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我被冠以「公共知識分子」的名號,也因為這名號而有一種責任感,覺得自己必須抓住機會,善盡言責。有時候甚至期待用出書和寫文章為「突破台灣社會困境」盡一分力。
最近這個部落格的流量銳減,我有一種卸下「公共知識分子」這個名號和責任的輕鬆感。此外,新書的銷量以及演講邀約也在持續減少,顯示我對社會的影響力在逐漸減小。這樣的變化,也同時使我不再是年輕人攻擊的熱點(罵我已經換不來太多點閱率了)。這比較符合我一向偏愛安靜、深思、長考的個性,可以有較多的心力去思索持續性的深遠問題,而不是一再被表面上的時事騷擾、中斷思緒。
未來希望能挪出一些時間,用來回答讀者針對我書裡的內容所提的問題,以及讀者個人自我成長的問題,並且將這些問答摘要刊載在部落格裡(隱去個人身分資料之後)。至於純屬惡意攻擊、觀點與立場的爭辯、想藉著批判我來突顯自己的聰明,或者藉此提升個人知名度的來函或網路上的批評,我的處理原則還是不變──懶得搭理(詳見〈來信、批評與回應〉)。
很多年輕人很願意在網路上跟人進行各種有意義和無意義的論戰,來搏版面與閱讀量。我沒辦法把有意義的人生浪費在這些無意義的唇舌之戰。
未來,不管是部落格或專書,都希望可以有較多的心力是用來引導年輕人去厚植他們的人文素養,引導他們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看見做為人的真正意義與價值。至於對社會問題的寫作,會偏重在長期的結構性問題,而少談浮面的時事。
或許網路上想讀這種文章的讀者不多,但是與其寫文章招惹五十萬個看熱鬧的「路人」,我寧可花時間去培養長期閱讀且有心於自我成長的讀者。
我希望這個部落格真的能促進年輕人有意義的成長,而不是提供他們閒磕牙、耍嘴皮的話題。
偶而會在壹電視上看到各種名嘴揭露弊案的激情畫面。因此,較淺層的批評不乏其人了。台灣目前比較需要的是較深入的時事評論,更缺的是對於社會問題深層的結構性剖析。時事評論方面,「獨立評論@天下」這個網站有不少頗有見地的作者,涵蓋議題的方向也很多元。
不過,如果台灣人對時事的理解與關心止於「船過水無痕」的事件表層,這個社會恐怕還是很難進步,許多病根還是藏在大家不去觸及的深層結構,隨時可以長出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