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一流大學都每年編列鉅資在保存與維護它的歷史建築,因為「歷史悠久」幾乎是所有一流大學的必備條件;而蔑視歷史建築的大學連最基本的文化素養都沒有,更遑論學術,論文再多也只不過是一堆學匠(paper-smith)而已。
所以,你可以從底下這兩張照片清楚地看出誰是一流大學,誰是三流大學。
第一張圖是劍橋大學,綠色的帷幕後是鷹架,工程內容是維修舊建築。第二張圖是清華大學,一目暸然地看見她在拆房子──不是普通的房子,而是一棟高品質、極具歷史價值的舊圖書館(紅樓)。
走在劍橋大學,隨時都可以看到有建築物處於維修狀態,而建築物維修經費的編列更是劍橋大學所有學院、系所不敢掉以輕心的事。因為老建築物的維修費用相當可觀,如果劍橋把舊建築的維修費用給省下來,我相信每三、五年就可以蓋一棟新的建築。但是,在劍橋的兩年裡,我只聽過蓋新建築的計畫,從沒聽過拆建築的計畫。
保護舊建築的意思當然不是「一棟房子也不准拆」,而是挑出有保留價值的,用心維修以盡量延長其壽命;至於因為建築品質太差或紀念意義不大而不值得保留的建築,就沒必要浪費錢去維護,並且妨害學校機能的更新。
清華大學校園腹地不像劍橋那麼大,偶而拆掉房子情有可原。但是清華大學拆房子的方式卻是不分青紅皂白,只管教授們的個人需要,而從不管建築的歷史意義和保存價值。
清大舊圖書館又稱紅樓,她也是校友張昌華的作品,完成於1968年,設計品質遠高於後來所有的建築。這棟大樓前面有一個水池,和很巧妙設計出來的休閒空間,頗具巧思。我當碩士生時喜歡在前庭想事情,以及假日帶孩子來此休憩、嬉遊。
清華大學喜歡拆舊房子來蓋新大樓,因此比紅樓更老的建築物多半已經拆除,只剩下1958年落成的原子爐,1963年落成的小吃部,1965年的百齡堂和1967年落成的月涵堂。
我念新竹中學時(1971-1974)的早期清華校園和建築都很優美,而且建築設計多半出自校友之手。後來建築物越蓋越大且越醜,氣得當時唸電機系大四的袁興言擱下研究所入學考,於畢業前夕在海報牆貼了一系列海報,批評清華盲目地蓋醜陋的大樓(後來他念了台大城鄉所博士,目前在金門大學建築系任教)。
從建築設計品質、歷史意義和保存價值上看,1958年落成的原子爐,1965年的百齡堂、1967年落成的月涵堂和1968年完成的紅樓應該是清華大學最值得保存的四大建築。
尤其紅樓的設計非常優美,又跟當年讀書風氣很盛的清大學生(校友)情感緊密聯繫,因此剛傳出拆除之議時,便惹來許多校友的激烈反對。而校方的作法既卑劣又奸巧:故意放著紅樓不去維修,讓她的外觀逐漸殘破,也讓校友的阻力因而減小,然後再找機會把它拆除來蓋新的大樓。
紅樓被拆之後,清大最值得保留的歷史建築前四名應該是1958年落成的原子爐,1965年的百齡堂、1967年落成的月涵堂和1973年落成的大禮堂(我記得這也是校友設計的)。
但是,月涵堂雖然因為地處台北而跟清大學生的情感記憶相去較遠,卻有她無可取代的校史意義。其中關鍵就是起造人查良釗的特殊身分。
查良釗是武俠小說作家金庸(本名查良镛)的堂兄,他畢業於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所以是老校友),之後赴美國留學,取得芝加哥大學教育學院的學位後又到哥倫比亞大學念了兩年。1922年返國後歷任河南大學校長等職,並於1938年出任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教授、訓導長。因此,很多清大校友習慣稱他「訓導長」。以前我哥哥拿清大校友通訊回家時我都會讀一讀,雖然忘了查良釗在通訊中的綽號,但仍記得他是聯繫兩岸三地和海內外清大校友的靈魂人物,也是串聯清華留美預備學校、西南聯大與新竹清華校史的關鍵人物。
因此,查良釗以「校友會會長」的名義擔任月涵堂的起造人時,背後所代表的是兩岸三地和海內外清大所有校友對母校的情感。就「匯聚兩岸三地和海內外清大校友對母校的情感,串聯清華留美預備學校、西南聯大與新竹清華校史」而論,清大既有建築中再也沒有任何一座可以取代它的歷史價值了。
看看高鐵和台北大巨蛋的種種弊端,在台灣這種奸商遍佈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環境下,BOT案風險極高:得標廠商極可能另有評審委員猜不透的奸計,或者隨時經營不下去,或者暗地裡經營有損校譽的行當,或者蓋到一半而認賠殺出而在基地上留下一棟無法處理的「未完成作品」;也可以只給微薄的權利金,卻不去認真維護建築品質,五十年期滿時留給清大一棟沒有能力維修、營運的破舊建築。
如果為了風險極高的BOT案,而毀了月涵堂這樣一所無可替代的歷史建築,將證明清大校方的決策過程只圖決策者眼前的私利(BOT案給予清大的權利金,以及主管升遷進階的「業績」),而不顧清大長遠的過去與未來。
後記: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吳光庭教授來信
今日讀〈一流大學與三流大學〉,文中批露清華將舊圖拆除,令我個人大為傷感。文中認為目前清華仍有四棟有價值的建築,但漏了在清華操場旁的舊體育館,也是張昌華作品,外牆仿耶魯大學建築系館的混凝土粗獷手工處理,類似作品則是台北市南海路教師會館樓梯間外牆,但清華體育舘較佳且有非常精彩的傘狀薄殼結構造型。另文中提及大禮堂,係三位早期清華校友(關頌聲、朱彬、楊廷寶)組成著名建築師事務所基泰工程司的作品,是朱彬長期旅港在台唯一作品,也是個好作品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