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報的報導,甫於七月份上任的國庫署署長阮清華表示學生優惠票於法無據,所以「請文化部回歸法治,取消學生優惠票。」至於各地方的學生優惠票,據說他的意見是「如果地方財政很困難,就不應『裝大方』」。
明明是「法令規範未周而當修」的狀況,卻跑出個「惡法亦法」的官員。而且還是台大法律系校友、97年行政院模範公務人員!看了這種新聞,真的會有「今夕何夕,今朝(ㄔㄠˊ)何朝(ㄔㄠˊ)」的感嘆。難不成這位台大校友還活在閉關自守的清朝,不知道學生優惠票是全球共享的制度?還是說這位 台大校友根本不知道學生優惠票的立意?
學生優惠票全球行之有年,目的並非培養學生的特權意識或貪小便宜,而是鼓勵學生的主動學習。所以,歐陸許多博物館、美術館等具有社會教育功能的設施甚至是學生免費,而歐盟成立前更有「European Young Person’s Card」,18歲以下的年輕人只要花5,000台幣,就可以在三個月內環遊包括英國與北歐在內的整個歐洲(不含鐵幕國家),除飛機之外的一切交通工具(surface transportation)皆可憑該卡搭乘,甚至連火車的臥鋪也無須另外付費。所以我當年在劍橋碰到的許多歐陸朋友都是在高中寒暑假年年跟同學組團環遊歐洲,晚上睡臥鋪,洗澡在車站或露營營地,三餐吃量販店買來的吐司、火腿、香腸、沙拉,以最便宜而平民的方法去認識歐陸各國文化、城市、建築、族群與生活。這樣的旅行,培養了他們的文化觀、世界觀與公民觀,也是他們創造力的源泉之一。
如果沒有這些優惠辦法,歐洲的年輕人不會發展出這麼豐富的多國語言能力、世界觀、文化素養,以及長大後從跨國觀點評估與推動自己手上業務的能力,或者評價與監督政府政策和作為的能力。沒有這些優惠制度,歐陸在經濟發展、政治發展與更廣義的社會多元發展上都會因為人力素質欠佳而失去支撐力。
不幸的是,經濟學界裡有一幫新自由主義的教徒,動不動就把「使用者付費」當作公平正義的代名詞,甚至把「市場機制」當做是非黑白的最高裁判。這群人不食人間煙火,從來不知道現實世界裡的市場機制跟課本裡講的市場機制有多大落差(資訊不對稱、不完全競爭、不對稱的議價權、不公平競爭),不知道近年來諾貝爾獎得主絕大部分是在批判這種信仰,也不知道社會是一個多麼複雜的組織,具有多麼豐富而多元的發展目標。
更不幸的是,我們這一位唸過政大企管系的新署長似乎也跟許多官員和閣員一樣,受過這種思想的洗禮╱洗腦╱荼毒(三者讓你選一個,看你腦袋裡是哪一種意識形態的毒害),而台灣社會裡有決策權的人也絕大多數都是這種思想的教徒╱受害者,以致於台灣的多元社會發展目標被窄化為GDP成長,而其他面向的社會發展全部被壓抑、犧牲,甚至連經濟學界共認為經濟發展目標的貧富差距與失業率,也被犧牲掉。最後的結果是因為社會發展被嚴重地扭曲與窄化,以致於連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多元能力也被犧牲,而使台灣陷入只能代工而無法創新的經濟發展困境!
優惠制度不僅鼓勵學生的多元學習,對於中低收入戶而言,各種學生優惠票和兒童優惠辦法更是鼓勵中低收入戶全家一起外出旅行、休閒的必要制度(另一個重要的社會發展目標)。
對於這一點,市場教派的人往往主張:要補貼低收入戶,就統一補貼他們的所得,不要把市場機制跟社會福利混在一起,這樣效率比較高且成本比較低(學生優惠票沒有排富,低收入補貼有排富)。這個言之成理且富含專業知識的說法,根本就是社會常識的白痴:補貼低收入戶的錢,不必然會成為學生學習的資助,沒人知道錢會被用到哪裡。還有人繼續狡辯(或天真而盲從地)說:「低收戶的補助該怎用,他們知道得最多,政府不會知道得比他們更清楚。」你知道這種說法有多荒唐?好像從來都不知道很多家庭有不當的家庭暴力(貧戶與富豪皆有),好像從來都不知道有些家長根本沒有能力(或意願)履行家長義務?
人類社會的行為模式非常地複雜、豐富而多元,必須從胯學科的多元領域去觀察、思考和對話,才有機會建構出一個多元發展的社會。但是太多新自由主義的教徒以傲慢和自閉症般的心態鄙視其他社會科學,不尊重其他社會科學界的觀點和提醒,老是誤以為只有自己是「科學」,卻不知道自己正是台灣社會近年來畸形發展(導退)的最大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