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起床,電子信箱裡就躺著一封標題醒目的文章「一篇劃時代的質數定理論文,讓默默無名的華裔博士一躍成為數學界明星!」質數定理裡頭有很多百年難解的數學問題,因此我顧不得吃早餐就趕快看下去。心裡一直在想:難道有人破解了兩百年來無人能解的「哥德巴赫猜測」(Goldbach conjecture)?
結果不是「哥德巴赫猜測」(Goldbachconjecture),而是我從來沒聽過的「孿生質數猜測」(twin primes conjecture),但是這個定理也確實很有趣而又難證明──20世紀英國最偉大數學家的 G. H. Hardy 和 許多當代著名的數學家都無法破解,因此Nature 用「BREAKING NEWS」來報導。這個猜測是這樣子:很多質數都成對出現,且中間的差距只有2(3 & 5、11 & 13、17 & 19、41 & 43、.......),因此很多數學家猜測:還有無限組這樣的質數(twin primes),但沒有人敢說這絕對是正確的猜測。
數學史上有能力證明這種「世紀級大難題」的人都是不世出的天才,而且都是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完成,至少是從年輕時候就「頭角崢嶸」。但是,這一次做出突破性貢獻的人卻已經超過五十歲還默默無聞,甚至曾經在地鐵賣過三明治,因此更加震驚數學界。
所以,我興致不減地讀下去,而且很想知道這個「默默無名的華裔博士」是不是我在劍橋時認識的大陸同學。他是一個質數迷,每次 tea time 或午餐時間碰到他,都是在講數學史上重要而有趣的質數定理。
結果不是我在劍橋時認識的大陸同學,而是一個北大畢業的數學家張益唐(Yitang Zhang),他 1991年在普渡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卻找不到大學教職,只好去當會計師、甚至在地下鐵的三明治店工作最後才終於在新罕布夏州大學擔任講師,到現在已經五十出頭了,還是沒有「終身職」(tenue)保障的初階教員。只不過他這一仗真的舉世聞名了,母校普渡大學馬上請他回去演講。
他給出的証明是「存在有無數組巒生質數,他們的差距是7000,0000。」因為他的證明裡巒生質數的差距大於「2」,所以還沒有完全正名世紀難題本身,但是至少已經作了最重大的一步突破:給了一個有限的差距(bound),如果延著這個突破繼續研究下去,應該可以持續將這個差距縮小下去。所以,全球數學界都很重視這個發現。
更有趣的是,數學界存在有一個類似「開放軟體」或Web 2.0 的網路社群 Polymath Project,以接力賽的方式「集眾人之智慧」在企圖破解世紀級難題。這個社群已經用張益唐的點子將巒生質數的差距縮小到 12,012!
張益唐怎麼發現這個重大的定理的?去年7月3日,張益唐前往朋友家作客,臨走前20分鐘張益唐到院子後看不請自來的梅花鹿,順便抽根菸。就在那20分鐘內,破解問題的關鍵「如有神助」地湧現,完全出乎意料之外。不過,這不是「不勞而獲」,如果沒有他經年的困思,這個靈感也不會落到他身上。
有些年輕的學者忙到「沒空運動、散步」。我總告訴他們這不是好的生活節奏──做研究的人要每天找時間離開桌子,把大腦放空,才機會從過度勞累而僵化的思緒裡跳出來,讓不一樣的思緒進入自己的大腦。海森堡在他的 Physics and Beyond 這本書裡說,他在根本哈跟做研究時,每當研究進入困境,大家就一起去黑森林去健行、露營。我過去很多研究的構想也都是在散步、洗澡時想出來。
其實,我忙得沒空好好睡覺,原本一直叫自己別寫這一篇文章。不過,就是忍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