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技術的持續發展與推廣,可以使人均產值持續增長,這是許多工程師和經濟學者引頸企盼的遠景,但也是有遠見的經濟學家所擔憂的。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是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的副總編兼首席經濟評論,也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少數經濟評論者之一。他在今年二月初寫了兩篇文章,討論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的發展和隱憂,並警告世人:自動化的持續發展有可能會演變成「極少數人成了大贏家,而大多數人成了失敗者。」──除非我們能事先調整政治和經濟制度來防範這個負面的效應。
如果我們什麼改變都不做,少數聰明的A咖將會跟資本家結合,設計出足以跟B咖競爭的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先把C咖全部取代。B咖的能力不會輸機器,但是需要休息,又有情緒而較難管理,而機器與人工智慧的價格卻越來越便宜,以致連B咖也逐漸地被取代,並且去跟C咖競爭低階的工作,而導致低階產業人力「供過於求」;結果B咖和C咖的薪水會越來越低,而A咖跟資本家的報酬則越來越高。在這樣的戰爭裡,只有佔人口1% 的A咖和資本家得利,其他99%的人都受害。
在〈機器人能否造福窮人?〉(Enslave the robots and free the poor)一文裡,馬丁•沃爾夫引述一篇牛津大學的論文,指出:「美國有47%的工作面臨著自動化的高度風險」。他同時引述兩位美國學者的看法:「工人被機器人取代,他們的收入也將轉移到機器人的所有者手裡,這些工人多數將『被退休』,他們的存款想必會比年輕人還少。」金融自由化與市場自由化將會火上加油地助漲這個趨勢,讓我們加速邁向〈不能讓機器人把人類分而治之〉(If robots divide us, they will conquer)裡噩夢般的未來:坐享其成的專利授權金與資本所得越來越豐厚,而薪資所得這種血汗錢卻越來越微薄;長期失業人數不斷增加,年輕人的機會越來越少,學歷低或不符合市場需求的人甚至會壽命下降。
這樣的噩夢已然上演,而不是未來式。愛德華•盧斯(Edward Luce)去年在《金融時報》上發表〈機器人帶來的挑戰〉(Obama must face the rise of the robots)一文,表示歐巴馬最大的敵人是機器人,因為「機器人數量越多,總體增長便越強,但中產階級的境況也越糟。」證據之一是:2009年以來,美國增加的就業機會主要是在高所得的新興科技與金融業,以及低所得的服務業,而中等收入的工作機會則減少;因此,有四分之一的美國工人為了支付眼前的需要而不惜動用退休基金,許多人用退休基金賬戶當抵押去貸款;去年美國中位數所得比歐巴馬上任時低了9%。
有些經濟學家主張提高教育水準來打贏這一場「人與機器的戰爭」,我們不該對此抱太大希望──打敗B咖與C咖的是A咖的智慧加上機器的低廉價格與無需休息,除非我們能靠教育把B咖與C咖教成A咖,或者把他們變成跟機器人一樣地沒有人性,否則他們無法打贏這一場戰爭。現在全球普遍的高教青年失業問題就是明證:因為高科技產業與金融業需要聘僱的人數有限,歐美很多大學畢業生只能到餐廳當服務員而高成低就,高中畢業生則被大學生排擠而被迫失業。
歐美許多國家的青年失業率高達20%~60%,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就業能力或欠缺工作意願,而是因為經濟成長過程所需要的勞動力大量地被自動化所取代,以致於經濟成長無法帶來就業的成長。台灣青年的失業和大學畢業生的供應過剩,也跟這全球局勢有密切關係。
要改變這局勢只有一個辦法:把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可以做的事都交給它們,但是同時設法擴大服務業的規模、品質與多樣性,使得B咖與C咖都可以在服務業裡找到可以發揮的空間。也就是說:擅長數理的去從事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的發明,擅長體察人心和溫柔體貼的人去服務業發揮創意與長處,以便讓人的多元能力各得其所地發揮。說起來這有點像天堂,但現實上不是不可能。
要擴大服務業的規模、品質與多樣性,關鍵在於讓所有的人都有錢可以花,而不是只有少數人有好幾代都花不完的錢。因此必須通過智慧財產權稅與資本所得稅等手段,把一部分財富從A咖與資本家那裡轉移到B咖與C咖手中。這個步驟不可能靠市場機制自行完成,而必須要通過政治的力量。
假如我們可以完成這一個變革,就可以讓A咖、資本家跟B咖、C咖站在一起來馴服機器人,而不是讓A咖與資本家利用機器人來把B咖與C咖踩在腳底下──這種極端的貧富不均遲早會製造政治與社會的不安,最後還會傷及經濟的發展,以及A咖與資本家的利益。
不同稟賦的人類必須團結在一起,才能正確地利用人類的智慧來造福人群;如果一部分的人類利用機器人來壓榨另一群人,結果將會是人類社會的一大災難,而機器人將會是唯一的贏家。就像馬丁•沃爾夫審慎地構思出來的英文篇名所意圖揭示的,我們必須要「制服機器人並解放窮人」(Enslave the robots and free the poor),否則「如果任由機器人把我們分成兩個貧與富的對立團體,機器人將會征服人類」(If robots divide us, they will conquer)。
這是一場人與機器的戰爭,也考驗著人類克服貪婪與愚昧的能力。
原載《蘋果日報》201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