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1日 星期五

建構自己的優質媒體環境

       《聯合晚報》刊出記者游婉琪的〈燃燒吧!熱情社運圈不能說的秘密〉一文之後,竟然受到社運圈內的轉貼與正經的評論,我深感納悶。這篇文章跟社運圈毫無關係,只不過是在消費「社運」兩個字並且彆彆扭扭地賣弄偷窺欲與情色而已,哪需要嚴肅的評論?真要評論,主題應該是「聯合報的蘋果化」,或者「告別文人辦報的時代」。更乾脆一點就像本文所倡議的,在「主流」媒體逐一散眾化的時代裡,認真想一想要如何建構屬於自己的優質媒體環境。

歹年冬,厚賊偷

      「歹年冬,厚賊偷」是閩南俚語,意味著景氣不好時小偷會增多。這一句話在今天有新的解釋:景氣不好時,受薪階級會被老闆剝削得更厲害。「賊偷」不是缺錢維持基本生活的人,而是富可敵國的人:一群「貪婪成癮」的人。我是在紐約時報中文網裡看到這樣的訊息。
       去年底到今年元月底保羅˙克魯曼在《紐約時報》的專欄裡寫了幾篇關於貧富差距的評論,一向講話遠比左翼學者更含蓄、保守的他,卻毫不遮掩地說工資本質上是權力的問題,而貧富差距與經濟政策的優先序本質上是階級問題與政治問題。

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冥想,在後現代的輾壓下

       「在後現代的輾壓下冥想」,這是我跟許多讀者共有的「生存的姿態」。冥想屬於典型的農業時代,在緩慢的時間之河裡,企圖尋找跨越千古的永恆真理,在瞬息萬變的現象背後尋求不變的真相。而輾軋(輾壓)則是一種極端痛苦的變化過程,它通過高溫、高壓的輾軋棍強迫僵硬的金屬產生流動性,並且在抗拒中被迫地持續移動與變形。以農業時代的理想活在具有高度移動性與流動性的社會情境裡,身體、心理與精神上的壓力之大不但是一般人所難以理解的,甚至連自己都很難覺察。
       未來,這一個部落格將朝向「與讀者分享當代生活情境下的求生心得」這樣的方向逐漸地「演化」過去。

2014年1月24日 星期五

黑死病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 of Indifference

       我的世界裡原本不曾存在過「教宗」這號人物,但是現任教宗方濟各卻以讓我直冒冷汗的方式闖入我的生活。「Globalization of Indifference」這個讓我身心俱感震撼的辭,就是出自他的佈道辭。
       我早已從社會學界、經濟學界和運動圈內的朋友聽過很多種「全球化」,也早已聽過很多種「反全球化」的論述,但是從來沒有一種關於全球化的論述像「Globalization of Indifference」那麼強烈地撞擊我的腦袋和心靈。

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關於〈虛榮心:魔鬼的最愛〉

       有人以為我寫〈虛榮心:魔鬼的最愛〉一文旨在批評台大校方,有人以為那一篇文章是在批評台大校友。其實,這兩者都不是我的企圖。我只是希望、企盼台大會有一些教授(越來越多的教授開始試著引導學生去發掘「遠比虛榮心的滿足更值得追求的人生目標」,如此而已。其他學校也發生同樣的事會更好。

2014年1月21日 星期二

給聯合報和媒體的朋友們

       聽說聯合報要以中立的立場進行一系列核四議題的報導,最後並且集結成專書出版。我是既期待,又憂慮。
       要化解國內重大社會爭議,最有效的還是要靠媒體(電視或報紙)長期、持續而深入的報導,才能具有受眾的普及性。而不是靠專書,因為台灣看書的人越來越少。可惜的是,電視台除了操弄藍綠群眾以牟取政治和金錢利益之外,我很少看到電視台可以對溝通社會歧見產生什麼正面的貢獻。

2014年1月18日 星期六

虛榮心:魔鬼的最愛

       這是電影《魔鬼代言人》裡一句很值得深思的經典台詞:「Vanity, definitely my favorite sin.(虛榮心,無疑地是我最愛的一種罪)。為什麼?因為它最隱微難察,因為它最難抗拒,因為它最少受譴責也最容易被諒解,更因為它可以通往一切的更大的罪惡。就像電影裡基諾李維飾演的男主角,身為魔鬼的嫡子,成功地抗拒了魔鬼所有的誘惑,出人意表地用自殺跳出魔鬼設下的天羅地網,最後偉大的英雄還是逃不過虛榮心的蠱惑。

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網路世界的幻覺

       很多人愛唱卡拉OK,歌唱得好不好其實不要緊,唱得開心就好。不過,有一位大公司的總經理自以為歌喉很好,有一次跟我談到一半,忽然忘情地唱起歌來。我驚訝地發現,他常走音、喉嚨常卡到,而且聲音很緊憋、乾澀,不但不好聽,而且有時候聽起來很不舒服。我一直納悶:明明唱得不好,怎麼會那麼有自信,自以為唱得好?

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

沒搞定政治,就搞不好經濟

       老蕭呼籲要先擱下公平正義以便拼經濟,但是台灣可能真的必需先建立公平正義的政治環境,才有辦法開始拼經濟。
       發高燒是病徵而不是病因,台灣的經濟問題也可能是病徵而不是病根。「政治不上軌道的國家,產業與經濟不可能上軌道。」這是學界耳熟能詳的老話,偏偏卻可能是經濟老兵白耗了三十年都沒想通的簡單道理。

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

誰的經濟困境?

       馬英九找蕭萬長出來救經濟,很多人當老梗,不看好。問題是,酸完以後怎麼辦?日子照過?繼續等待2016年的總統上任?努力開始討論「2016總統條件說」,以便選出不再讓我們失望的總統?
       馬英九回頭找蕭萬長,確實表示他再也想不出該怎麼救經濟,口袋裡也沒人了。但是,馬英九的困境是他不會用人?還是他根本沒有人可以用?還是說,人才是有,但是在既有的官商勾結機制下,誰當總統都一樣?
       我擔心的是:台灣的困境或許正是後面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