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日 星期六

課綱問題是自惹煩惱

       課綱爭議、學生佔領教育部與學生自殺事件,這在英國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因為英國的高中歷史課沒有課本(textbook),只有各種不同觀點的參考書;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討論提綱」;沒有「部定史觀」,沒有「老師灌輸學生有毒的思想」,只有課堂裡老師叫學生們「請提出所有可能的觀點並予以客觀地檢視與批判」。
       沒有標準答案怎麼打成績?根據你在討論或作答時對客觀證據掌握的完整性,對各種異己觀點的核心訴求掌握到多客觀、多完整,以及對各種主要觀點取捨時分析、批判與論證的嚴謹性。所以,在同一個老師的評分下,主張「台灣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人可能拿零分,也可能拿滿分,不是取決於她的主張,而是取決於她的分析、批判、論述;同樣地,主張台灣是獨立主權國家的學生,在這一位老師的評分下,也可能拿零分或滿分,重點在她的分析、批判、論述,而非主張。
       一個社會,搞到高中生為史觀而自殺,是荒唐透頂且無聊、無稽與自惹煩惱的事。「史觀」原本就是人造的,是被客觀地、多元的完整地討論的,笨蛋教育部和笨蛋史學者才會想要去規範史觀。根本就是「本是無一物,到處惹塵埃」!
       大家都在談「死了一個孩子之後」該怎麼辦。答案很簡單:改變課綱,改變上課模式,改變高中教育的核心價值與思想!
       歷史課綱本來就不該規範「史觀」與標準答案,而應該只規範要涵蓋哪些主要歷史事件與主要觀點就好了。歷史教育的核心本來就不是「史實」,而是以專家共認的一組或多組「事實」(很多歷史「事實」是一組專家同意而另一組不同意,因此應該要「兩組並列」或「多組並列」為前提,討論歷史事件可能的因果關係,以及培養學生從多元觀點審視、分析、批判、評價、論證歷史事件(抉擇)
        人文與歷史教育的基礎和目標本來就跟數理不一樣,重點不是「客觀的標準答案」,而是以有限的事實為基礎,啟發學生多元觀點,審慎地分辨「事實」與「主張」的分際,客觀地理解各種異己主張的核心證據、價值和訴求,以便截長補短地提出自己的見解,並且嚴謹、客觀地評價、分析、批判與論證自己的觀點。
       高中生本來就已經有能力開始思想,高中生本來就因才開始學習思想而觀點不周延,高中教育本來就是要引導他們去學會多元觀點和客觀評價、分析、批判與論證。這才叫做「教育正常化」。

        只要高中教育正常了,誰有興趣去教育部抗議?藍綠哪有機會操弄學生和社會?


版權聲明
    本文開放所有媒體全文轉載,但不得更動篇名與標題,不得以扭曲原意的方式加油添醋或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