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了一部關於南非黑人爭人權與廢除種族隔離制度的電影 Endgame,導演Pete Travis 是英國人,電影比較有英國紀錄片的風味而不像好萊塢緊湊誇張的劇情片。故事聚焦在曼德拉出獄之前的黑白對話,以及促成曼德拉出獄與帶頭化解黑白心結的兩個要角:南非第二任黑人總統(曼德拉的繼任者 Thabo Mbeki,拿到英國大學的經濟學學士和碩士學位)和一位白人哲學教授 Willie Esterhuyse。故事重點在分析 Thabo Mbeki 和 Willie Esterhuyse 如何一步步地化解彼此的不信任與心結,導演成功地讓我相信這個過程的艱難有如南非黑白心結的「破冰之旅」。雖然不知道影片跟史實有多大距離,至少言之有物,頗值得看。
為了進一步了解這一段史實,早上上網去查資料,發現南非的現況非常惡劣:貧富差距高居世界第一,犯罪率、強姦、失業率、愛滋橫行。
一位歸化美國的大陸人曹長青把一切現況都歸罪於執政後的曼德拉和他的南非國大黨同志,失之偏頗。我相信這些事實一定會讓有心人拿來證明黑人沒有能力執政、英美民主並非全球適用,以及福利國家禍害無窮等主張。所以,我進一步去查了一些相關資料,彙整給自己和讀者參考。
首先,南非的高失業率並非始於曼德拉執政(1994-99)。1980年南非的失業率就已高達9.24%,並逐年上升,1994年已經高達22.89%。黑人執政後失業率略微上升,在 24%~26% 之間徘迴;所以不能把現況全部歸罪給國大黨執政無能,而只能說國大黨沒有能力解決原以很嚴重的問題,還讓它進一步惡化。
這個經濟惡化的問題一部分跟白人出走而流失人才有關,一部份跟南非國代黨執政團隊貪污有關(連曼德拉的太太都因貪污而被判罪),一部分跟政策上過分為了人權理由而不當地干預經濟活動有關。因素非常複雜,過份地予以單一化解釋會很不恰當。
我的判斷是:
(1)1994年修憲後,佔人口比例不到10%的白人迅速流失政權與財產,雖然號稱是要把黑人該有的人權與經濟權拿回來,但是黑人無法在瞬間培養出自己管理經濟與政治的能力,因此過分急促的「改革」導致權力分配失衡且「掉棒」。這個問題與種族無關,如果反過來是黑人長期執政而突然要把政權與經濟權的決策交給不曾參予過決策的白人,同樣的問題照樣會發生。就此而論,當年政權與經濟權的交接過程不該過分遷就理念上的「政治正確」,而應該以「積極培養黑人參與決策的能力」為前導,黑人擁有多少決策能力才還給黑人多少決策權。也就是說,民主不該只是理念和制度,而是一種能力的培養。
(2)南非國大黨執政失敗的關鍵問題還有一個:一黨獨大,失去制衡力量,必然誘生貪腐。當年如果是以培養黑人執政能力的方式去逐步培養出兩黨競爭的能力和體制,今天問題就會比較小。台灣也是少數外省人執政之後把權力還給台灣人,結果陳水扁政權執政成績很差。但是,我們至少在戒嚴期間有參予民間經濟決策權,以及局部開放地方競選,因此解嚴之後的權力移交雖然弊端重重,至少沒有傷到經濟大本,而只是工資不漲。大陸共黨如果要讓大陸順利克服經濟轉型,必須要先培養出反對黨。否則持續一黨專政恐怕很難徹底解決貪腐對經濟效率與產業轉型的傷害。
(3)曼德拉很可能自己不貪腐,也不包庇貪腐,卻因為太情感用事而沒有能力解決她自己身邊的貪腐。有幾篇文章值得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