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夫妻爭執的文化與體制性原因

     學校教育從來不曾告訴我們「男人和女人對人生與婚姻有著截然不同的期待」,也從來不曾告訴我們如何去經營一個有意義,值得每一個家庭成員去珍惜、懷念的家。而坊間有關婚姻與親子教育的書籍,不是流於癡迷的幻想,就是流於太技術化的處理,沒有辦法提供我們一個意義深遠的願景。於是,男人從家庭出走,靠著事業上的成就去滿足他的成就欲與野心,而女人則在家當怨婦(或園區寡婦)或花枝招展地四處打發無聊時間。家,原本可以是一個情感最濃密、最貼心、最能滿足人的創造欲的地方;但是,它卻淪落為「人人都有一個,卻沒有人知道該怎麼辦」的地方!


Part I娶某(妻)師傅,養妻徒弟 ―― 河洛俚語
  • 戀愛的激情是遲早會過去的,不管婚前是不是人人稱羨的「神仙眷侶」。假如我們不懂得在戀情的基礎上,將愛情轉為更能持久的「夫妻恩情」與「知心朋友」,夫妻間將會只剩彼此的怨懟,這是夫妻吵架以致最後變得冷漠的關鍵因素之一。
  • 夫妻是必然會吵架的:兩個從不同家庭出身,婚前婚後都必然要有不同生活經驗的人,絕不可能靠一紙結婚證書和一場盛大的婚禮,就徹底消除兩人間長期不同生活經驗所累積下來的歧異。
  • 婚前婚後最大的差異就是:婚前不需共同作每一個決定,婚後每一件事都必須要共同作決定,共同承擔後果。大的如:子女教育與各項花費的決定,小的如要不要回娘家或夫家,都可以因為必須共同作決定且共同承擔後果,而激化兩人潛在的價值差異與文化差異。
  • 除此之外,戀愛時有許多假期和休養生息的時刻,妳通常是在心情最好的時候約會,也只要在約會時遷就對方。約會一結束,就可以各自回家去休息,去縱容自己,去享受跟對方不一樣的心境與生活習慣。但是夫妻是每天廿四小時,全年無休。吵架以後,不敢回娘家(否則衝突會再升高),不可以心情不好(否則會被怪罪「老擺一張臭臉」),又不可能馬上擺出笑臉(心情轉不過來,也不願意讓對方誤以為自己理虧或好欺負)。連一點緩衝的時間或空間都沒有!
  • 更不幸的是,坊間流行的許多夫妻互動模式都建立在謬誤的觀念上。譬如,要求「夫妻一體」,因而期待對方愛自己的親長有如親生父母。其實,情感是數年生活經驗累積而成,不可能因為結婚而自然的轉嫁到對方父母身上。因此,這種「夫妻一體」的期待根本沒有任何現實的基礎,但這種期待卻經常成為夫妻口角與彼此怨懟的重要原因,使得夫妻關係變成「兼併與消滅的過程」。
  • 再更加不幸的是:我們既沒有能力從自己的遭遇裡體會到夫妻爭執有其外在原因,不是「遇人不淑」的結果;另一方面,電視劇裡恩愛夫妻的假象更強化我們那種「遇人不淑」的哀怨,所以對於對方更加滿懷怨氣,老以為換個對象結婚就不需要這麼辛苦。因此,沒有辦法「甘願」地去努力面對彼此的差異,費心地去尋求彼此調適的辦法。
  • 即使我們有時候願意費力去配合對方,我們也常常只看到自己的苦心,而在不自覺間把對方的努力當作「理所當然」,絲毫不加珍惜。心情不好的時候,更經常把對於對方的「期待」當作是對方的「義務」去加以要求。譬如,兩個生活差異那麼大的人,本來就很難隨時隨地都知道對方的心思,但我們卻經常蠻橫地責怪對方「妳就不會替我想一想嗎?」
  • 尤其當我們因為家務或職場壓力而心煩氣燥時,更經常以極為蠻橫的方式要求對方、責備對方。對方的溫柔與體貼變成是「理所當然」的義務,而我們對配偶的粗暴橫程度,如果錄影下來,真的會讓自己和友人都瞠目結舌,無法置信。可是,我們永遠都只知道自己的委屈,卻看不到對方的委屈。夫妻兩本帳,每個人都覺得對方理虧,卻沒有警覺到:我們對待最親密的人時,往往遠比對陌生人粗暴無數倍!
  • 偏偏,出門在外時,只看到別人夫妻恩愛的鏡頭,卻從來不曾警覺到:每對夫妻當然只有在彼此心情都很好的時候才會一起出門,誰會在吵架的時候一起出門?只看到別人的恩愛而看不到別人的爭執,反過來,又只看到自家的爭執而看不到自家的恩愛。心情不好時,怨嘆更深,卻從來沒警覺到這是「用自己創造的幻象在折磨自己和配偶」。
  • 雪上加霜的是:這個社會裡早就創造了太多「夫妻義務」的刻板模式,逼著夫妻間去履行許多毫無必要卻只會增加摩擦的「義務」。一個想爬山,一個想逛街,偶而各走各的不是很好嗎?但是,想都不敢這樣想,反而直覺上覺得「這樣各走各的,豈不是像離婚一樣?別人看了會怎麼說?」偏偏「別人」又儘是一堆「櫻櫻美黛子」的無聊人,看到妳們各走各的,有人會交頭接耳,有人會神色怪異地探問,有人會乾脆蜚短流長!弄得夫妻間整天被綁在一起,彼此都是對方的牢籠。
Part II:當夫妻是要學才會的!家庭是要用心營造才有成的!
  • 要跳出前述代代相承的婚姻模式,首先要覺悟到:戀愛的激情是註定無法持久的,換對象只是重複過去所有「興衰起落」的模式而已。但是,如果有正確而合乎人性時然的期望與對待,戀愛的激情有機會通過兩人共同的努力,被轉化為澹然卻更能持久的「恩情」。其次要徹底體認到:夫妻吵架,有許多問題出在整個社會既有體制設計上的不合理,以及整個社會流行的謬誤成見,而不見得是「遇人不淑」。要覺悟到「換個結婚對象說不定還更糟」,才會痛下決心來面對婚姻中的各種問題,經歷各種繁複的挫折去尋求彼此最佳的互動模式。
  • 徹底放棄用「義務」或「理所當然」的態度去要求對方,責備對方。重新回到「沒有一件事是理所當然的」的原點,回到「準同居關係」和「合夥人」的立足點上去,彼此解除對方所有的婚姻「義務」,然後我們才會重新看到對方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 深切體會:既有婚姻制度充滿著不合理、不自然,以及不合人性的地方。要敢於突破既有婚姻制度的不合理規範,不需要堅持的「義務」都該積極地在對方的同意下予以解除,根據兩個人的獨特性,重訂適合兩人的「婚姻契約」。(婚姻制度竟然可以像「販厝」一樣地「量產」,完全不顧及「每對夫妻都不同於其他夫妻」的事實,真的不可思議!)譬如說,絕不可以要求配偶像你一樣地愛你的家人(除非你自己真的做得到)。和朋友約會時,讓配偶完全自由地選擇他要不要一起去。
  • 放棄「夫唱婦隨,如膠似漆」的美麗謊言,重新認清:夫妻在婚前是具有不同文化、價值與家庭背景的兩個人,在婚後也還是兩個人。夫妻只是「相交而不共線的兩條線」(這總已經遠比「不共線、不平行、也不相交的歪斜線」好太多了吧)。在「求同存異」的原則下,尊重對方的差異性與獨特性,嘗試彼此了解而不要彼此干預。讓夫妻成為聯盟或合夥關係(各自保持其獨立性),而不要變成「併吞」或「侵占」的「封建關係」。
  • 偶而夫妻各走各的路,不需要兩人整天「褲帶結在一起」。只要對方堅持而又不是明顯的不良嗜好,就讓他保留婚前的興趣與價值。這樣,才有機會解除一部份夫妻間沒必要的壓力與緊張關係。
  • 隨時要堅信並記得:「每個人都必然最清楚自己的犧牲,而不太清楚對方的犧牲,因此夫妻間的帳永遠算不清楚 ⎯⎯ 其實也沒必要算清楚。」這樣,才不會老鑽牛角尖,老以為對方欠自己的多。
  • 吵過架後要記得:「夫妻間沒有什麼輸贏,也沒誰欠誰多那回事。」假如一定要談公平,能力強的人要擔當比較多。所以,為了一個更好的家,能擔多少擔多少。擔得多的能力強,這才是夫妻間真正的輸贏。要贏在擔當的能力上,而不要贏在面子上。
  • 想清楚並緊記在心:夫妻婚前是價值與文化相近(卻不相同)的兩個人,有不同的生活經驗與背景,而且婚後除了有限的時間外,絕大部分時間是在不同的場域與心情下,做不同的事,經歷著不同的心路歷程。因此,絕對不要期待對方是你肚子裡的蛔蟲,可以未卜先知地知道你的心事。有事要用說的,不要老是怨對方猜不到,或者沒有整天想著你。(他要真整天想著妳,才真的有病!)
  • 能捨才能得,把夫妻間所有美好的假象與沒必要的「義務」都給捨棄以後,我們才會發現夫妻間早已享有遠遠超過一般朋友的「恩情」:生病時彼此照顧,心情不好時彼此傾聽,為共有的子女奮鬥、驕傲、喜悅,各出一份心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值得珍惜的家。這一切,都不是「死忠」朋友能和妳共有的。反過來說,妳不能期望「死忠」的朋友為你做的事,也不該把它當作另一半的「義務」,用粗暴的態度去苛責對方。
  • 關心的方式絕對不是只有一種,人生的理想也不是只有一種!更奇怪的是:為什麼偏偏就只有你的那一種是對的,和你的期待不一樣的就一定是不值得的?讓對方用他的方式關心你,而不要逼迫對方事事都用你指定的方式來表達關懷。只要生計無虞,讓對方用他真心相信的方式去追求他的人生目標,而不要老是用你的方式去檢驗對方的理想。讓他用他擅長的方式來貢獻給這個家庭,不要一邊用你的尺度去否定他對家庭的用心,一邊又用你堅持的方式去「改造」對方。
  • 必須共同做出來的決定,要記得:沒有人能確定怎樣做一定是最好的!不要因為不知道該怎麼做最好,或者不確定對方的方法一定可行,而把你的焦慮轉化為對於對方的質疑、批判、乃至於情緒化的攻擊。如果你很確定自己的方式更好,試著跟他溝通;如果你不確定,心平氣和地說出你的焦慮(對事而不是對人),說完就算了,不需要堅持。人生絕大多數的事情都不是人所能預料的,有哪些事我們真的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為了沒把握的事爭執,不值得。偏偏這又是夫妻吵架最常有的原因:兩個人都不確定怎樣作最好,卻只知道責怪對方的議案不周全!
  • 最好夫妻倆人又都是用心生活的人,每天吃飯與睡前聊一聊個人對人生與社會的省思、無奈、興奮、不滿等等,讓夫妻成為終身成長過程中的伴侶(我的意思只是說分享心得,而不是無條件地迎合或同意)。朋友關係才是夫妻間最能持久,最無法被外人取代的那一份情。假如夫妻像朋友,一路走來可以分享彼此的心路歷程,再加上疾病與患難時的相扶持,即使別人想介入夫妻的生活,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對方。
  • 面對子女,各自貢獻出自己最能幫得上忙的那一份力,灌溉共有的生命幼苗。這種心情故事的分享,疾病患難的相互扶持,子女喜悅的共有人,子女成長的合夥人,才是夫妻間最值得珍惜與期待的。
Part III四個四分之一
  • 絕大部分新婚夫妻在婚後一年左右會遭遇到極為嚴重的衝突,甚至於對婚姻感到絕望,以為再也救不起來。這個時候往往不自覺的就會想到:「因為誤會而結合,因為認識而分開。」很糟糕的是,身邊聽他們抱怨的朋友也經常糊裡糊塗地就下結論:「他們實在結婚得太快了,還沒有足夠時間真正地了解對方。」
  • 以為夫妻有機會在婚前充分了解對方根本就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在我們的社會裡(甚至在絕大部分的社會裡),我們不自覺地在「夫妻」和「朋友」之間設定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對待模式。面對朋友(不管多知心或親近),我們不自覺地進入一種「迂迴謹慎、彼此尊重對方的完全獨立與自主性」這樣的互動模式。不管是跟對方談什麼問題或提供什麼建議,我們不自覺地在防範「越界」。我們會機警地察覺到雙方意見可能開始有歧異,我們會警覺到對方在這個歧異點上似乎有所堅持,我們會迂迴地探測對方在這個歧異點上堅持的程度,以便決定我們提出建議時要曖昧到什麼程度。因為,我們不自覺地將互動模式設定在「他為他的生命負責,我沒有辦法替他活,沒辦法替他承受後果,也就沒資格叫他依我的意思做。反正,其實我對自己的主張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每個人都有他不可侵犯、不可挑戰、不可以質疑的核心意義與價值。這些部分,可以說是一個人不可碰觸(untouchable)的「地雷區」。在朋友的互動模式裡,因為我們自動設定在「兩個獨立自主,各自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並承擔後果,誰有沒有權利改變誰」的互動模式下(電腦術語叫做「安全模式」safe mode),因此,我們自然地從地雷區外部摸索前進,不小心觸發地雷,也通常身體還在安全距離外(如果太靠近當然朋友就翻臉囉)。但是,在這樣的設定模式下,我們並沒有細膩地了解地雷區的內部詳情,我們頂多只知道地雷區的分布範圍而已。夫妻婚前的認識不可能跨越這個界線,因為他們還沒有到非得「事事共同決定,事事共同承擔後果」的程度。所以,婚前夫妻彼此的認識絕不可能超過對方全部事實的四分之一。
  • 屬於朋友間可以體會的這四分之一,就是婚前彼此能相互認識的極限。而屬於兩人私己地帶的地雷區,則也還只是夫妻間必須面對的另外一個四分之一。還有另外兩個四分之一,一個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才會遭遇並外顯出來,另一個是人隨著年齡的變化與人生的歷練才會逐漸醞釀而成型的價值轉變,這也都絕對不是婚前有辦法知道的。因此,「夫妻一體」根本是一個完全沒有現實依據的「想像」或「想望」。假如一結婚就想要馬上因為婚姻制度的外在形式性而一步跨越四個四分之一,這根本就是「癡人說夢」!不幸的是,我們對這四個四分之一的存在完全沒有警覺,婚後一遭遇到第二個四分之一,就開始埋怨、委屈、屈辱、甚至開使用激烈的言詞(或傷人的沉默)開始彼此傷害。因此,很多婚姻在進入第二個四分之一的過程中就已經傷痕累累,甚至於陣亡了!
  • 一旦結為夫妻,不但制度設計上兩人突然被迫要「事事共同決定,事事共同承擔後果」,甚至於我們對「恩愛夫妻」的想像,更要求彼此在情感與情緒的反應上完全一致。因此,夫妻互動模式被自動設定在「地雷區內」。我們經常因為自己對對方懷著關愛與善意,就誤以為「關愛與善意使一切言行都被合理化而具有十足正當性」。因此,我們完全不去提防自己的主張可能正在嚴重傷害對方絕不可侵犯的、不可挑戰、不可以質疑的核心意義與價值。在「夫妻一體」的口號下,我們直接站到地雷區內(很天真地以為「因為我是懷著關愛與善意,所以他不應該介意」),等對方不愉快了,我們還覺得自己在「關愛與善意」的保護傘下,而沒有馬上提高警覺(更糟糕的是,往往我們還覺得:我是你太太,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等到對方發火了,我們匆匆忙忙地從地雷區想退出去,這才發現自己不知道退路在哪裡,邊退邊觸發滿佈地雷區內的地雷。於是我們火大了:「我已經夠委曲求全了,你還要我怎樣!難道夫妻吵架都是我的錯?為什麼你就從來不曾錯過?」這時候對方才發現,原來他也不小心闖進你的地雷區了。你也有你的尊嚴、你的屈辱、以及你最珍惜的一些情分與堅持。
  • 在女人沒有家庭地位的時代,碰到這第二個四分之一的衝突時,通常只有一個人重傷(女人),因此男人很少覺得需要調整他們自己的步調。在這個女人也有家庭地位與自主性的時代裡,一旦遭遇到第二個四分之一的衝突時,兩敗俱傷的場面是最常見的。因此,我們父母那一代許多夫妻在晚年都彼此懶得理睬對方 ⎯⎯ 哀莫大於心死。在廿一世紀的今天,要不要去熬過這第二個四分之一所引起的衝突,經常嚴重地考驗著婚姻中的雙方。最悲哀的當然是:一個已經心死,一個完全不知其所以然地想去挽回(而且嚴重地欠缺技巧與對事態的掌握,繼續用令人厭煩的質問、逼迫、責備、否定或質疑對方人格的方式,在強化對方的傷痛與離去的決心)。
  • 最好的狀況,是雙方警覺到第二個四分之一的存在,放棄「夫妻一體、同甘共苦」的理論,坦白承認雙方不僅有價值與文化上的差異,甚至於對彼此的第二個四分之一簡直一無所知。然後,不要再強調對方有義務知道你的這個四分之一,也不要再埋怨(要埋怨的話不如離婚算了,這樣彼此折磨,對誰好)。踏踏實實地面對問題,從新自覺地把互動模式調整到「知心朋友」的設定狀態,機警而迂迴地,由淺入深,彼此表白,說明對方在哪些時候(用什麼樣的方式)侵犯了不可侵犯的地方。甲傾訴時乙要完全放開「是非對錯」的考量,不插嘴不質疑地傾心聽完對方的話。反過來說,乙傾訴時甲要完全放開「是非對錯」的考量,不插嘴不質疑地傾心聽完對方的話。千萬不要又無知愚蠢地以為「夫妻一體」,在地雷區內和對方爭執他最堅持的東西是對或錯。
  • 屬於一個人的核心信念的東西,只能靠他自己改,另一個人絕對沒有權利去強迫他更改。我常提醒人:「他是上帝用祂的權能造的,上帝要把他給造成這個樣子,你以為自己是誰,竟自以為可以改變上帝所做的功?」換個現代性的說法,除非你在移除他的價值信仰後,馬上可以給他換上一整套他能當下心悅誠服的完整價值體系,否則你叫他在核心信念被除後,靠什麼樣的支撐去過活?即使是夫妻,也不可以用逼迫或「義氣凜然」的方式叫對方撤除他的核心價值與信念。懷著愛與關懷也不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生命就是以有機的方式逐漸變化的,他絕對不接受突兀的變化,即使是為了真理也做不到!因為,他在生活,他不是在耍嘴皮、講道理、寫文章!溫血動物要改變體溫都很難,何況是一個人花了幾十年累積出來的價值與信念!
  • 假如你們真的可以彼此有這樣的認識與尊重,遭遇到第二個四分之一的衝突時,首先彼此先傾聽,確定不但真的弄清楚了地雷區的地理位置,還知道它的內部機關設計與觸發程序,就該像對待「知心朋友」那樣子地拿捏分寸,適可而止地讓對方保持著他最真心的價值與情感(即便妳是大大地不以為然或覺得荒謬異常)。古典用語裡,這叫「相敬如賓」、「不可輕狎」。假如妳確實以為他所堅持的「又不是最好的」,那為什麼不能接納「次好的」?假如妳確實以為他所堅持的是「罪惡的」,那妳倒真的只好在離婚和「逼他悔改」之間選一條路走了(不過,他要能悔改,早被他父母師長朋友給改造了,還會留下這個工程給妳嗎)。很多女性都像瘋了一樣,覺得丈夫的堅持或理想太「幼稚」、「不負責任」、「自欺欺人」,就使盡一切力氣要用「愛情」來「改造對方」。結果,丈夫馬上就後悔說「討的原是個溫柔的太太,怎麼一回家就比我媽還嘮叨」。
  • 從「恩愛夫妻」要回到「知心朋友」的過程常讓許多人不能適應,尤其那些看太多言情小說,一廂情願地滿懷憧憬,又完全沒有能力看到事實的人而言,更經常是「滿懷善意」或「義之與比,雖千萬人吾往已」地想要「改造對方」。這根本就是一種「兼併與消滅」的夫妻關係。不要以為你對,你有道理,只要是強人所難,就是霸。你做得再有道理,頂多也還只是「善霸」一個。為了不甘心做「知心朋友」,而搞得「玉石俱焚」,真的值得嗎?到頭來還罵對方「負心」、「不負責任」,難道真要對方把血淋淋的心肝剖給你看,才會知道夫妻不和必然同時受傷慘重、奄奄一息嗎?(除非,根本你一開始就嫁了個沒心肝的,那還不如趁早離婚算了!)
  • 如果我們真的能體會到要克服第二個四分之一對彼此都是非常辛苦的事,而不要只是整天抓著道理不放(譬如:夫妻要嘛同甘共苦,要不然在一起掛個夫妻名份騙誰),我們或許會有耐心一點一滴地在地雷區內小心摸索著過活。這樣過個十年或十數年,才有機會摸清楚彼此地雷區內的狀況。沒耐性或愛講道理的人又會說:「你到底有多少心事,幹嘛不一次說清楚?」真實的人怎麼可能一次說清楚所有的禁忌?禁忌就是碰到痛處才會叫,事前要他說,他還以為你是他肚裡的一條蛔蟲,什麼都不用說就明白了嘛!古書不是說過嗎,「秀外慧中,冰雪聰明」(所以所有的丈夫都怨妻子不夠體貼)。近代書也說過嘛,「鋼鐵男兒,繞指柔情」(所以所有的妻子都怨丈夫不夠溫柔)。更何況,戀愛的時候不都是很會替對方想嗎,很知道對方的心事嗎(噯!那是第一個四分之一呀!有沒有搞錯!)
  • 好啦,委曲求全,碰到地雷只能自知沒趣,夫妻「相敬如賓」,這樣彼此折磨下去有什麼意思?Well, 假如想要和任何人有較深入的相處,這本來就是要通過的一段歷練。妳急什麼!人只要相處久了,彼此的誠意逐漸有信心,彼此了解愈深愈細膩,愈可以輕鬆地往來於地雷區。但是,這過程總是要花很多心力,不可能不勞而獲的。我問一對同居了幾年的年輕人:「會不會彼此傷害?」他們回答:「我們沒有結婚,不會彼此傷害。」那,不結婚多好!是呀!已婚的人也可以當作彼此是在同居,彼此解除對方的義務,享受同居的自由自在與彼此的尊重呀!婚姻只是一種口頭的承諾,怎麼說都替代不了共同生活過程細細密密的事實。反正只要不犯「義之與比,雖千萬人吾往已」的霸氣,日子就可以過得較平順;只要相處夠久夠深,就會在彼此扶持的過程中有一份深厚的情份(不是「愛情」而是「恩情喔」,愛情總會隨著歲月而褪色,結不結婚都一樣)。人就需要一個伴,生病的時候,寂寞的時候,悶得發慌的時候。要有個伴就要付出,就要學習接納對方,學會尊重對方。
  • 那麼,遍體鱗傷地熬過了第二個四分之一以後,後面兩個四分之一還熬得過去嗎?是呀!結婚還真不是輕鬆容易的事呢!不過你放心!只要學會安然度過第二個四分之一,妳就學會在對方地雷區內野外求生的本事了,而共同度過後面兩個四分之一的基本竅門,其實已經暗藏在這個最艱難的第二個四分之一裡頭了。不過不要大意,不小心碰到新佈或新長出來的地雷時,別驚訝,別慌張,別埋怨,別氣餒。生活在一起就是這麼回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見招拆招,無招可以回應時暫時靜默。不要輕舉妄動,不要輕忽怠惰。生活在一起,沒什麼難的啦 ⎯⎯ 如果你把對方當室友,怎麼可能動不動就得罪他?
  • 搞了老半天,幹嘛不同居就好?Well, 陪著小孩子長大有多好玩,多窩心,妳知道嗎?下一講告訴妳!
Part IV一些提醒
  • 假如太太不太喜歡陪先生回家,先生必須要能體諒。婆媳之間不由自主地會有一些緊張,不是善意就能解決的。如果你太太不喜歡回你家,把你家人請到你們小倆口的家,妳的太太壓力會比較小,婆媳相處起來也會比較愉快。不要野心太大,夫妻情感都搞不好,還一時一刻地馬上要搞一個「情感融洽」的大家庭。想想看,妳對她爸爸真的可以做到「情同父子」嗎?如果你做不到,為什麼她就做得到?
  • 每個人都有偷懶、軟弱、情緒化的時候,只要不是持續性的,偶而縱容(或體諒)他一下。家事大家都要分擔,如果有什麼事看不慣,可以協商請對方用他的方式在大家都還可以忍受的時段內解決,或者自己去做,就是不要逼迫對方非得在特定時刻裡用特定的方式完成不可。
  • 讓對方用他的方式關懷你和小孩,覺得不妥時可以商量,意見不合時要有能力傾聽,但是不要用命令的語氣逼對方用你指定的方式表達他的關懷。
  • 盡量給彼此保留個人的情緒和風格的餘地,減少彼此沒必要的壓力。不要動不動就要彼此「兼併與消滅」彼此的個性。
Ending夫妻是朋友,是兩個獨立的生命。而不是一個霸主,和一個奴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