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5日 星期一

使用者經驗設計:(5)革命的前夕

台灣離革命還很遙遠,但是「IT + 文創 + UX」是我很期待的產業革命與社會革命。

當手機廠與 APP 分離時,手機就遠離了「生活方式的革命」,因為 UX 被拆成兩截,手機退化成「科技產品」。補救的辦法是:手機廠的 UX 和 APP 行業的 UX 結合成一個共同的產業公會,一起研究台灣「IT + 文創 + UX」的發展策略與 road map。

中小企業的活力曾經創造了台灣經濟奇蹟,但是中小企業「競爭且對立」的文化卻是台灣產業一直流血犧牲的首要元兇,而同業公會被少數人把持則使中小企業的發展更加困難。我希望六、七年級的創業者能建立起「競爭且合作」的產業文化。

觸控螢幕可以加速 keyboard 的絕跡,前提是智慧型介面和標準化 icon 的建立。要建立標準化 icon 絕不可以只靠認知心理學和個別廠商的努力,標準化的 icon 其實是一種「約定成俗」的產物,它需要結合手機廠的 UX 和 APP 行業的 UX ,大家一起設計出通用的符號,才有辦法讓 user 很快學會所有 icon,這樣智慧型介面將才會更簡潔、清晰而明瞭。

革命需要的不是一個偉人,而是一群可以攜手合作的菁英與熱血青年;它不只需要創意,它更需要組織與合作的關係 。IT產業與 UX 的核心思想和戰略制高點應該是「how to change our way of life」,因此我們需要懂得社會變革的人才,也要設計過渡性機制,讓有心加盟的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的人也有插手與安身的機會。

我非常期待 UX 可以吸收社會科學在文化社會學裡面的「網路社會」、「旅遊社會學」、「mobility study」、「science, Technology & Society」等方面的研究,作為「IT + 文創 + UX」發展上的戰略性參考。人類學與人文地理的學者也累積了許多寶貴的基礎研究,同樣地值得吸收。

但是我不希望人文與社會學者維持著老一輩蛋頭教授的顢頇,整天只會調書袋、裝清高,而沒有辦法像少數工學教授那樣地當黑手。我希望這些年輕學子不要把學位當成黃金鳥籠,自己關在裡頭哀怨。乾脆花半年去學網路程式寫作,再花半年把我在「使用者經驗設計:(1)UX design 的過去」列出來的三本 UM 關鍵參考書讀通,然後委身去當一個可以寫網頁程式的低階 UX 或兼管網路程式寫作。

台灣的老闆看不得員工只動腦而不動手,想要它的薪水就得做一些低階而看得見產品的工作。「戰略」這種東西在老闆的腦袋裡根本不存在,他們只有兩套戰術:剝削土地與員工,壓低成本;官商勾結兼恐嚇散戶與小股東,讓他們領取源源不絕的政府補貼。

我期待較成熟的 UX 自己創業,從手機 APP 或「智慧型網站規劃與製作」下手,逐步提升 UX 的戰略層級,並且逐漸培養自己的 UX research 班底。

我相信「.com」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問題是我們的網站架構必須先進行革命。我整天都在上網,非常擅長網路資訊搜尋,但是連想要到台中找一家合適的餐廳都得費盡好幾小時而無功。網路搜尋技術竟然停止在 Google,而 Google 的搜尋技術竟然十幾年都沒有革命,我很懷疑 Google 的 UX 根本是在睡覺,或者被老闆下放去「勞改」──專做美工而不從事戰略思考。我們對網路資訊的需求還嚴重地沒被滿足,因此「.com」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問題不在需求不足,而是搜尋的方法讓人疲倦!

網路世界裡有趣的資訊這麼豐富而龐雜,on-demand 的技術這麼發達,而我們竟然總是找不到想要的資訊,因為 Google 的搜尋引擎智慧太低,它需要不斷地改造與革命。

英國是一個沒有手機廠的國家,卻有大量 UX 產業,還養得起 UX researchers。我希望有人去研究英國的 UX 產業,了解裡頭那些 UX 顧問公司的營業內容、利基、營運模式與背後的社會條件,然後回來跟台灣的 UX 顧問公司或網站設計公司討論,看台灣的 UX 產業要怎樣設計出符合台灣社會的 Road map。

不管你是社會學博士、外文系博士,只要你會英文,願意走出學科領域的僵界與束縛,弄髒手去學幾種易學而在產業界又有用的程式寫作能力,先當黑手再蘊釀革命,未來注定會是六、七年級生的。

後記
話還沒講完,但是全身痠痛,手快麻痺了。休息一陣子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