實有許多需要向非洲學習的地方。不過,讓我們先重溫一段值得記憶的往事。
台灣在1960年派遣了第一個農耕隊前往非洲,輸出台灣傲人的農業技術,希望藉此保住聯合國的席位。據說在高峰的1978年時,台灣在19個非洲國家共派駐了633名人員,協助他們育種、灌溉與其他農耕技術。很多團員剛開始只為了多賺一些錢,後來卻認真賣力地為當地的發展而奉獻心力。因為成果斐然,很多團員都受到當地人的崇敬,有些甚至被邀請參與政府決策。許多非洲民眾對台灣農耕團的好感甚至一直延續至今。
那時候,我們帶去的是綠色革命的農業技術――仰賴化肥與灌溉,無法永續的高產能農業。50年後的今天,非洲依然乾旱、貧瘠,產量低而收入低,但她卻發展出許多台灣10年後將會需要的技術:以綠肥取代化肥的增產技術、以綠水部分取代藍水的節水農業,以有限耕地養活最多人口的各種創新方法。促成這個逆轉的因素至少有好幾個:台灣已經深陷於水資源不足的窘境,石油易漲難跌的局勢將逐漸推高化肥的價格,台灣的耕地持續流失,必須找出以有限土地養活最多人的策略。因此,我們也必須要找出節水,不仰賴化肥而可以永續的糧食生產體系,以便用有限的土地產出最多的糧食。
台灣的GDP 已達每人20,933美元,[1] 非洲確有78%左右的國家每人的 GDP 不到5,000美元。但是這個財富的差距將愈來愈沒有意義:當石油產量遠低於全球的需求以致油價高漲時,目前的糧食淨輸出國將會一一調整農業政策,減少或停止出口。那時候,不管是窮國或者富國,大家都必須要想辦法靠自己的土地來養活自己――尤其是在高油價下形同孤島的台灣?
    這樣的未來很可能會在10年內降臨台灣。目前台灣的農產品有超過80%以上是從美國進口,可是美國目前的糧食生產已經超過她的土地負荷極限,過去美國糧食產量的擴張是靠縮小棉花田種植面積來達成的。[2] 此外,由於美國的纖維酒精發展不順利,美國政府已經在2011年六月份建議大幅削減纖維酒精的法定產量,從5億加侖降到345-1290萬加侖,只剩不到原來的3%。[3] 假如纖維酒精的成本無法有效地降低,美國政府有可能被迫要提高玉米酒精的生產量來彌補纖維酒精產量的不足。這將使得美國輸出玉米的能力大為下降。當這一天到來的時候,台灣將必須要設法養活她自己。
    那時候,化肥的價格將因油價高漲而價格上揚,使得綠肥取代化肥同時兼具長短程的經濟效益;目前台灣早已水源不足,綠水的管理將是非學不可的技術。油價高漲將使台灣的GDP下降,使得更多人從都市回流到農村,也使得人力密集的生態農法愈來愈有經濟上的比較效益。此外,即使在GDP下降的過程,我們還是必須要設法維繫低廉的農產品價格,以確保窮人也買得起。因此,我們必須積極考慮在能源成本日益高漲的局勢下用太陽能進行低成本的食物保存,以及建立地產地銷的體系和消費觀念來善用我們生產出來的每一分糧食。
    台灣的土地利用已經超過土地所能承受的上限,八八水災與歷年的土石流都是土地對我們的警訊。如何以可永續的方式使用山坡地和林地,是一個我們必須積極研究的課題。
    因為土地資源有限,非洲在「資源不足下的永續發展」課題比我們先進了幾十年,因而也在台灣即將面臨的前述課題裡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鏡之處。《2011世界現況:滋養地球的創新方法》這本書,很可能將為我們展開中非友誼的歷史新頁,讓我們從其中學到一些因應未來的寶貴經驗和知識。


[1] 台灣主計處:今年經濟成長率5.06% GDP 2933美元
[2] Philip C. Abbot, Christopher Hurt and Wallace E. Tyner, What's Driving Food Prices in 2011?, Farm
Foundation, 2011.
[3] ICIS news, “US proposes sharp cut in 2012 cellulosic ethanol use,” http://www.icis.com/Articles/2011/06/21/9471571/us-proposes-sharp-cut-in-2012-cellulosic-ethanol-u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