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0日 星期六

台灣的出路:紐約時報為何羨慕日本「失落的二十年」?

日本失落的二十年卻指出了台灣走出當前困境的捷徑,訝異吧?關鍵在於:日本過去二十年經驗顯示:經濟低成長並不可怕,甚至還可以讓90%以上的國人感受到實質生活持續改善,讓美國的紐約時報羨慕得不得了

1980年代的日本經濟強盛到讓美國汽車與電子產業瀕於絕種,日本大量買進美國資產,美國人開始研究「日本能,為何美國不能」。但是1990年代日本的經濟成長率卻突然掉到 0.67左右,被稱為日本「失落的十年」;接著,2000年代日本的經濟成長率還是只有1.37左右,被稱為「第二個失落的十年」。
                             圖一:日本GDP年增率

但是,許多觀察和數據卻讓美國人開始羨慕起日本人,覺得日本人遠比美國人富有、幸福。顯然名目GDP的成長率不是創造社會財富與改善實質生活的唯一工具,還有其他可以達到相同目的的方法。

面對台灣與全球經濟低迷的現象,我們很需要去了解「經濟低成長下社會持續發展」的竅門與要領。日本的歷史可以告訴我們這個秘密。
一、從峰頂跌落谷底的第一個十年

日本從盛極一時而徒然地摔落谷底,讓全世界的先進國家都毛骨悚然──假如日本這麼強的國家都有可能會突然衰頹,很難有把握說哪個歐美強國不會重蹈覆轍。於是全世界開始研究「日本落的二十年及其教訓」。連中國這個才剛崛起的「新興國家」也在大談日本「失落的二十年」以及中國會不會日本化

日本第一個失落的十年一半是美國人強加的,一半是日本人自己害的

1980年代美日貿易衝突不斷加劇,美國以強勢的政治手段強迫日幣升值。1985年美日等國簽訂了著名的「廣場協議」,逼迫日元急劇升值,而導致資產價格迅速膨脹和出口的萎縮。出口的萎縮的效應沒有打垮日本,一方面是日本IT產業興起而乏競爭對手,另一方面是日圓急劇升值導致進口物價暴跌,使進口額下降而抵銷了出口的下降。這同時帶來一個好處,日本經濟的對外依存度也同時下降,出口導向的經濟逐漸轉向內需,甚至從外銷主導轉向內需主導。

但是日本政府為了防止通貨緊縮與刺激經濟成長而採取過度激烈的擴張性貨幣政策一再調降利率;這個效應加上日本對日幣升值的樂觀氣氛,引發各種房地產與股市的投機炒作,日經指數從1986年的13,000點飆升到最高點39,000點,四年間上漲了三倍;此外,1985 1990年之間,東京的商業用地價格上漲了3.4倍,住宅用地上漲了2.5倍,全日本的商業用地價格上漲約1倍,住宅用地價格上漲約60%。為了抑制通脹壓力和愈演愈烈的投機之風,日本政府採取緊縮政策,戳破泡沫,而引發了長達十年的不景氣。  


二、第二個失落的十年,或訛傳?

但是,金融泡沫之後,日本在21世紀的前十年人均GDP成長率仍然僅略高於1%而已,使得許多美國人幸災樂禍,紛紛以日本為戒,認定日本盛世已經不再,並開始否定終身雇用制以及鄙視日本「只會模仿而不會創新的下場」。

另一方面,到日本去觀光的美國人卻發現日本人的生活景況依舊是經濟強國的樣貌,毫無衰頹之狀。而且新建高樓一棟接著一凍,好像財富永遠用不完。而美國的日本專家更一再提供資訊說日本人的生活好得很。於是,紐約時報乾脆用專題報導問出一個令人驚訝的問題:日本真的有失落的二十年嗎

其實,除了以日圓計價的 GDP成長率偏低之外,近年來日本的其他經濟指數幾乎都好得不得了──至少好到足以讓紐約時報的記者稱羨。

根據紐約時報的這篇報導中譯本在這裡,日本失落的二十年始于19901月的股市大崩盤,接著房地產與股市泡沫化,之後日本的房價與股市再也沒有回到鼎盛時期的高點。但是醫療服務持續改善使得日本人的壽命比美國人多4.8歲;在全球網路服務最快的50個城市中,日本占了38個,而美國只有3個;日本的失業率為4.2%,僅美國的一半;日幣也一直都很強,20年來日元兌美元匯率上漲了87%,兌英鎊匯率上漲了94%;20東京建造了81座高度在500英尺的摩天大樓,紐約建造了64座,芝加哥建造了48座,而洛杉磯僅建造720年內日本對外貿易順差比1989年多出不只兩倍,達到1960億美元,但美國的國際貿易逆差卻從990億美元提高到4710億美元;很多人以為中國和韓國正在經濟上取代日本,但是從1989年開始日本向中國出口增長了14倍以上,中日雙邊貿易總體上達到平衡。這篇報導的後半段在檢討美國 GDP成長率如何被灌水,以及美國人如何(以及為何)製造「日本衰落」的神話

以人均實質GDP來衡量的話,日本在第一個失落的十年裡幾乎沒有增長,但近十年來已經急速追上德國和義大利;如果你相信Shadowstats.com的計算,美國近幾十年的GDP增速每年被高估2%,那麼美國的人均GDP已經輸給日本和德國。
日本可以在名目GDP低成長的情況下達到實質GDP的高成長,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她20年來的通貨膨脹率幾乎維持在零,而房地產價格則是下降,因而常民百姓的實質生活水準是提高的。這是值得台灣認真思考的發展方向!



不僅這樣,左圖顯示:日本的貧富差距還是一直維持在全世界最低的水準,直到近年才被荷蘭趕過去。

相較之下,號稱經濟急劇發展的韓國與新加坡卻是以貧富差距急遽擴大為代價。你如果去問韓國和新加坡人,過去十年來他們是否更幸福,很可能90%的人會搖頭!

台灣媒體與評論最近迷上哈韓風,羨慕韓國三星羨慕到不行。但是作為90%韓國人,他們能從三星得到什麼好處?偏偏三星不但賄絡總統府、行政院和國會,甚至連法院都敢公然賄絡。你如果是韓國人,你會對三星有多大好感?

如果站在90%台灣人的立場,我寧可要日本式的社會發展,而不要韓國與新加坡愈來愈劫貧濟富的美式發展道路。

台灣最近一片低迷,連蕭萬長都感到茫然而無所措足。其實,我們都中了一種毒癮,才會走不出悲觀氣息!


三、景氣低迷下台灣的希望

日本過去十年來的發展經驗其實讓我很鼓舞:即使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降低到只剩2%,我們都可以愈來愈幸福!關鍵竅門不多,只需要兩黨主席在電視上公開辯論並一起承諾以下三件立即可以做的事。

第一,承諾未來兩黨都會將物價控制在低於GDP成長率的水準,以便實質所得每年都有成長。第二,一起承諾未來十年內房價不漲。只要做到這兩件事,全國絕大部分的人都會看得到未來!第三,承諾未來會認真落實賦稅正義與財富重分配,嚴格控制貧富差距,絕對不再劫貧濟富。只要這三件事都做到,台灣人就通通都看得到未來!

其實,我們還有龐大的儲蓄,足以度過十年以上的不景氣(這也是日本過去十年社會沒有窘境的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們的悲觀來自於:存錢的速度趕不上房價飆漲的速度!一但房價穩定下來,很多年輕人就會看到數年後的一棟小套房,以及十幾年後的一棟養兒育女的合適房宅。

台灣的問題在哪裡?在不景氣的時代裡還迷信擴張出口與GDP成長,而稅負上劫貧濟富,並任令房地產炒作。老蕭為何茫然?因為他就是迷信這種惡質經濟發展模式的人,連他那一代的主要經濟推手,以及過去十年來所有的藍綠政權所任用的人通通中了美式資本主義的毒,而且變本加厲。

台灣需要的不是劫貧濟富的經濟發展,而是社會發展為導向的經濟與產業政策。只要我們醒過來,路就在前頭;如果再不醒過來,只會愈走愈暗淡、悲慘。

不過,日本的發展經驗中留下的最大問題是國債急遽上升,在2012年時達到211%(另見下一篇「台灣經濟發展的第三大隱憂:全球人口老化」的討論主要原因是政府舉債刺激經濟,另一個部分是因為老人福利設計過於優渥。當我們在借鏡日本時,這是我們必須要小心避免的。

日本人自己如何看待「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有一本日本人寫的書,可惜是簡體字版池田信夫著,胡文译,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長期停滯的真正原因,台灣好像沒賣。此外,讀者來函告知:池田信夫的日文原著書名是「希望を捨てる勇―停と成長の」(直譯為「捨去希望的勇氣──停滯與成長的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