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活在當下」?還是「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活在當下」是時下流行的口頭禪,網路上也流傳著「漁夫和富翁」的對話。但是,你真的敢叫自己的孩子「活在當下」嗎?妳真的敢叫自己的學生「活在當下」嗎?
        窗外的陽光那麼美,晨起的薄霧那麼美,「活在當下」不就是叫孩子丟下書包,不要上學嗎?
       但是,再問一次:你真的敢叫自己的孩子「活在當下」嗎?妳真的敢叫自己的學生「活在當下」嗎?

        事實上,人不能只活在孤立的當下,而沒有過去與未來。我們當下一切的努力,無非是為了邁向更美好的未來;而我們之所以能夠邁向未來,憑仗的就是過去持續不斷地累積出來的能力。
        「生命是持續不斷的累積過程」,活著,既是活在當下,也是活在過去與未來:我們站在過去所累積的基礎上,努力把握當下,以便邁向更美好的未來――這才是上學的目的,這也是終生學習背後真正的精神。
        反之,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對未來的憧憬與嚮往,就會不知道當下為何而活;而且,一個人如果看不到過去生命中的累積,就會被表面上的輸贏所蒙蔽,而看不見通向未來的路徑。這樣的生命是破碎、無根而茫然的!
        教育的過程就是要讓我們看見生命中各種值得追求的美好事物,打開我們的生命視野,看見比「當下」更值得追求的
        活著,就是把握住「難得而可貴的當下」,但是把「不難得也不可貴的當下」投資給未來。為了初戀的純潔情感而犧牲一次月考,是值得的;為了打電動而犧牲任何一分鐘都是不值得的;為了讀懂一本名著而耗掉一個暑假是值得的,為了把智慧型手機而打工一個月是不值得的;為了照顧癌症的父親而聯考失利,再花一年去重考,那是值得的;為了跟朋友在 night club 裡鬼混而重考是不值得的。

        從失戀中學會愛與被愛的真諦,值得!從失戀中學會報復,不值得!

        活著,是掌握難的的當下,也瞻望未來,去看見更值得追求的人生目標,也培養自己去尋夢踏實的能力。
        因此,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值得他努力的人生目標,讓他(她)可以懷著對未來的憧憬與夢想,在當下努力地積蓄能力,以便讓自己一步步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但是,我們的升學制度卻徹底癱瘓掉年輕人想像未來的能力,使他只看得到眼前一關又一關的考試,而看不到更長遠的未來,也看不到生命中值得追求的夢想。我們的教育制度下甚至剝奪了學生作夢的能力,讓十四歲的少年有著四十歲的無奈和困窘。

        而在這教育制度下「成功」的人幾乎全部變成人猿,只會做黑猩猩都會做的事,而沒有能力追求任何動物作不到的事。
        教育部長說:聯考不能廢除,不考試學生就不會讀書。這種部長沒資格留在教育界,更別說是擔任教育部長。
        年輕人問我:多年來的教改為何變成一場台灣的災難?因為帶頭的人就沒想清楚過教育的目的。培養「人」絕對不可能只靠「愛的教育」、「快樂學習」。人的自我突破都是撐過極端困難的學習過程才能達成,沒有學會艱苦的學習就無法自我突破。這個社會充滿各種的壓迫與不平,再親密的人之間也會有誤會和委屈的時刻。因此,我們必須學會忍受委屈,我們必須學會克服衝突,這不可能只靠「愛的教育」來達成。只有「愛的教育」而沒有其他人格養成的過程,長大當然會變成草莓族。
        教育是為了讓孩子活得更好、更值得。除非妳先想清楚「活著,為什麼」,否則愈多的教育理念,愈是把孩子變成可憐的白老鼠,全部都是錯誤的養成過程,追求的是不可能的目標,或不值得的目標。
        「人生哲學」才是「教育哲學」與「生涯輔導」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