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8日 星期日

失業不是你的過錯

不管是流浪教師、流浪博士、公職補習班裡的流浪考生,或者以延畢、考碩博士班等其他形式的廣義失業年輕人,以及找工作已經很久的年輕人,我最想說的一句話是:「失業不是你的過錯」;我最想說的第二句話是:「向爸媽求助不是懦弱的表現」──不管是經濟上的求助,或者找爸媽商量。
我也許太悲觀,但不是 sentimental 型的悲觀,而是有根據且審慎評估後的悲觀。我認為油價會持續漲高,使得全球經濟持續低迷或惡化,而政府部門的決策者沒有能力緩解這個趨勢。這是大社會的結構性失靈,不是個人能力所能解決或抗拒,需要家人一起相互扶助來度過難關,而這難關可能長達 20~30年。
很多人覺得自己長大了,不該再讓爸媽操心。但是,如果我的孩子有困難時不讓我知道,我會更加地操心。有些爸媽就是永遠的爸媽,我五十歲時八十歲的老父還會幫我報所得稅,幫我修紗門,擔心我不懂得為子女的未來存錢;而我媽還是不時提醒我:不要穿短褲去出席重要場合。在爸媽眼中我們是遠永遠的孩子,與其不讓他們參予而把憂慮悶在心裡,不如堂堂皇皇地跟他們商量。畢竟,對於初次找工作的人而言,不管你學歷多高,年紀多大,孩子有多少個,你就是欠缺對社會第一手的了解。而我這輩份的爸媽也許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資訊,或者值得參考與進一步評估的建議。

很多年輕人是冷門科系碩博士,失業不是你的錯,我們這一代的樂觀和大時代的不幸對你的遭遇有很大的影響。如果你願意在家人的經濟資助下重新培養新的就業專長,你可以去報考經濟部相關課程,或者重新唸一個碩士。這有機會比堅持原科系的相關就業管道更快解決就業問題。
妳也可以一邊接受第二專長訓練,一邊繼續投履歷,有面試機會就去試。別在意失敗,把面試當做了解企業需求的機會,面試時多問問題,不要只會回答而不會問。譬如:「我可不可以請教你一個問題(就看在我大熱天花那麼多車資跑來的誠意吧)?」「假如你們不錄取我,主要原因有哪些?」「你覺得我應該去應徵哪種工作機會較大?」「假如我去考XX證照會不會有幫助?」
妳也可以先從兼職和派遣工作開始做起,不要計較待遇和穩定性,把它當作是了解職場特性與業界生態、需求的機會,以及培養自己「2~3年工作經驗」的機會。
創業可以當作是找不到合適工作時的替代選項,但是創業之前還是必須對職場與產業有基本的了解。妳可以在不穩定、不理想的工作崗位上培養自己的創業能力,你可以通過各種訓練課程去了解職場與產業的各種面向。

最重要的是:只要努力地把握機會去累積自己的職場經驗與能力就好,盡心盡力之後就不需要再責怪自己,不要埋怨自己或別人,更千萬不要被壓力折磨到變成精神官能症(憂鬱症或焦慮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