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1日 星期日

使用者經驗設計:(7)UX的發展瓶頸與我對高峰會的期待

雖然「2012 Taiwan UX Summit 台灣使用者經驗高峰會」的報名費要 6000元(早鳥),但是我對這一場聚會基本上是樂觀其成並且有所期待的。

關於「報名費 6000」這件事我該補充說一句話:我最後決定不花這筆錢,不代表我認為這場會議「不值得」出席者花6000元。換個方式說:假如是我的博士生很認真地想要了解台灣 UX 的現況與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我會用國科會計畫或者我手上的管理費替他付這一筆報名費。
值不值得為一場會議繳交6000的出席費,有很多種估算方式。一個粗略的參考資訊是:國外一場兩天至三天的 wrokshop 通常報名費都是1,5000~20,000元。至於「捨不捨得」就有太多個人的考量,很難一蓋而論。譬如,我捨不得把錢花在自己身上,但是如果博士生的研究題目是UX,我倒捨得用國科會計畫或管理費替他們繳報名費。

不過,本文的重點是想談UX的發展瓶頸與我對這一場會議的期待。


一、UX的發展瓶頸

如同前面一系列文章所表達的,我期待UX可以為台灣帶來產業創新的機會,也期待它可以給台灣產業帶來人文與社會科學的面向,讓台灣的產業更人性化。但是,要達成這個目標並不容易。學界有學術界的困難,產業界有產業界的困難。

德國心理學家 Marc Hassenzahl 和以色列資工學者 Noam Tractinsky 在 "User experience – a research agenda"這一篇期刊論文裡為 UX 做了幾個夠嚴謹而有啟發性的「提示」,讓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UX的必要性與獨特性:(1)滿足使用者「超乎工具性用途」(beyond the instrumental的需要、愉悅與享受,(2)強調主體的、情緒的「有用性」(emotional usability)以對比於傳統機械式的、強調效率的「有用性」(usability),(3)強調看不見、摸不著、隨著情境而變化的主體「體驗」(experience),以對比於看得見、摸得著,與主體感受無關的「功能」functuon),(4)縮小「開發者的預期」和「使用者的感受」之間的落差。

假如陳沖內閣「三業四化」中「製造業服務化」是認真的努力目標,那麼UX將是台灣「製造業服務化」的成敗關鍵!   

不過,盡管UX的定位與獨特性可以被清楚地陳述出來,相關學者在學術界還是飽受阻梗與質疑而很難找到專屬的發表園地。Marc Hassenzahl 和 Noam Tractinsky 所引述的論文絕大部分出現在學術會議和專書,而理工學界較重視的學術期刊只零星接受少數論文發表。Marc Hassenzahl 和 Noam Tractinsky 把這個現象歸諉於UX的研究只於理念論證而欠缺實証成果,因此他們主編的那一期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刻意刊出數篇衡量主觀「愉悅度」、「幸福感」的方法。  

不過,我認為UX在學術界會遭遇到發展上的困難,主要是因為他們想要把主體的愉悅感或幸福感當作一切生產與服務的最終目標,但是培根以降的歐美經驗主義傳統確根本不願意去談論或思考「人的感受」,而只想要談「物的客觀存在與效能」。當整個西方學術界都在根本處繼承著歐美經驗主義的意識型態時,要如何讓學術界接受「關於主體經驗的學術討論」?英美哲學界到現在都還不願意接受存在主義、現象學與海德格,要如何讓英語世界的學術圈接受「以人的愉悅感和幸福感」為標的物的學術研究?

更簡單的一句話:當英美學者已經閹割掉自己「人性」的部份,如何還能期待他們接納有關人性的研究?

在台灣這個迷信SCISSCI量表的「盲從學圈」內,想要研究UX可就更難了!在學術圈發展很難期待的情況下,我對業界的發展就更加地有所期待。


二、我對高峰會的期待

業界目前發展UX的瓶頸很多,其中一個是高階主管對UX認識不足,尤其不知道要如何將UX的活動與作業整合進既有的組織運作中。將國外講者引介到台灣,才有機會讓台灣業界較高階的主管「撥冗」與會;否則永遠都是較低階的主管在國外聽講,而在台灣的高階主管則對引入UX的效益與困難度滿懷疑慮,不敢放手讓底下的人去做。此外,只有用國內高峰會的形式引入國外經驗,才有機會讓 UX designers 之外的其他部門人員有機會接觸國外的發展經驗,建立他們的信心,增加UX和其他部門合作的機會而降低彼此不了解所造成的阻力。這兩件事都是業界突破當前UX發展困境所當務之急,因此我也期待業界能積極參予。

台灣人慣常用費用高低換算一頓飯或一場演講的價值,價格愈高愈能吸引高階主管的注意。據說「報名費 6000」是這樣定下來,目的是要業界主管看到UX的價值,以及吸引業界主管參予。我不得不務實地承認這個考量有其真實的背景存在。

2012 Taiwan UX Summit 台灣使用者經驗高峰會」的成敗是有可能會加速或延後UX在台灣的發展速度。因此,我期待關心UX的學界與業界盡量支持這一場高峰會。

這是一個由非營利組織 UiGathering 主辦的會議,據說刻意不申請政府補貼。我參與台灣社會改革運動多年,深知一開始伸手拿政府補助理想就會開始打折,因此對主辦單位這個決定基本上是肯定的。

不過,假如這一次舉辦失敗,UiGathering 要等多久之後才有勇氣與財力再嘗試下一次?我想,當我們在考慮「值不值得花6000」時,有一個值得同時納進去考慮的問題是:我們希望UX盡快在台灣發展起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