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

如何走出困局:以ECFA為例

       有人跟我說:〈火車出軌,不能只想換司機〉這一篇文章寫得很洩氣,好像台灣都沒有希望了似的?我想較準確的說法是這樣:如果大家願意深思台灣長期問題的病根與深層的結構性問題,台灣就有救;如果大家的思考深度無法超過電視與網路的名嘴們,台灣就很難有救──其實台灣社會普遍的盲點與意識形態恰恰就是電視與網路的名嘴們生產出來的,因此幾乎是全民共享,更別說是藍綠與共!

        以兩岸經貿關係的焦點 ECFA 為例,藍營認定只有利用大陸市場才能提振台灣的經濟成長,刺激景氣,因此甘冒被「以商統政」的風險;綠營呢?以前是抗拒被「以商統政」的風險,因而李登輝是「戒急用忍」,陳水扁就變成是執政初期的「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和 2006 年以後的「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最後,2008 敗選後,「抗拒中國市場是民進黨的票房毒藥」幾乎已成綠營共識,所以民進黨頭領們紛紛到大陸「進香」,展現自己「有跟大陸高層互動的能力」,想要藉此拉抬自己的政治地位。
       這樣急著巴結大陸高層的民進黨,除了統獨立場上跟國民黨略有差別之外(見註一),在兩岸經貿政策上跟國民黨到底有多大差距?甚至連學運領袖自己都說:「沒有大陸市場,台灣經濟會垮。」這樣的學運,是鬧真的?還是鬧假的?
       其實 ECFA 與兩岸經貿關係的兩難是虛假的兩難,我們有更好的路可以走──雖然需要很複雜而靈巧的配套。

一、從90%人的角度看看經濟問題
       虛假的矛盾是因為更好的選項被意識形態遮掩,因而看不到。經濟議題的意識形態是美國頂尖1%的富人製造出來,經濟學者幫襯加持,到台灣時又有一群奸商加料,書呆子學者也不辨黑白地跟進,甚至再加料。
       所以,走出困境的第一步,是跳出主流經濟論述,站穩90%立場。從這角度看看經濟問題,我們會發現:(1)對90%的人而言,就業率比GDP成長率重要,貧富差距比人均GDP更重要。(2)對1% + 99% 的人而言,當GDP成長率高時,持續的高速成長就可以順便解決就業問題,所以不需要管分配;但是,在GDP成長率低時,提升就業率可以刺激國內消費與國內景氣,有助於順便提升GDP成長率,因此政策上應該從過去的「以成長帶動就業」轉為「以就業帶動成長」(這一點,過去四個行政院長中又只有陳沖掌握到)。

       其實台灣長期以來有太多人都不自覺地從媒體接受了生硬、刻版的社會發展觀念:要改善生活就必須要讓 GDP 成長,因此必須要提升出口,因此必須要簽FTA,(但中國一直在阻撓我們跟他國簽署FTA,所以)必須先簽ECFA(以便同時擴大大陸市場)。這種單線的邏輯思考示如下圖的藍線推論路徑。

       但是,上圖也已經顯示:對90%的人而言,改善生活的途徑有很多種,包括改善城鄉差距與城市環就品質、改善貧富落差(可以同時刺激國內需求與景氣而提升GDP成長率,尤其在出口擴張困難時更顯得重要),以及改善住宅政策(降低房價 and/or 改善租屋市場以便減少年輕人在住宅方面的總支出)等,都可以導致實質生活的改善;因此,甚至在 GDP成長率=0% 時,都還有辦法大幅改善 90% 人口的生活品質。而萬不得以時,我們應該是犧牲一點點GDP成長率,用其他途徑改善90% 人口的生活品質,而不需要付出被中共「以商統政」的代價。

二、即使要擴大出口,最有效的也不是簽FTA
       其次,即便是要擴大出口,也不是只有中國市場而已。根據 Economist 最新的統計,全球GDP成長率已經連三季在擴張,但全球GDP成長率有50%的成長來自中國,30%來自其他新興國家,歐洲成長率接近於零,其他20%成長率大部份來自美國和其他OECD國家。
       這樣的數據顯示中國市場確實非常有吸引力,況且兩岸同文同種,我們在大陸市場較其他國家有競爭優勢。問題是:我們對中國的經濟倚賴已經高達60%,而兩岸服貿又是對資方有利而對受薪階級不利(詳見註二),因此從 90% 人口的觀點看,服貿是百弊而無一利(就是因為服貿中的受益者限於特定資方,所以政院才會吞吞吐吐,即使在立委嚴詞詰問下都說不出到底誰受惠)。
        因此,我們還是必需要從新興國家的30%和 OECD 國家的20%下手。而上圖也扼要顯示其他可用手段(詳見註三)。

       最後,FTA只不過是降低貿易障礙(與成本)的手段之一。根據全球經濟論壇的評估,台灣在「市場障礙」(跟FTA有關)方面輸韓國0.1分(總分7.0),但是在通關效率、基礎建設、營運環境分別總和分別落後新加坡1.30.60.6,因此後面這三項可以改善的空間遠遠大於FTA的效益(詳見註四)。原因是:我們已經加入WTO,主要工業產品幾乎都接近零關稅,再簽FTA幫助也不太大。

三、其他有待突破的盲點與意識形態
        關於如何突破財團綁架的困境,我寫過〈政府爛,企業毒,怎麼辦?〉;關於貧富差距與工會,我寫過〈一個汽車廠,兩種文化與薪資,Why〉。其他很多議題我都在部落格裡寫過,不再此一一贅述。

註解:
[註一] 千萬別誤以為深藍的群眾有多想要跟大陸統一。一個在大陸出生的外省三年級說:「我們當然不願意被中共統治,如果願意,1949年就不會逃到「天涯海角」的台灣;我們當然想要住在台灣,如果不想住台灣的話早就移民了。」綠營目前積極求獨,但是以後中國的民主、經濟與文化若比台灣強,只怕會變成「寧統不獨」;而藍營短期內不願意被統一,長期而言也不願意在共黨獨裁下被統一,頂多只是期待兩岸在優質的民主與經濟體制下統一。       
[註二] 詳見我過去的部落格文章自由貿易對誰好?〉、服貿的問題在開放模式與限制條件〉和〈沒有大陸,行嗎?〉。
[註三] 詳見我過去的部落格文章〈服貿:藥到命除的處方〉,我在天下獨立評論的文章台灣產業技術升級的策略和我的書《有核不可?擁/反核的33個理由》的第四章:如何走出悶經濟

[註四] 詳見我過去的部落格文章〈台灣會被邊緣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