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的中、英文名字都是「完美的日子」,而電影的內容卻是一個公廁工人的日常生活。誠實的觀眾在看完後的直覺反應很可能會是:這樣的日常到底哪裡「完美」?有些文青為了附會「完美的日常」這個片名而歌頌著「物質上的簡單,心靈上的豐富」這樣的讚詞;然而若要他們去過這樣的生活,我猜十個裡頭至少有九個是不願意的——也就是說,這樣的回答其實太貧乏而欠缺說服力(甚至不足以說服它們自己)。
所以,還是讓我們「將心比心」(真心、誠實)地問自己:這樣的日常生活真的稱得上完美嗎?更具體地說,電影主角的平山先生到底擁有什麼?到底欠缺什麼?尤其是:他為什麼要當公廁工人(而不是其他工作)?他真的喜歡孤獨嗎?他為什麼長年不跟家人聯絡?他為什麼在劇中大哭?
認真回答過這些問題後,你的答案和我的答案不盡然會一樣,而我們的答案也不盡然會完全吻合 Wim Wenders 的想像,至少我們是認真地跟電影「對話」過。而且,這樣的回答才是 Wim Wenders 對觀眾的期待(下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