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離開群眾,勇敢地走自己的路

       有些人很焦慮地跟我談「看不到台灣的下一代產業」:土木系的十大建設與營建業最風光的時代過去了,機械系領軍的時代過去了,化工業的盛況過去了,連電機系的IT產業也沒勁了;而原本寄望的生物科技產業還看不到未來就已經夭折了,奈微米產業不知道哪一年才能誕生。我們還能寄望哪一個科系來接下一棒?
       其實,台灣今天走不出去,就是因為整個社會還活在理工與技術掛帥的窠臼裡,嚴重欠缺理工與技術以外的人才和思維。台灣今天最大的發展瓶頸是廣告超難看!廣告這麼難看,表示我們不知道別人要什麼;這樣的一群人,就註定只有代工的命。
        我們需要的,不再是只懂技術而不懂人心的人才。尤其是因為歐美跨國企業壟斷全球的智財產權,「專利」不是台灣人吃得到的菜,我們必須為自己的創意尋找別的發揮空間。
        PC業的人跟我談產業升級與創新的困難:PC的結構十幾年來就那個樣子,上游技術也沒突破,技術怎麼升級?同樣是 PC 板,日本做的品質好到連美國的國防武器都指定要用日本貨;同樣是控制器,台灣就沒辦法生產工業級的。這不都是技術升級?更重要的是,印度人想得出百元電腦,是因為他們知道印度人的生活情境跟其他國家不同。如果宏碁願意派十個有創意的工程師去印度住五年,跟他們生活在一起,會不會想出一大堆別人沒想過的產品?如果印度太遠,PC場反正有一大堆機械系的,派人到機械廠去走走問問,把 IT 加到傳統機器上,即使不會增加太多價格,也還是有機會擴大市場佔有率。只要離開被歐美壟斷的主流產品市場,創意的空間多的是;硬要跟 Apple 爭市場,當然只能拼便宜貨,或者代工當跑龍套的,連當個小弟的份都沒有。
        油價高漲後受惠最多的國家是伊斯蘭世界的產油國,他們的思維與文化與歐美迥然有別。如果 HTC 把最有創意的人派去住在那裡五年,會不會想出風靡伊斯蘭世界的產品?如果中東太遠,馬來西亞有許多當年留學台灣的僑生,他們跟留英的華僑共同掌控著馬來西亞的經濟要衝,而且也還懷念著台灣的種種。好好跟他們交往,會不會找到在東南亞建立二輪品牌的機會,並且藉著馬來西亞華僑對伊斯蘭教的了解,而找到通往中東的捷徑?
        Apple 最重要的創意不在技術,而在於重新定義需求。有清楚的需求,往往只要整合跨領域既有技術,就足以產出全新的產品;沒有清楚的需求,再多的技術和研發都找不到用武之地。
        我們老是抱怨台灣只有 2,300萬人,卻沒想過「我們只要養活 2,300萬人」;我們不需要佔領全世界的市場,只需要一小塊跨國企業嫌小而我們吃得夠稱心的市場就好了。很多人都同意:台灣的機會在 niche market,問題是台灣人都喜歡都擠在同一條馬路上,沒幾個人敢走跟別人不一樣的路;這樣一群人,就算偶而看到一個 niche market,藍海也是馬上變紅海。
       希望今年台成清交的電機系畢業生中,有10%~50% 離開電機系的大樓,去念別的學院(商學院、管理學院、社會科學院、設計學院),去經濟部外貿人員訓練中心,或者直接到業界去闖蕩,去探索還沒有人走過的路。
        資電學院已經太擠,每個實驗室畢業的學長姐都已經多到如過江之鯽,學長姐解決不了的問題中有幾個是你解決得了的?繼續唸下能有什麼樣的個人特色?離開資電學院,甚至離開學校研究室和科學園區,去認識學長姊沒認識過的世界,有許更有機會找到一大片台灣人還沒看到的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