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財經與法律問題的前司法院長賴英照投書給《聯合報》,篇名〈認真看待憲法〉,指出以下政策都違背憲法的「國民經濟基本國策」:「經濟國際化,貿易自由化」、土地政策背離漲價歸公精神、公營企業逐漸被民營取代而導致貧富差距擴大,金控公司取代信用合作社而使盈利的目標壓倒協助創業的目標。
而《聯合報》很認真地把它當作大事,除了在 A14 版的「民意論壇」刊出全文外,還在頭版刊出報導〈賴英照直指「憲法向左,政策向右」〉,用圖文介紹該投書的主要內容。此外,《聯合報》還在第二版用了將近半版的版面訪問學者與官員,請他們對賴英照投書的內容提出評論或感言。
在我看來,這一則新聞是過去一年來國內最重要的新聞:層次高達憲法與基本國策,議題影響全台民眾每日生活與終生大事,議題深度涉及台灣根本的社會發展與財經的核心思維。這一篇投書若能引起國人普遍的關切與討論,將有機會引領台灣走出當前困局,以新的共識和社會發展遠景矯正制度和財經思維的錯誤,徹底改變台灣社會未來無數代的處境。但是,我所能找到的回應只有《蘋果日報》區區242字的報導。
北捷隨機殺人事件吸引國人無數的討論與關切,但是我們真正能做的預防措施很有限;賴英照提的根本問題是只要國人有共識就能大幅度解決,卻沒有幾個人關切。台灣人對公共事務的關懷過度情緒化、表面化、瞬間化,不願深思,不願碰觸積年累月的根本問題,這種態度猶如「暴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以致於「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問題都長年無法化解,只能讓有病的價值觀與制度日積月累地持續傷害社會,而終成 90% 人受害,政府被財團挾持,一整個世代淪陷為崩世代,卻無人能解此惡疾。
我們的憲法深受歐陸社會主義影響,若要落實,德國與荷蘭的萊茵模式與北歐的社會福利國家制度有很多可以借鏡之處。尤其是德國與荷蘭的萊茵模式,都是適用於人口數與台灣相近的國家規模,而他們在 2008 年之後也變成歐洲許多國家羨慕與仿效的對象。
法國國家院士 Michel Albert 在 1991 年出版了《兩種資本主義之戰》,詳細釐清德國與荷蘭的萊茵模式優於英美放任式資本主義的優點。2008 年之後的許多經濟學實證研究一一出爐,紛紛證實 1970年以來英美施行的放任式資本主義會擴大貧富差距,傷害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