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9日 星期六

防疫雜感 & 心情速寫

     四月中旬在寫一本專書:《精準表達,以理服人的技藝——從論文寫作到會議簡報》,為了研究108課綱與111入學方案而擱置;然後是清大圍牆事件,耗費了我許多精神。
      緊接著疫情惡化,認真研究疫情的結果,看到的是台灣政治人物空前絕後的齷齪、噁心、不要臉和冷血。勉強貼出「疫情延燒,疫苗沒影,你可以這樣保護自己和家人」後,只想再度躲回到歷史、精神世界與未來(寫作),只想認真保護自己和家人,而不願意再去了解疫情背後台灣政治圈的醜陋與惡毒。
      這篇大略勾勒我的心路歷程。

信心崩潰的過程
      我對「口罩防病毒」與台灣的防疫能力一向是很有信心的,5/15 雙北三級警戒時我是謹慎而樂觀的,以為繃緊神經兩週以後就會沒事。
      5/19 的全省三級警戒沒有打斷我的日常工作,直到 5/22~5/24 陸續發布三次的「修正回歸」後,我才警覺到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出了大亂子,並且開始花很多時間看新聞與談話性節目,搜尋網路消息,研判資訊的可靠性,以及疫情現況。

「修正回歸」的真議題與假議題
      許多人懷疑「修正回歸」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在製造假新聞,意圖遮掩疫情的惡化,將「確診案例數逐漸增加」美化成「確診案例數逐漸減少」。
      綠營與挺綠的人立即列舉國外相似的案例,還有人舉出「修正回歸」的英語是「backlog」,用以證明「修正回歸非台灣獨創」。
      這些都是假議題!因為,真正的議題只有兩個:(1)以目前的發展趨勢而言,台灣的醫療量能是否以撐到疫苗足量抵達的時刻?(2)所有國家在疫情突然急遽惡化時都會檢驗量能嚴重不足,因而必須「修正回歸」;然而沒有任何國家會把這種「疫情資訊嚴重失序」的失常狀態變成每日例行的「常態化修正回歸」(見下圖)!
      因此要問的是:從5/22 到 5/29 已經八天了,還在每天進行「修正回歸」,到底這種疫情資訊失控的狀態還要維持多久
網友寄來,不知出處,右下角顯示作者是 Bruce/小卓

      「修正回歸」真正的嚴重處在於:只要「修正回歸」存在一天,就表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還沒能解決檢驗與回報的塞車問題,並且也意味著疫情指揮中心依舊是在資訊錯亂的局勢下「蒙眼瞎幹」。防疫如作戰,試問:當戰情資訊中心無法正常運作時,如何作戰?
      為了維持民眾對「疫情中心資訊可靠」的信心,幾乎所有國家在發現資訊大塞車時,都是先傾全力儘速排除大塞車,等清除大塞車後才一次完成既往所有資訊的「修正回歸」,同時公開宣告,以便將民眾的疑慮和恐慌集中在一天內消除(利空出盡),重建民眾對疫情資訊的信心。
      譬如,5/28 以前原本要評估「全國三級警戒」是否已將 R0 下修到醫療量能足以負擔的程度(不只是 R0<1),以便決定是否需要進入「全國四級警戒」(停班)。結果,指揮中心竟然到 5/28 還在公布「例行性修正回歸」,這難免要讓人質疑指揮中心的決策品質是否值得信任。
      指揮中心自己在「資訊戰」裡嚴重失職的結果,自然授予各方人馬角力的空間,也讓「防疫戰爭」逐漸變成 2022縣市長前哨戰與 2024總統大選前哨戰,使得「防疫戰爭」變成政治人物「認知作戰」的角力場。

荒腔走板,不知民間疾苦的指揮中心
      陳時中的性格極端謹小慎微且龜毛。在國內沒有大規模社區感染時,這種性格讓他可以很仔細地進行檢疫、匡列、隔離、疫調,一絲不苟地找出一個又一個的感染者,讓台灣可以只靠口罩就當了一年多的防疫模範生(其實,其中七成的功勞屬於願意認真配合的台灣人)。
      然而在國內爆發大規模感染時,這種性格卻讓台灣吃盡「急驚風碰上慢郎中」的苦頭。
      首先,整天講「超前佈署」的陳部長,實際上卻「能省則省」地以替中央省錢為優先,不肯輕易儲存「不知道何時才用得著」的快篩試劑,連社區感染演練也遭否決(更別巴望他提前儲備有效期限制的疫苗)。結果,今天不只第一線的醫護疫苗不夠用,連快篩試劑都因陋就簡地「拿來就用」,以致規格不齊而偽陽性與偽陰性各家產品不一
      當大破大立的柯P高喊「快篩陽性可靠度超過95%,應該根據快篩陽性當隔離的依據」時,各地政府卻發現快篩試劑的可靠度差異太大,逼得中央疫情中心還是只能靠 PCR 檢測作為隔離的依據;再加上檢驗大塞車,三至五天的時間延滯效應不知道製造了多少四處趴趴走的傳播鏈。
      五月疫情爆發以來,指揮中心的許多步調都是緩不濟急,陳時中依舊是謹小慎微而不知變通。譬如,郭董和佛光山要捐疫苗,陳時中好不容易開放申請,卻又馬上變臉堅持「由中央政府去和原廠直接簽約採購」(實質上等於是「民間只能捐款,不能代購」)。明明疫苗的問題出在「中央買不到」,而不是「中央錢不夠」,中央「自己無能,卻不准民間幫忙」的決策,簡直就是「只顧面子,不顧人命」。無怪乎許多人都大罵指揮中心「荒腔走板」,藍綠名嘴都看不下去
      然而指揮中心卻至今自滿於過去一年來的防疫有成,對於異己之見不獨聽不進去,甚至荒唐地反嗆。譬如,柯P在5/22嗆聲指揮中心:台北市衛生局的疫苗只剩兩瓶。指揮中心立莊人祥卻反駁「北市醫療院所尚約有7000多劑」。北市發言人陳智菡只好在 5/23 發言:5/22那天台北已經有10家醫院疫苗全數打完,有7家只剩個位數,9家大型醫院尚有20瓶以上庫存;至於北市衛生局那兩瓶一天內就調撥出去,現在已經沒有疫苗可以支援北市醫院。試想想,在下一波疫苗不知何時抵台的情境下,如果你是還剩20瓶以上庫存的醫院,而柯P親自到院跪著求你挪出10瓶分別給那疫苗全數打完的10家醫院,你會爽快地答應,還是顧左右而言他?
      而且,即使疫苗有剩的醫院,也不是因為打不完,而是因為不敢打(不知道下一波疫苗何時才會到)!!!
      北市疫苗夠不夠用,當然是北市遠比中央知道;中央疫情中心敢嗆聲北市「約有7000多劑」,真的是不知人間疾苦,直追昏君晋惠帝的「何不食肉糜」!!
      此外,而雙北疫情如火般燃燒時,疫苗的分配量竟然跟疫情的急迫程度嚴重脫節。雙北、基桃、台中與高雄的「確診數,疫苗數」竟然分別是:新北(3,118,18,000)、台北(2,503,22,700)、桃園(292,18,000)、基隆(116,3,000)、台中(114,17,500)、高雄(45,21,000)。疫苗分配量與疫情的嚴重程度(確診案例數)根本是統計學上的「低度相關」,而莊人祥的解釋竟然是:「雙北以外是用第1類未接種疫苗人數的6成去估算,雙北是用第1至3類未接種人數的6成。」(為什麼不是前者五成而後者七成?最簡單的答案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愛怎麼說隨你便。)
      有這種荒唐的人擔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社區防疫組組長兼發言人」,陳時中的窘境真的是「既有神一樣的對手,又有豬一樣的隊友」。而面對著這種荒腔走板的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台灣人不知道還要經歷多長時間的水深火熱!

政治凌駕防疫,私慾凌駕人命
      其實,陳時中、柯P和侯友宜各有短長,且原本可以互補。不幸的是民進黨高層有太多「英英美黛子」,他們不懂防疫與經濟,只會搞政治和「認知作戰」(打擊柯P和侯友宜的聲望,為民進黨的2022地方選舉和2024大選打前哨戰)。而行政院的艮圖小組與帶風向的 1450 更是只在乎民進黨的選戰輸贏和面子,而不在乎濱於崩盤的防疫作戰。結果,把防疫作戰當作 2022前哨戰的政治人物越來越多,Show 場滋味越來越濃,氣氛越來詭譎,齷齪、噁心、不要臉、卑鄙的戲碼越來越盛行,防疫作戰大崩壞的機率也越來越高!
      各種噁心的政治人物毫無顧忌地公然上演下三爛的不要臉戲碼,已經一再被揭穿。連過去曾經「形象良好」的綠營人士,也不顧顏面地下來「攪屎」。譬如,民進黨發言人顏若芳竟然在臉書說:一次只來15萬劑,是因為「一次來太多很難一次消化完」。擔任過民進黨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和國際事務部主任的林靜儀竟然枉顧事實地說:「不論哪一家,原廠或代理,藥品疫苗輸入就是必須申請藥證。」(那是常態時期的規定,世界各國對COVID-19的批准都是繞過常態規定而採取「緊急授權(EUA)」)而農陣出身的蔡培慧(目前擔任行政院中部辦公室執行長)更扭曲事實地說:「南投縣長說的輝瑞BNT,其實是由中國代工的復必泰疫苗。
      資訊錯亂,政治人物當然會到處見縫插針、下爛藥,結果電視、報紙上充滿未經查證與無查證的訊息,絕大多數都是「一分事實,三分揣測,六分加料、誇大與扭曲」。
      譬如,BNT 輝瑞疫苗的傳聞一再被加料成「大陸代工、中國疫苗」(不管想買的人是南投縣長、郭董或者林全任董座的東洋製藥),以至於關於BNT 疫苗的一切傳聞我都再也不想知道。
      底下我再以疫苗的安全性與有效性為例,說明各方人馬如何「加料、攙假、扭曲、誇大」。

一分事實,三分揣測,六分加料、誇大與扭曲
      藍營的人批評國產疫苗時喜歡說:三期臨床試驗需要找到大量受測對象且曠日廢時,往往要數年才能完成。這雖然是事實,然而這種說法卻罔顧另一個前面已經說過的事實:這是常態的開發程序,在面對COVID-19這種緊急狀況時,歐美國家都是在疫苗還沒完成第三期臨床試驗以前,就根據「緊急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EUA)」核予上市使用。
      捍衛國產疫苗的人又喜歡說:目前已經上市的所有COVID-19疫苗都沒完成三期臨床試驗,所以沒道理反對國產疫苗在完成第二期臨床試驗後逕行授予「緊急授權(EUA)」。還有醫療專業人員說:目前所有國內外的疫苗都沒有完成三期臨床試驗,所以安全性與有效率都不知道,現在打疫苗根本都只是在打心安的。這兩種說法都罔顧一個事實:「緊急授權(EUA)」仍舊有一定的嚴謹程序,必須提供數量夠大且證據夠顯著的第三期臨床試驗證據,才有可能獲得「緊急授權(EUA)」。
      譬如,輝瑞BNT( Pfizer-BioNTech)是在2020七月底進入第三期臨床實驗,並且在2020年底彙整 44,000個雙盲測試的詳實數據與分析報告後,才在2020年十二月被美國FDA授予針對16歲以上孩童的「緊急授權(EUA)」;之後又彙整了 46,000 件的實驗結果(其中有 2,260位是12~15歲兒童)與詳實分析報告,才在2021年五月被緊急授權,准許施打在12歲以上的孩童(距離開始第三期實驗已經將近一年)。類似地,Moderna 疫苗是彙整 30,351 件第三期臨床試驗的詳實數據與分析報告後,才在2020年底被美國FDA授予針對18歲以上孩童的「緊急授權」;然而至今尚未被授權施打在12~18歲兒童。
      也就是說,同樣號稱「尚未完成第三期臨床實驗」,但是大家的實證人數不同,實驗數據與證據不同,可以據以推斷之安全性與有效性自然不同,不能硬是抹殺其間的差異。
     所以,關於國產疫苗的真議題是:衛福部到底會根據什麼樣的標準來核予「緊急授權(EUA)」?有些專家期望 WHO訂出全球統一的參考標準,作為台灣核可的依據;這當然比較客觀。至於最後國產疫苗如果真的被核准「緊急授權(EUA)」,認真的媒體恐怕得用心去求證:核准過程所根據的實驗數量、安全性與有效性證據到底有沒有像美國 FDA 那麼嚴謹?如果沒有,難保屆時各種官商勾結的傳聞會甚囂塵上,而敢去打國產疫苗的人恐怕也會是寥寥可數。

結語
      防疫攸關人命,指揮中心步調慢一天就不知道會害死多少人,絕對沒有道理為陳時中開脫說:「人家以前表現很好,現在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民進黨以往擅長宣傳戰,現在擅長通過艮圖小組與網軍下爛藥、見縫插針,而國產疫苗廠則在受訪時說:「第三期臨床實驗經費龐大,希望國家予以適當補助。」
     研究疫情的結果是看盡人心最齷齪、噁心的一面,不談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