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0日 星期六

台灣經濟發展的第三大隱憂:全球人口老化

石油生產成本愈來愈高,推高了能源價格,而未來的 peak oil 將會使油價更陡峻地攀漲;但是綠能的發展速度趕不上油價飆漲的速度,使得全球經濟在高油價下發展遲緩或長期衰退,這是全球經濟第一大隱憂,也是能源自給率僅0.61% 的台灣經濟發展上的第一大隱憂。

油價高漲將使得全球貿易區域化,仰賴出口帶動經濟的台灣將因而受到重創──除非我們的產業來得及轉型。而高價能源下歐美會把生產過剩的糧食拿去當燃料,以致全球糧食貿易規模銳減;高價運費將使得亞洲進口糧食減少且糧價高漲,加上肥料價格高攀與肥料進口量減少,使得亞洲進入糧食供應量銳減而糧價高漲的階段;若無有效的農業因應對策與適當的扶貧機制,將會導致底層人口飢寒難耐,以致亞洲社會動盪不安。這是亞洲與台灣必須要面對的第二大經濟發展隱憂。

全球已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人口老化,導致勞動人口與生產能力下降,但是社會福利與退休金的支出卻逐年增加,很多退撫基金都會因為過去過分低估成本而高估獲利率而面臨破產的危機,或者必須靠政府稅收補貼,而造成國債急劇上升。若沒有適切的跨國人口遷移政策與有效的產業轉型,將會導致這些國家經濟發展遲緩或衰退。這是仰賴出口的台灣經濟第三大隱憂。

在這個全球發展趨勢下,最可怕的是:從總統、中研院、行政院、學術界到所有的常民百姓,台灣人完全仰賴出口擴張來解決國內的一切經濟、財政、退撫、產業、就業等問題,而出口擴張又完全仰賴勞力輸出與政府補貼,完全沒有有效的產業升級與產業轉型的對策。

台灣目前的所有思想與策略都是無法在全球經濟低迷的狀況下生存、持續的設計。老蕭看不到台灣的未來,因為他還想用過時的經濟策略來面對完全不同的全球經濟處境。

我們完全沒有想過要建立一個可以因應景氣低迷的完整經濟、產業、財政、退撫、社福制度。這是我們最嚴重的隱憂!    


一、日本如何失去第二個十年?

日本之所以會在1990年到2010年有失去的20年,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勞動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從70%左右降到只剩不到64%見下圖,因此雖然勞動人口的人均生產力有提升,但是生產者寡而消耗者眾而導致人均GDP上不去。讓日本人擔心的是:勞動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還會繼續在未來40年內降低到只剩52%左右。

另一方面,隨著勞動人口減少的同時,需要被撫養的老人人口數卻增加,使得老人扶養比急劇上升,從1990年的0.17左右上升到2010年的0.34左右,增加將近100%見下圖;這也使得老人福利支出在過去四十年內直線上升。可怕的是,這個扶養比還會在未來40年內增長到約莫75%,使情況繼續惡化

根據日本Tokyo Foundation的研究見下圖,因為勞動人口數量下降,用日圓計價的日本GDP總產值在過去20年內幾乎沒有增長,而美元計價的GDP漲幅主要是來自於日圓升值。

不過,讓日本人擔憂的是:因為勞動人口數量持續下降,日本GDP產值將會從2010年的略低於500兆日圓降低到2060年的250兆日圓,降低約50%;但是老人的社會保險(含退休金、醫療保險與老人照護)支出卻會在50年內從2010年的81兆日元上升到超過一百兆日圓。雖然老人的社會保險支出增幅不大,但是因為勞動力人口與GDP產值的下降,使得老人的社會保險支出所佔GDP比值從2010年的23%增為2060年的42.9%

這個發展趨勢將會使得日本的國債進一步惡化。

目前日本幾乎所有的經濟發展指標都遠比美國亮麗,只有一項除外:2012年的國債已經高達GDP211%,遠遠高於歐美國家。造成國債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日圓計價的GDP總產值不變,但老人社會保險的支出卻持續上升。

日本Tokyo Foundation的研究報告以「對於亞洲的教訓」結尾,警告亞洲新興國家:日本之所以會被老人社會保險制度拖垮,是因為這一套制度是在1970年代設計的,當時經濟成長率正在高峰,而老人扶養率還在谷底;而亞洲興新國家即將在十年內紛紛跨越勞動力的峰巔,進入老人扶養率的急劇上升期,同時GDP成長率卻可能跨過高峰而下降到平原期;因此,希望亞洲新興國家在設計社會保險制度時千萬不要步上日本的後塵。

那麼,對台灣的教訓呢?我們當然得趕快更新退撫制度的設計。不僅這樣,我們還必須要警覺到:全球主要國家可能會進入勞動力下降,GDP產值下降──全球經濟規模不僅難以成長,還很可能會萎縮!


二、全球人口變化趨勢

下圖顯示亞洲與歐洲的勞動人口即將(或已經)跨過最高峰而開始下降,
而全球主要經濟強國與新興國家都將在2010左右跨越撫養比的谷底而開始上升見下圖,導致全球經濟成長趨緩


三、對台灣的警訊

不管是能源價格上漲或全球主要經濟體的人口老化,都會導致全球經濟低迷或衰退。我們必須面對這個難以改變的發展趨勢,調整我們的經濟政策基本前提:從「出口擴張與經濟高成長」改為「出口萎縮且經濟負成長」。

下圖顯示台灣的GDP成長率已經趨緩,但是還有機會保住4%左右。

展望未來,經濟發展的努力不能放棄,但是建構一個類似萊茵模式或北歐模式「財富共享,有難同當」的溝通性社會可能更重要。

我們必須同時設法建立一個可以因應景氣低迷的完整經濟、產業、財政、退撫、社福的制度。這將需要全新的思考,而目前已經在檯面上出現過的政治人物和官員、學者都顯然不曾去思索過這些問題。

到底是要期待老狗去學新把戲?還是要從中青代找出有能力謀私對策的人才?這是台灣急迫需要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