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推薦過公視「有話好說」這個節目,不過今晚我真的傻眼了。
江丙坤拋出個話題:「台灣媒體亂象無法用立法改善,可以考慮引進央視和鳳凰衛視的國際新聞。」這個發言再度引起統獨聯想和爭論。這方面的問題暫且表下不談,只談「台灣的國際新聞」。
關於這個話題,「有話好說」的主持人陳信聰(清大社人所碩士喔)竟然指著左邊這一張節目表說:「台灣有很多國際新聞啊,怎麼會有人說台灣沒有國際新聞?」
我聽了真的昏倒!新聞是什麼意思?把國外雞毛蒜皮的事情找個時間說一說,這就叫做「國際新聞」?
國際新聞是當日發生的國際重大事件中,遴選對台灣影響最大的播出,以便讓台灣人對自己所處身的世界在如何變化有所警覺,各自準備因應。至於非洲一輛火車撞死一隻雞,那不是台灣的「國際新聞」;菜花甜媽聲音嘹亮,那算是趣聞,偶而在國際新聞中播報當調濟,無傷大雅,當一個新聞節目都以這一類趣聞為主的時候,就稱不上是「國際新聞報導」了。
再來談時間長短和時段。公視每天10分鐘國際新聞,有跟沒有一樣。第二個是時段,民視國際新聞在16:30~17:00,三立在24:00,不知道那時候到底是誰在看國際新聞,也不知道電視臺總經理腦袋裡在想什麼(這種時段真的有人在看國際新聞嗎)。
國際新聞為誰服務?不只是為沒有能力主動搜尋、吸收國外新聞資訊的人服務,也為有能力主動搜尋、吸收國外新聞資訊的人服務。我那篇「經濟學界一顆不大不小的炸彈」是因為一位牛津大學的年輕學者 email 告訴我這消息,否則我也不會每天去搜尋國外的每一則新聞。
新聞的功能是「主動告知」,否則我自己 Google 就好了;新聞必須有「台灣觀點」,否則我每天固定看 BBC News 就好了。所以,以上這些節目都算不上是滿足「我們有國際新聞」的要件。
只有方念華主持的「Focus全球新聞」看起來有一點像是國際新聞的樣子,但是 4/8 才開始播,誰也不知道它能撐多久;而我又一向不喜歡方念華的觀點,所以大概永遠不會知道這個節目長得什麼樣子。
好了!台灣這麼多「新聞台」,一共卻頂多只有一個「國際新聞節目」。這樣還能說「台灣的國際新聞很多啊」?
正常國家每天至少會有一個熱門時段認真播報攸關國人未來的國際新聞,讓每一個人都可以輕易地聽到攸關國家未來發展的國際重大消息,而不是要轉台轉得要死才找到節目的尾巴,或者熬夜熬到午夜。不具有這功能的社會就是一個不正常的社會!不信,去看 CNN 和 BBC 的節目表,人家是不是反覆更新國際新聞?
清大社人所的碩士總該有這常識吧?何況還是一個資深媒體人呢!
媒體節目品質那麼糟,有人批評到引起媒體注意,闢專門節目討論,結果卻相互擁抱,自我感覺良好。當媒體本身就是井底之蛙時,台灣人怎麼可能會有國際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