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2日 星期六

網路世界: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民主政治不必然優於精英統治,還經常主動「讓賢」給威權統治(希特勒、普丁)。民主政治能靠制度確保的內涵極其有限,其品質的良莠主要取決於選民的素質(知的能力、管道與意願),而選民的素質則取決於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
      然而在當今的台灣,由於媒體的沈淪(淪為政黨的打手,充斥鄉民的霸凌,以及名嘴與網紅的恣意妄言),社會教育不僅淪為反教育,甚至足以抵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全部努力。再加上民進黨長年深入大學校園以及操弄教科書,連學校教育都快要變成民進黨置入性行銷的專屬管道。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立場超然(超乎統獨與藍綠)的知識分子注定是蒼白的。

2023年7月20日 星期四

意見不同,能坐下來談嗎——兩岸與戰爭

      民調顯示:台灣人絕大多數認為兩岸開戰的機會微乎其微。但是,談話節目跟暢銷書喜歡談戰爭,鄉民們不但喜歡談戰爭,還喜歡炫耀自己如何地備戰(鍛鍊體能、溫習刺槍術和徒手攻擊、學習製造汽油彈)。問題是,假如台海戰爭的風險主要是「封鎖台灣」,前述「備戰」將純屬枉然。
      藍營威脅選民:「選民進黨就等於是選擇戰爭」。綠營則亂扣帽子:「積極備戰就是避戰,否則就是投降主義、賣台。」然而「備戰而不積極對話」(甚至蓄意挑釁)可能是下下策,還有可能成為國際社會都厭惡的「麻煩製造者」。
      偏偏,網路上「非藍即綠,非戰即降,非統即獨」的聲音壓倒一切,想要理性地討論兩岸關係與戰爭,簡直不可能。

2023年7月16日 星期日

意見不同,能坐下來談嗎——經濟問題

      台灣人談起跟經濟有關的問題時,很容易就窄化(退化)為經濟學課本的知識及其應用,並以此為憑將他人的論述分類為「對的」和「錯的」。
      我在談經濟相關問題時,關心的話題非常地窄:(1)當我們用芝加哥學派的經濟學觀念去合理化社會現象時,經常是用過時的經濟學教條在捍衛不正義,而罔顧最新的經濟學實證研究。(2)雷根和柴企爾夫人所倡議的許多經濟相關制度嚴重地偏袒資方而剝削勞方,從政治與經濟的角度看,其作法都是不公不義,並且成為今日世界上眾多政治、經濟與社會問題的禍源。
      2012年以後,許多科普級的大師之作被發表後,我覺得:與其讀我的文章,不如去讀大師的著作(《全球化矛盾:民主與世界經濟的未來》、《21世紀資本論》、《拯救資本主義》、《不公平的代價》、《經濟學好厲害:如果沒有誤用的話》等)。
      現在,我實在沒興趣跟任何人談經濟相關的問題了。

2023年7月15日 星期六

意見不同,能坐下來談嗎——核電

      「你贊成核電嗎?」對我而言,這是一個白癡問題。就像「三角形ABC的三個心(重心、外心、內心)會不會交於一個點?」這個問題,前提不清楚,根本就不該有答案!
      三角形ABC的三個心(重心、外心、內心)會不會交於一個點?如果它是正三角形,答案就是「」;如果它是正三角形,答案就是「會」。結論是會跟著前提而改變的,所以,如果你沒有能力完整地敘述問題的前提(假設與證據),我不會給你答案。
      我支持核電嗎?要看是哪一種核電廠,蓋在哪裡,有沒有處理核廢料的相關配套。我支持廢核嗎?要看有沒有完整的替代能源方案、時間電價方案,甚至還要看有沒有配套的產業政策。

2023年7月14日 星期五

意見不同,能坐下來談嗎——學界篇

      學術界與成熟的民主社會都有一個特點:意見不同的人可以坐下來理性地討論。不過,這只是一種理想;在台灣這種極端不成熟的民主社會裡,意見不同的人很難坐下來討論公共政策。
     根本原因是:絕大多數台灣人根本沒有能力理性地討論
     這一篇文章先談學術界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