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再質疑「斷然處置」,但「斷然處置」跟核四存廢是密切相關而不相等的倆個問題,核四存廢所需要考慮的問題遠比「斷然處置」更複雜:它必須考慮到核四安全性、用過核燃料的儲存、電力供應是否充足、對電價的影響,我們對國際的減碳承諾,以及對經濟的影響。
這本書的企圖跟「台灣關鍵數據網」的精神一致:我把做決定所需要的關鍵數據與事實彙整在這本書裡,然後把決定交給每一個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它不是「說帖」,所以我用了中性的副標「擁╱反核的36個理由」當書名。
這本書當然牽涉到很多核電的專門術語和事實。為了讓這本書對讀者不造成任何閱讀上的困難,我特地請《天下雜誌》的三位資深記者幫我改寫過,使它具有新聞寫作的易讀性,最後再由我潤飾與定稿。
這本書裡有許多攸關核四存廢的具體數據,是我未曾在部落格上發表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份國科會耗費三千多萬委請國內外專家研究的報告,清楚地描繪出台灣節能減碳的成本與潛力。根據這一份報告,台灣減碳的潛力將近50%,其中有些是減碳而不節能,有些是減碳兼節能,後者的潛力約莫等於422萬瓩的發電負載,比起核四270萬瓩的發電容量還多出56%。此外,如果配合有效的時間電價,還可以進一步降低電力需求。最後,把能源價格上漲導致國內能源消費習慣的轉變也考慮進去的話,即使四座核電廠都廢掉,而且2012至2023這十年間的平均經濟成長率達到3.52%,台灣的備用容量率照樣可以高於23.6%。
這些數據都是根據官方數據直接加成,沒有個人推測或揣測的成分,也沒有任何不切實際的浪漫想像,因而跟其他民間版的數據在性格上有很大的差異。
為了瞭解核四的安全問題,我彙整很多國外的資訊,深入瞭解三浬島與福島事件的始末,以及無傷大雅的機械故障如何和人為疏失結合而釀成巨大核災的過程。台電一直把福島事件歸罪於海嘯淹沒發電設備與直流電源,以及決策遲疑,因此認定只要有斷然處置就可以確保核污染絕不外洩。事實上,只要你瞭解三浬島事件與福島事件的始末,以及國外關於「蓄意洩壓」的研究結論,就可以發現:台電要不是對福島事件所知太少,就是刻意不讓國人知道福島事件的真相。
為了瞭解用過核燃料的安全問題,我也深入去瞭解美國猶卡山最終儲存廠執照被吊銷的完整過程,確認美國自己都無法解決用過核燃料的儲存。
很多人說:福島事件之後因核污染而死去的人很少。那是因為福島事件時吹來強勁的西風,把80%的輻射塵給吹離日本本島,而洋流又把污染的海水帶離日本沿岸。為了瞭解在風向與氣候不利時會有多大的災難,我去彙整車諾比事件的相關災後研究,提出具體的數據,確實遠比福島事件更可怕。
此外,這本書也查核、彙整很多數據去了解廢核四對電價的影響,以及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核四的抉擇攸關每一個人,也攸關我們子孫的未來,誰都不該在這關鍵議題上缺席。台灣是我們大家的,核四公投的錯誤將會貽誤每一個人和後世的子孫,因此它值得我們費心去了解,以便做出較周延而審慎的決定。
核四公投門檻很高,參與投票人數必須達投票權人總數一半以上,而且有效投票數得超過總投票數的一半,否則即視為否決公投提案。不管你最終的抉擇是什麼,我都期待這本書的讀者以這本書所提供的視野為基礎,繼續去吸收其他被我遺漏的資訊,並且在公投之前遊說身邊的人積極去了解核四議題,積極參與公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