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優班是父母「贏在起跑點」的第一站,許多父母、學生都趨之若鶩。但台灣的資優教育在實踐上被嚴重地扭曲,甚至於往往帶著病態:不在乎學生真實的思考與創新能力,只一味讓學生提前念高年級的教科書,讓他們一路跳級,代價卻是這些孩子往往欠缺忍受挫折的能力,甚至連人格成長空間都出了問題。
有一個清大直升碩士班的學生,國中與高中都是資優班,國二跳級升高中,高中又跳級進入清大熱門科系。我認識他時,他已經碩士班二年級,卻因為論文寫不出來而無法畢業。我一眼就看出他有嚴重的精神官能症,甚至懷疑他已嚴重到人格異常。仔細瞭解他的過去,才知道這是台灣資優教育典型的受害者。這個學生高中期間有個死對頭,每次班上月考成績都贏他;但高二結束時他的死對頭卻沒能跳級進大學,因此他非常得意。第二年,這個死對頭順利推甄上了台大醫學系。他知道後不甘心又輸人,就開始亂唸書,想要發明出革命性的理論,證明自己才是真正的天才。結果,他的大學成績雖然還是很不錯,卻慢慢地發展出幻想症,最後終於念了三年碩士班而沒有畢業。
我指導過的碩士生中有好幾位是數理資優般的學生,這些指導經驗使我很反對自己和朋友的孩子去念資優班。
台灣有太多的資優生都像水耕蔬菜,是刻苦死讀出來的。即使真的資賦優異,也因為學習內容太偏頗、狹隘,而有嚴重的營養不良症。最典型的就是,數學資賦優異的學生被迫花了太多時間在數學的學習和解題上,以致於不但沒有人文素養,有時候甚至連物理觀念都很薄弱。最嚴重的則是忍受挫折的能力遠比一般學生薄弱,只要研究不順利,或者我多誇其他實驗室同學幾句,就會氣餒、挫折,鬧好幾個禮拜的情緒。
我對這些學生的評語是:從小活在鎂光燈下和掌聲中,一旦聚光燈熄滅而掌聲歇息時,他們就不知道要怎麼活下去。問題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而人生又難免有時運不濟的時候。一個只能在順境活下去而沒有能力忍受挫折的人,他的生命豈不遠比蘆葦還更脆弱?
其實,一個人的聰明程度一出娘胎就有了定數――不聰明的人進了台大也不會變得比較聰明,而聰明的人不進台大也不會變笨。倒是一個人的情緒智商(EQ)完全要靠教育去培育與發展,一但忽略了就有可能培養出無法面對挫折與生命困境的小孩,或者沒有能力愛人,也不值得人愛的孩子。因此,考試偶而失常或家貧而無法升學,這都還有機會補救,一旦「人格」的養成出問題,往往就再也救不回來。從這個觀點看,台灣的資優教育往往是在戕害資賦優異兒童。
教育的目的是教出一個既有能力養活自己,又有能力追求自我實現,並且在人格與情感上都成熟的人。可惜的是,有些人學習就業的能力就是比較薄弱,因此必須犧牲掉一部份自我實現與情感發展的空間,先發展出養活自己和家人的能力。
因此,資賦優異的人最大的優勢應該是他們可以比別人花更少心力去應付功課,以便有更多時間和心力去探索課本以外的世界,以及培養自己各方面的情感與思想能力。但是台灣的資優教育卻常常把資優生變成人格異常的學生:因為他數學好,所以就用較艱難的數學懲罰他,以便讓他沒有機會去接觸物理、文學、工程與藝術的領域。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很難期望他們有正常的人格和寬廣的心靈世界。
我在劍橋大學時,常在學院的酒吧裡碰到一個專攻量子力學的年輕學者。從許多次的聊天裡發現:他對於比原子還小的世界有著極為驚人的知識和瞭解,但是對於比鼻屎還大的世界卻幾乎一無所知。我常問自己:這樣的人是值得我們欽佩?還是值得我們同情?
輸在起跑點的智慧
很多人怕輸在起跑點,但是學柔道的人都知道:要贏別人之前,先要學會被人摔。同樣地,在挫折中站起來的能力是需要練習和培養的,如果要學習從失敗中站起來的能力,寧可早而不要晚。因此,人最好是先學會忍受挫折,再來享受幸運之神的眷寵。一個從小被捧得高高的人,從來不曾有過被摔的經驗,因此第一次摔下來的時候就可能再也爬不起來了!反之,偶而輸在起跑點的人不會被寵壞,他們也有機會在遇到人生重大挫折之前學會忍受挫折的能力。兩相比較,到底是寧可輸在起跑點?還是寧可以贏在起跑點?
所以,我常跟學生說:男生最大的悲哀是從小就好像很聰明,而最大的幸運則是三十歲以後才發現自己很聰明。從小就好像很聰明的小孩,會習慣於被眾人誇讚,一旦後來發現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時,往往已經無法在沒有掌聲和鎂光燈的地方活下去;即便長大後果然是人中俊逸,也已經太習慣於被寵愛而不懂得別人對他真心的愛。反之,一個沒人知道他聰明的小孩,會在成長過程中發展出忍受挫折、孤單與寂寞的能力,也會懂得別人的關心與愛。前者不但得不到聰明的好處,還反受其害,後者才真正有能力不被聰明所誤,而得其利。
同樣地,我也常提醒學生:女生最大的不幸是從小就很美麗,而最大的幸運則是三十歲以後才變得才貌出眾。一個從小就很漂亮的女生,很容易被師長、親友、男同學寵壞,以致於驕橫成性,或愛慕虛榮而極端膚淺,長大後很容易會找最甜言蜜語而不真心的浪蕩男人嫁。所謂「紅顏薄命」,因為紅顏經常會被寵壞而變得膚淺、虛榮,沒有發展辨識人心的能力,也沒有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與內涵,這樣的女性特別容易愛上有外表而沒深度的浪蕩男人。漂亮的女明星婚後經常傳出家暴,並非偶然。反之,一個三十歲以後才容貌出眾的女性,很可能因為婚前貌似平凡而自動過濾掉花心大少;因為乏人追求而有機會安心地發展自己的情感與人格,懂得分辨人的好壞,所以有機會嫁給一個真的喜歡她的性情而又能尊重她的男人。等婚後容顏逐漸亮麗,已經有足夠的成熟度來抵禦虛榮心的誘惑,又能安享容貌所帶來的好處。
孔子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年輕時多一點挫折,多吃一點苦,不見得不好。 導演吳念真因為家貧,初中輟學,邊工作邊念夜間部來完成中學和大學教育。但是他坎坷的人生和際遇,卻成為他創作時最大的資產。
迂迴的人生,有時反而讓人可以看到大江大海,更寬廣的人生,也有更多意料之外的驚喜和壯麗。一輩子被呵護長大的人,人生少了挫折,但也可能少了一些顏色。
輸在起跑點有時候還因而得福。我因為小時候很晚才開口說話,家母怕我跟不上同學,蓄意讓我晚上學,所以我一直很習慣自己年紀比同學大,也因而完全沒有「應屆畢業」的壓力,一輩子都可以照自己想要的步調去求學、唸課外書、工作,而不會被輸贏的壓力驅策著走不屬於自己的路。
假如人只有在看破輸贏之後才可以做自己,那麼愈早看破輸贏的人或許就愈有機會找到人生真正的幸福。而那些耗盡一生拼輸贏的人,或許一輩子都只不過是活在掌聲下的可憐蟲罷了。
幸福與悲哀
因為愛比較而鮮少深思,台灣人常常只會看見別人外表上值得羨慕的特點,而看不到幸福與悲哀的真正關鍵要素。因此,台灣人經常追逐表面上的幸福,而看不到背後的悲哀。
電視上面經常出現臉孔和身材姣好,但是表情與談吐極其空洞、無聊的女性。看著她們對自己臉孔或身材的得意之色,以及談吐的粗鄙、無知,我總難免為她們感到悲哀。容顏與身材是人生最容易失去的東西,一個除了容貌和身材之外一無所有的人,下半輩子要靠什麼活下去?
電視節目也喜歡競誇豪宅的價格,以及所謂「頂級商品」的天價:百萬名床、千萬名車、上億豪宅,好像這些東西真的就等於人生的幸福。但是,這些毫宅裡有幾對夫妻真心相愛?有幾對夫妻關心孩子超過自己的事業成就與虛榮心的滿足?假如你站在這些豪宅前訪問放學後正要回家的孩子,你猜有幾人能感到幸福?這些豪宅的女主人,又有幾個不是寂寞、空虛的?
年紀愈大我愈是體會到:喜歡跟別人比輸贏的人,其實是因為沒有能力看到自己內在的累積,與能力的成長,也感受不到自己獨處時的愉悅與幸福。假如一個人可以看到自己內在的累積與成長,或者有能力感受到獨處時的愉悅與幸福,就會比較容易看淡外在的得失,也比較不在乎別人的評價。這樣的人才能自得其樂,活得盡興,但是卻又不需要為逝去的歲月感到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