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有核不可:擁╱反核的33個理由》將在11/27開始上架,博客來也已經可以開始預約書了。也許你知道我反對「斷然處置」,但是這本書會給你更確實而深入的理由。我的部落格文章帶有隨興的風格,書寫時會只挑單一重點去突顯,因而論述不周延,也常被斷章取義而曲解我的意思。
它跟我過去出版過的所有書都有一樣的風格:觀點周延,言必有據,文獻出處都是經過審慎篩選,交互比對,兩面並呈的客觀數據。但是它經過三位著名記者改寫,遠比我以前的著作易讀。
許多環保團體與反核團體用過的數據我都放棄不用,因為我無法確信他們的可信度;連反核的國際電力規劃專家陳謨星教授對核電的成本估算我最後也放棄了,因為我反複核驗台電數據之後相信:台灣用電戶遠比國外密集,因此輸配電的成本有機會遠小於國際標準,以致於燃料所佔成本比例高於陳謨星教授的估算。
我也一直記得自己對蔡英文非核家園的批評:廢核要有配套的辦法,而且台灣的綠能發展規模很小。我一直都秉持一個態度:我不喜歡核電,但是如果找不到現實上可行的替代方案,我不會不負責任地反核。
這本書的最後立場是反核,但是它很負責地從三個大方向和33個角度檢視擁核╱反核必須回答的33個問題,並且給你回答問題所需要的關鍵數據。
這本書首先檢視核電安全,以及台灣可能要為核四付出的風險。它用很確實的證據告訴你:雖然過去因為火力發電而被害死的總人數遠高於核電,但核四的安全風險絕不是台灣承受得起的。
我在《你還在擁核嗎?恐怕落伍了!》一文中雖然引述資料說太陽能的成本持續下降而核電成本持續上升,但我從來不支持太陽能發電(PV),因為我知道太陽能電池產業對台灣的汙染。另一類型的太陽能發電(Solar thermal energy,STE)有機會污染較低,但是該技術還在新的發展階段(從追求能量轉換效率改為追求成本效益的新型設計),並非目前主流。此外,我真正最期待的是深層地熱發電,可惜全球領先的法國發展遭遇到瓶頸,能否克服言之尚早。目前能有結論的是:2020之前台灣能用的綠能規模很小。廢核的主要配套必須是節電,並且在不影響經濟的前提下節電。
因此,這本書的第二大重點是去檢視台灣的電力成長需求與節電的空間、成本。擁和與反核的人都該去仔細看這一部份的數據。關於節電,我主要的依據是一份國科會的研究報告,由台大經濟系主持,聯合中華經濟研究院等國內各研究單位與國際著名的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McKinsey & Company),耗資超過3,000萬,歷時兩年而完成。第一年的報告預估台灣的減碳潛力將近 50%(而核電只不過是增加發電容量的5%而已),後來稍微往下調降預測;而且截能減碳的結果全國將可省下1,062.74億美金。這不是遠比蓋核電廠更符合經濟效益?
第三個部分最關鍵的問題是:沒有核電而導致電價上漲,會不會影響產業競爭力?我最關鍵的依據是一份國際550位CEO對製造業競爭力的評估,以及學術界對TFT-LCD如何輸給韓國的嚴謹研究。我最後下的結論是:電價補貼只會讓台灣輸得更慘。
以下是全書的33個關鍵問題,分成四個 parts。不過書裡第一章是33個問題的濃縮版。
PART 1:核四安全嗎?
Q1:核四號稱新一代核電廠,所以它比核一和核二還安全?
Q2:三哩島事件如何因人為而導致核輻射外洩?
Q3:天災對日本福島事件有何影響?
Q4:為什麼福島事件是「日本製造」的人禍?
Q5:日本電廠如何買通主管單位以規避核安監督?
Q6:為什麼「核村」要對福島事件負起首要責任?
Q7:核能安全跟經濟發展的思維是一定會彼此衝突的嗎?
Q8:核四的施工品質可以信賴嗎?
Q9:台灣核安文化比日本還好嗎?
Q10:有了「斷然處置」,就保證不會有福島事件?
PART 2:核災的傷害
Q11:核災對人體的傷害究竟有多嚴重?
Q12:核災是否也會影響成年人致癌率?
Q13:福島事件對居民的傷害有多大?
Q14:還有比「核輻射致死」更嚴重的社會後果嗎?
Q15:無解的核廢料習題?
Q16:核廢料最終要放在哪?
Q17:臺灣核廢料儲存有何風險?
Q18 誰還在蓋新的核電廠?
PART 3:缺電的迷思
Q19、如果沒有核四,臺灣一定會缺電?
Q20、經濟部及台電,經常高估電力需求?
Q21、核電是降低能源成本的最佳方式嗎?
Q22、只靠節能而不用核電,能達成減碳目標嗎?
Q23、「需求面管理」會不會傷害經濟發展,或導致電價調漲?
Q24、台灣也有「時間電價」嗎?
Q25、沒有核電,電價會上漲?
Q26、不用核電,可以達成承諾國際的減碳目標嗎?
PART 4:如何走出悶經濟
Q27、沒有核電,失業率就會上升?
Q28:電費補貼,有助於經濟發展?
Q29:高科技產業是臺灣命脈,電價補貼有何不可?
Q30:提升產業競爭力的真正關鍵是什麼?
Q31:未來臺灣產業升級,該走哪條路?
Q32:吸引外商、外資有那麼困難嗎?
Q33:被綁架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