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要改變台灣,先改變媒體文化

       上次為了洪仲丘案,我們大家穿白衣服上街頭;更早幾年,為了阿扁,大家穿紅衣服上街頭;最近又有人在號召,穿黑衣服上街頭。公民運動,除了淪為服裝秀之外,是不是再也沒能拿這些無恥的政客怎麼樣了?
       我相信改變媒體文化是改變台灣的第一步,而改變媒體的力量來自於我們對媒體的選擇(拒絕爛的電視台和爛的報紙,勸朋友跟進;自己認真接觸好的媒體,利用好媒體給的資訊把朋友駁倒,逼他認真選好的媒體)。政治人物每四年才在乎你一次,媒體每天都在乎你的選擇(收視率)──要改變媒體文化遠比改變政治文化更容易。
       視聽大眾的選擇決定媒體文化,媒體文化決定輿論對政治人物的壓力有大。改變媒體文化,就有機會改變政治文化。

       培植第三黨是一個值得認真努力的方向,但是很難想像第三黨可以在2016年贏得大選。這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要先有夠健全壯大的第三黨,才能夠獲得選票的集中而取代原來的兩黨;但是要先有足夠的選民集中選票,第三黨才會有機會茁壯。

       短期內第三黨沒有能力威脅到兩大黨,而且選舉制度不利於第三黨,這是兩大黨敢耍無賴的關鍵因素之一。
       長期而言,台灣出現第三黨的機會有多大?我不覺得沒有機會,但是需要時間。親民黨和以前的新黨不足為訓,因為那些人從國民黨出走的過程讓很多人覺得只是在權力鬥爭,看不出他們跟腐敗的國民黨到底有何差別(他們不就正是「腐敗的國民黨」的一部分?)。綠黨比較不一樣,她是一個有理念的黨,只是無法立即推出夠有吸引力的候選人。政治的現實就是這樣:綠黨的成長速度快慢,要看有沒有能人願意投入這個黨;但是當她勢力太小的時候,她吸引不了太多人才,所以成長就快不起來。小黨與個人都必須面對一個選舉的現實:每一次的選舉都是贏者通吃,如果你沒選上,那一屆所花費的時間和金錢都無法回收;理論上妳可以一次一次地慢慢擴大選票,每一次的投入都會讓下一次有更好的起跑點,問題是:誰願意花那麼多的時間?誰有那麼多的資本?
        但是,如果媒體文化被改變,台灣人從報導中充分知道台灣的關鍵事實,從評論中清楚是非與該有的選擇,優質的第三黨就會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與發展速度,兩大政黨也會較投鼠忌器。

       目前政治人物所以敢死皮賴臉,主要的是因為藍營鐵票都乖乖在看 TVBS,綠營鐵票都乖乖在看三立和民視,而這些分不清楚是非的盲從群眾人數遠遠多於洪仲丘案的22萬人,因此政治人物不在乎「作法」而只在乎「說法」。假如媒體文化改變,大家都知道什麼是事實,以及什麼是對的,就會知道該怎麼做選擇,政治人物就沒辦法繼續賴皮地只在乎「說法」而不在乎「作法」,政治氛圍就會有相當大的改變。
        媒體文化遠比政治文化更容易改變,因為閱聽大眾要什麼他們就給什麼。要有好的媒體報導和評論,可以做的事很多:勸你身邊的人不要看沒營養的談話節目,介紹他們看好的部落格或網路文章,轉貼或傳播好的文章與媒體,etc
       英國政治圈內流傳一句畫:「一夕之間完成的革命」revolution through a night),意味著:「不可能的妄想。」社會的改變就是需要花時間,一點一滴地累積,不幸的話還會一點一滴地流失,而且流失的速度有時候會比累積的速度快。

       其實我也很急,我也知道我們沒有多少時間,但是社會科學有一個很重要的態度:先擱下主觀的企圖,清楚客觀的現實,再來想清楚現實上妳能有的最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