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蔡培慧、黃國昌、范雲不該逃避的問題

       蔡英文已經宣佈加入 TPP 勢在必行,而賴中強律師則在今夜的《有話好說》裡表態: TPP 談判必須跟貨貿、服貿適用同一規格來審查,且必須從全民利益出發,不可以犧牲弱勢來成全財團的利益。
       如果有良好的配套,TPP 可以用來發展利益均霑的全民經濟;如果沒有完整配套,TPP將是台灣史上最大宗的「劫貧濟富」案:高科技產業將會獲得最大利益(且繼續享受租稅減免和富人減稅),而底層工農將流離失所。
       因此,蔡++范如果以為今天仍然對得起過去的自己,就該向全民交代:你們對 TPP到底是什麼態度?你們堅持什麼樣的配套條件與審查程序?你們想藉此捍衛誰的生存權和什麼樣的價值?
       其中即將成為(或已成為)民進黨員的蔡培慧,應該毫不含糊地表白她要如何在 TPP 案上捍衛農村和土地正義?老是跟蔡英文同台的黃國昌則該含不含糊地告訴我們,他只是「逢中必反」的正義感,還是反對劫貧濟富的正義感?而范雲則必須藉此清楚地告訴我們,面對 TPP,她要如何捍衛「社會民主黨」的核心價值?而「社會民主黨」的核心價值又跟蔡英文有何不同?
        台灣的農業規模太小(僅0.2公頃~1公頃),天生無法跟歐美競爭。德國、法國等歐陸大國的農業規模還是太小(每戶30~50公頃,遠低於澳洲的 3,300公頃,美國的176公頃),都競爭不過澳洲、美洲和東歐,所以他們的政府都會給予農業極寬裕的補助(包括各種研發來提升農業競爭力,促進農村產業多元發展,改善農村公共設施與服務品質來吸引人口與產業的流入,給予從業人口所得補貼等)。他們的目的是要保護農業、農村與傳統歷史景觀,以及跟農業緊密聯結在一起的傳統文化。
        農村的主要價值在文化、歷史、人與自然的關係,而不是經濟上的產值。所以稻米變成日本的「五大聖域」,不是因為稻米的產值有多高,而是因為稻米的生產減少多少日本的傳統文化和歷史感就會減少多少。
       但是台灣的決策與幕僚單位卻對此一無所知或罕有所知,老是要把米食減少的問題賴給消費者。米食減少是事實,因此政府更不應該在貿易談判過程中「落井下石」、「雪上加霜」!
        《有話好說》的主持人陳信聰下一次邀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 WTO中心副執行長李淳上節目時,記得好好問他懂不懂農村的非經濟價值,問問他如何計算農村「正的外部性」,問問他計算「Z>B」時有沒有把農村的流離失所算進去,有沒有把底層勞工的失業和無以為生算進去。如果他學經濟學者的口吻說:「別把經濟問題跟福利問題攪和在一起」,就繼續追問他:「如果你們明知會有人受害而無以為生,卻不去建議該有的配套措施來防範;甚至明知政府不會有配套來保護弱勢,只會藉這機會劫貧濟富,你們真的晚上睡得著嗎?
        當然,《有話好說》也該請++這幾位過去老是扮演「正義之士」的立委候選人,請他們就上述問題好好表態,讓我們知道他們跟蔡英文到底有什麼不同?憑什麼讓我們相信他們當選後不會為了1%的利益而犧牲90%的台灣人!

 延伸閱讀賣台的模式有三種

後記:寫這篇文章,與其說是要跟「蔡++范」過不去,不如說是要提醒他們不忘初衷,甚至逼他們「始終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