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5日 星期一

救命工作缺人才,醫病兩輸要怪誰?

今夜公視的「有話好說」主題是:「掛急診醫院打烊!生小孩找無醫生! 救醜不救命?全台醫師荒!白袍的辛酸血淚!」談的是急診、婦科、外科、兒科與內科嚴重缺人,尤其是急診與婦科最缺人。
從粗糙的統計相關性來看,似乎可以說「跟救命的關係愈密切,缺人缺得愈厲害」;也似乎可以說「愈容易有醫療糾紛的科別,缺人缺得愈厲害」;還似乎可以說:「跟救命的關係愈密切,愈容易有醫療糾紛」。醫療糾紛似乎跟醫師荒有統計上的相關性,程度多高不知道,因為節目裡沒有提供較完整而可靠的數據。
這次上節目的來賓專業能力和發言內容都相當出色,尤其幾位醫師都像是有醫德的人,也能從結構性看問題,非常難得的一個節目。他們說出問題癥結與解決辦法沒有?

節目主持人把錢的問題給提出來,健保局也承諾對五大科提高門診費與手術費等費用,希望用錢留住人;而節目中提出的五大科待遇確實遠不如醫療美容 (有錢人的玩意兒)。令我訝異的是:在座來賓都不認為根本問題在錢,或者至少不認為待遇是首要因素。
醫師關心的是醫療疏失的刑事責任,急診室醫師的不合理工作壓力,以及國內醫療資源無法有效應用的問題。新光醫院急診室主治醫師蕭蔚全提到醫師的「心理報酬」,這更是承繼著台灣醫界一向以來足以自傲的精神傳承──從老一輩醫師以來,台灣醫界對史懷哲精神的傳述與崇拜在國際上應該是名列前矛的!我覺得這才是台灣醫界最足以自豪的特色。
爛醫師當然還是有的。我去看過一位耳鼻喉科醫師,仔細陳述自己的病徵和自己的揣測,他把聽診器擱下來,翻白眼問我:「是你在當醫生,還是我在當醫師?你那麼懂,你來找我幹什麼?」嚇得我以後看醫師都不知道哪些該講,哪些不該講。誤診的事也是常聽到的,尤其地方醫學中心誤診,後來在台大等教學醫院發現診斷錯誤的例子確實並非罕見。所以,合理保障病人權益還是不能不顧。
問題是,要怎樣才能保障病人權益而又不致於犧牲醫療服務品質?
提高五大科的健保給付或許有助於醫院把人力資源往五大科挪移,但完全只靠錢而不去解決結構性的不合理,結果將是把貪財而無醫德的醫師大量調度到五大科,人力增加了,結構問題在量上緩解了,醫療品質會略有改善;但是,如果不全面性地去解決結構性問題,有醫德的醫師不見得願意大量回到救人的行業來。
醫療賠償制度化是應該要積極推動:設立制度,要求醫療糾紛理賠一概由醫院承擔 (而非由醫師個人承擔),有助於連帶要求醫院管理階層不再只從利潤上去管理,而更加注意到以制度減少醫療疏失的機會;此外,這也等於是要求醫院以集體立場來承擔風險,甚至督促醫院加入醫療疏失責任險,使醫療疏失賠償變得可承受而病人的權益不需要犧牲。
醫療疏失去刑事化確實是值得努力推動的方向,萬芳醫院副院長 謝瀛華建議的「以偏遠地區醫療服務取代監獄受刑」很值得考慮。對於有醫德的醫師而言,這個制度足以警惕他們,而且可以繼續讓他們發揮所長,遠比把他們跟其他犯人關在一起有意義;對於沒有醫德的醫師而言,這個制度也已經給予適度的處罰,足夠警惕他們。
刑事責任的設計應該是力求「對社會產出最佳效益」,而不是「除惡務盡」的苛刻心態。在雨果的「悲慘世界」出版之後,全球監獄行政早已不再以「處罰」為目的,而是改以「教化」為目的。對於醫師的無心之失,我們只需設計出足以產生警惕效果的「刑罰」即可,甚至假如可以在「服刑」期間善用他們的專長以服務社會,這將更符合獄政「重建人格與經濟能力」的主要訴求。否則,用五年時間把一個醫師難得的專長癱瘓掉,叫他每天在監獄裡面做紙盒,學習低階勞力技術,而稱之為「重建經濟能力」,那真是荒謬至極的制度。這種荒謬制度只能滿足社會大眾對「犯罪者」的痛恨心態。

但是,假如我們對待醫療疏失還停留在遠古《漢摩拉比法典》「以眼還眼」的思想,那不僅落伍、野蠻,更是愚蠢。畢竟,當醫師為了避免醫療糾紛而不願意救命時,無助的人將是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