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7日 星期日

學習歷程重要資訊(網頁)總整理

      近年來台灣的媒體(報紙、雜誌、網站)資訊品質日益低落,更嚴重的連專業的媒體都充滿嘩眾取寵、斷章取義的報導。因此,本文篩選出可靠的網站和資訊,並且盡可能有組織、有條理地呈現,以供讀者參考。也希望可以藉此稍稍緩解「多元入學之資訊公開≠資訊透明」一文中所提到的數位落差。

一、學測將會如何考素養(111學測命題方向)?
      關於這個問題,最有資格回答的單位是大考中心,尤其是他們發布的官方文件。
      至於大學校長、大學教授、高中老師、記者說的都只能當參考,還得要小心謹慎地篩選(跟大考中心的官方聲明比對,牴觸者很可能無效)。
      第一份值得參考的是大考中心的「111學測命題方向說明」,其中3:10起說明了「105學年度起已經有素養題」,且「會是漸進的變動」。因此,可以參考105學年度起的歷年考題,作為預測出題方向的依據。於此同時,大考中心還公布了「111大考素養導向命題方向與試題示例」供下載,以及各科出題方向的可能改變
      至於105學年度起的歷年所有科目考題,大考中心也已公布上網(點選這個網址)。
      只不過這些資訊量既多又往往有所重複,不是一般高中生或弱勢家長能耐心解讀的。有心辦學的高中校長與老師應該群聚學校的力量,分工合作來解讀,並且用以引導自己的教學、校內出題,以及指引學生的學習與準備。
      如果學校不肯認真去作這一件事,剛好就給了補習班機會。有鑑於國內各高中校長、老師的辦學認真程度和能力都差異懸殊,我一反過去對補習班的反感與反對,真心希望有補習班能秉承「緩解資訊落差,促進階級平等」的精神辦學,把這些資訊給傳達出去,免得有大量高中生浪費時間在沒意義的瞎猜與方向錯誤的準備。

二、不同的大學科系對學生(學習歷程、自傳等)的期待
      學測第一階段初審通過以後,必須勾選學習歷程檔案,繳交自傳、讀書計畫、校內外競賽與檢定證書等。到底大學教授希望在這些書面文件中看到什麼的特質與證據?大學校長說的是否真的會被審查的教授落實,都是問題。
      要回答這問題,需要先掌握兩個原則:(1)大學教授自主性很強,校長說的不一定會被執行;(2)大學教授彼此間多少還是有差異,只能設法找到他們的最大共識,而不要被表面上的矛盾(對立)的言論搞糊塗。
      大學跟中小學不一樣,教授們眼高於頂且富於反思與批判,校長說的往往跟審查教授的實際作為有巨大的落差。為大考中心代言的教授(譬如台大的副教務長)亦然,往往表達的只是個人意見,或者參考身邊同溫層的意見。
      最有參考價值的,其實是各系交給「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的「申請入學第二階段甄試過程之學習準備建議方向」表。這一份表格(資料)各校、系的統一入口網站名稱是「111學年度大學申請入學參採高中學習歷程資料完整版查詢系統」(以台大中文系為例,參見此表)——按講應該要通過系務會議討論並議決,因此最能反應特定科系內部所有教授的最高共識。
      該表格式是大招會統一規定,看懂一份就可以了解各欄位內應該含有哪些資訊)。該表格一共包含該系會採納的「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的件數和種類、「多元表現」的件數和種類,第一階段篩選合格者後才要補繳的「學習歷程自述」(通常包含「自傳或高中學習歷程反思」、「就讀動機」、「未來學習計畫與生涯規劃」);此外,最右邊的欄位會陳述「選才重點」的具體陳述。
      仔細比較同一個科系(譬如資工系)不同學校的該表內容,就會發現大家關心的具體內容有交集,也有歧異。
     
三、不同的大學科系「甄選總成績採計方式及佔總成績比例」
      在學測成績公布之後,必須知道自己吻合哪些校系的第一階段篩選條件,以及該校系「甄選總成績採計方式及佔總成績比例」,以便決定自己最適合申請哪六個校系的二階篩選(申請入學)。
      以110年的資料為例,台大外文系甄選總成績的88%在反應申請者的英文實力,而且數學學測成績零分照樣有機會通過第一階段篩選並在申請入學中榮獲正取(因為該系第一階段篩選對數學的學測成績不設定篩選門檻)。
      這一份資料應該會公布在11月份開始出售的招生簡章裡。由於各校對學生的期望以及招生的策略不會有突然的大幅變化,所以可以參考現在(110學年度)已經公布的資訊。
      這一份資訊(適用於110學年度申請入學)各校系的統一入口網站名稱是「110個人申請 - 大學甄選委員會」。仔細針對特定校系查索相關資料,就會發現我在「多元入學之資訊公開≠資訊透明」所提到的「台大法律系根本就不需要送書面審查資料」,以及「台大外文系甄選總成績的88%在反應申請者的英文實力」。

四、挑選出對自己最有利的六校系(極端需要家長投入與協助)
      不管是現在的110學年度入學或未來的111入學方案,申請入學已經不再是統一由學測成績主導;各校甄選總成績採計方式與比重差異極大。能夠正確地掌握住這些資訊的人,可以用遠比別人低的學測級分去找到最適合自己(且最有利)的六校系,並且針對個別校系的特色撰寫(準備)自傳等「綜合學習表現(P)」,而順利地申請到高級分的人無法錄取的學校
      如果你彙整「111學年度起適用之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第七頁的資訊,「111學年度申請入學第二階段甄試過程之學習準備建議方向」表(譬如這裡的台大中文系資料),以及110年度的「甄選總成績採計方式及佔總成績比例」的資訊,就會發現:111學年度起,影響申請入學的「甄選總成績採計方式」含四大類:(1)學測成績含採計的學測科目、一階篩選標準(頂標、高標、均標等),以及各科加權比例;(2)綜合學習表現(P),含參採選修科目、學習歷程(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校外檢定與比賽紀錄;(3)學習歷程自述(通常含自傳和讀書計畫);(4)第二階段甄選時各系自辦的筆試、口試、聽力測驗與術科等
      你必須分析、比較這些項目可能的評分方式和內容(重視的能力和內涵),以及各項目之間的比重等等,才能精準評價對自己最有利的六校系,以及因應的對策。有能力精準研判這些資訊的高中生,應該是不到5%,因此必須要有師長幫忙才可以。偏偏要精準地研判這些資訊並針對個別學生的狀況提供建議是一件極端費時且艱難的工作,我相信絕非輔導老師或導師時間、精力所能及。因此,家長的投入與協助實在是非常地必要。偏偏會認真投入去解讀這些資訊並研判策略的家長應該是很少(因為在媒體資訊紊亂且品質低劣的情況下,知道有其必要性與嚴重性的家長根本就很少),其中有能力解讀這些資訊並研判策略的家長很可能還更少。
      結果,申請入學將會變成偏袒能獲得家長有利協助(彙整與解讀正確資訊,並有效規劃對策,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準備)的極端少數學生(通常是高社經地位的家長)

五、研判所遴選六校的課程特色,作為自傳與讀書計畫的參考
      其實每一個大學校系的官網裡都會有完整的課程地圖,通常的搜尋路徑是:「該系官網>課程介紹>學士班>必選修課程地圖」。以交大資工系為例,這個路徑是:Google該系系名>該系官網>課程介紹>學士班>必選修課程地圖
      至於各門課程的內容,若想了解,可以再用 Google 搜尋即可。譬如,Google「計算機網路概論」,就會發現網路上有很多資源,包括影片,開放課程,介紹性文件等。你不需要真的聽懂全部課程內容,知道多少算多少;尤其是有些教授會在地一堂課簡介該門課的重要性以及內容、上課架構,即便是高中生也有機會聽懂一些。總之,無論你懂多少,都多少可以幫你在選六校系時更清楚自己的興趣與能力是否能跟該校系吻合,以及該如何寫自傳、讀書計畫以換取審查委員的青睞。
      更好的辦法是從高一起就開始試圖接觸各系官網內的資訊,以及利用 Google 搜尋較易讀(然而必須可靠)的文件,根據自己的興趣培養自己對相關科系的認識,甚至將這些認識的過程與成果則要表現在學習歷程,作為未來申請入學時說服審查委員的佐證文件。

六、其他網站資訊
(1)108課綱資訊網:教育部委託臺中家商維護的網站,有一些關於高中端的資訊
(2)大考中心官網:各種考試資訊最重要的原始官方資料來源
(3)大學問:這是一個旨在提供大學升學資訊的企業網站(我不知道他們的獲利模式),有很多根據公部門資訊加以彙整而成的二手資料(相對地可靠,但必須自己核對原始資料來源以確認其正確性),包括考情(甄選辦法的解析與關鍵名詞的解釋、出題方向、落點預測等),學群的資訊彙整等。還有一些從網路上挑選出來的轉載文章(品質相對地不整齊,需要自己小心地詳細核對、研判)。
(4)大學網:1111人力銀行所屬的網站,有很多根據公部門資訊加以彙整而成的二手資料,尤其是各校系繁星與申請入學的一階篩選標準和錄取時的學測成績(或繁星的全校排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