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9日 星期二

十二年國教與台灣的競爭力

昨天接受雷倩的廣播節目專訪,談《2020台灣的危機與挑戰》這本書 (今晨已播出),我幾度哽咽,講得很糟,差點語無倫次。雷倩似乎看傻了眼──雷倩的開場白意有所指的地說:許多人都在講些似是而非的話,這句話不小心撩動了我累積已久的情緒:台灣有那麼多潛在的嚴厲挑戰,但是大家卻忙著談一些假議題 (包括十二年國教),還爭得面紅耳赤;大財閥用盡各種齷齪的謊言逼迫政府劫貧濟富,媒體和無知的閱聽者卻為這些財閥鼓掌讚譽。
我為這土地和底層的人感到心酸、難過。
昨天接受專訪,一位雜誌特約撰稿問了我幾個問題,包括對十二年國教的意見。
你知道嗎?十二年國教的議題根本都是假議題!贊成的說可以降低升學壓力,反對的說會增加學童壓力、消滅明星高中、耗弱台灣的競爭力。兩方都是一廂情願地在鬼扯!
就說「競爭力」吧。有人在鬼扯說台灣流失人才,沒有在培養人才。今天的老師哪一點不如當年我的老師?憑什麼說今天沒有在培養人才?是誰在辜負人才、糟蹋人才?根本是企業界不長進,糟蹋人才,卻怪到教育界;明明問題出在產業政策錯誤,明明台灣的教育已經過度投資,明明台灣人所受的教育程度都早已遠遠超過業界所能用的程度,卻鬼扯說問題出在教育,而不肯去面對事實:企業只圖從政府和小股東那裡撈錢,在國際競爭裡只圖賺容易賺的錢和短利,沒有長遠規劃,無心於技術升級,所以沒能力使用台灣人累積的知識和能力。

你去問上班的人,從晶片設計、晶圓代工,到傳統產業,哪一行的員工不是有志難伸?誰不是學非所用?誰不嫌自己的工作無聊、沒有創意?是全台灣99%的人 (受薪階層) 都眼高手低?還是老闆都太無能?
台積電被罵成是「扼殺創意的元兇」,面板業享盡政府各種低利貸款和租稅減免後卻輸給韓國,是員工能力差,還是老闆能力差?認真想一想就知道:台灣欠缺競爭力的根本原因在政府劫貧濟富的政策讓業界老闆整天只想靠政府低利貸款、租稅減免等不需要用大腦的手段賺錢,而從來不曾去想:我如何利用學術界豐富而優質的研究能量提升競爭力。
當政府刻意培植低能,不求長進的企業時,當躺著幹就可以賺大錢時,哪個老闆願意把賺到的大把鈔票拿一點點出來做研發,冒點小風險給員工發揮創意與能力的機會?於是,台成清交畢業的精英被用來做低階的代工,技術層級遠低於他們能力的 coding,於是連這些台灣的精英也只能用超時工作來拼業績,而無法用自己的才華去賺錢。
當產品的技術層級設定得那麼低時,別說研究所的訓練被浪費了,連大學部的訓練也被浪費了!
我念過劍橋,審查過許多個政府研發獎勵案,當過業界好幾家公司的技術顧問,也幫業界開發出機器,打敗了全球第一名的龍頭公司,遠遠超前日本最大廠的研發進度。我絕對有資格說一句負責任的話:台灣人所受的教育品質已經是亞洲第一,我們是一流人才,三流企業,四流媒體,五流政治人物,七流政黨,九流政府。
如果要拼台灣的競爭力,就認真地把國家資源用來挹注願意研發,願意提升競爭力的企業,不要再用劫貧濟富的方法獎勵高耗能、不研發,不提升技術層級的企業!
大人鬼混,該做的事不去做,卻老是找中小學生的麻煩;他們老早就已經被過度練習浪費青春,沒有機會發展讀書之外的其他能力 (從跟同學的吵架中學會處理自己的委屈,從暗戀異性中學會愛的滋味,從各種天真而不切實際的夢想與行動中學習分辨理想與現實,etc,比「過度學習」更有意義的事多得很),甚至剝奪掉一切作為人的夢想和成長空間,卻還整天用「競爭力」嚇唬他們,逼他們浪費更多的青春!
我去看病時隨手翻閱雜誌,無知的記者鬼扯什麼未來產業,訪問不唸書的明星該如何選大學科系。看了吐血!雜誌社只要有錢賺,什麼文章都敢寫;一堆教授只要書能大賣,什麼話都敢說。然後補教業、出版社、雜誌社知道家長、學生們什麼都不懂,只要用「教育就是競爭力」恐嚇他們,他們就會乖乖出錢買書、買雜誌,上補習班。
台灣的教育最大的問題是知識上的過度教育,而沒給孩子從錯誤中學習做為人的各種能力 (享受大自然的能力、享受人文遺產的能力、享受藝術的能力、體貼&傾聽&了解&開導愛侶的能力、以及處理在慾望和不幸境遇的能力)。台灣的教育,問題在人格成長空間不足,沒有機會去摸索各種理想與現實的可能性,而不是中小學知識教育不足,或者大學專業教育不足!
至於「台灣的競爭力」,如果政府繼續扶持撈錢精明而技術無能的企業,如果媒體繼續吹捧無知而妄言的名嘴,如果家長和學生甘願繼續被補教業者和媒體愚弄,再多的過度教育也救不了台灣的競爭力!
一個單親媽媽被媒體愚弄而用卡債送孩子上貴族學校,最後自殺了。從台北回來時,在高鐵上想休息,後面一個爸爸用電子書在教剛上國小的兒子學英語,而他兒子只想看窗外,又一個怕「輸在起跑點」的爸爸,希望他不會借卡債來迫害民族幼苗。
有讀者問我:最近的文章好像有推銷專書的味道?
我是有在推銷專書的意思,不但希望讀者們人手一冊地買《2020台灣的危機與挑戰》這本書回去看,更希望讀者們協助向身邊朋友推銷這本書,尤其是向圖書館填寫推薦卡請他們買這本書去庫藏,讓這本書裡的訊息可以盡量地被流傳。
聯經的發行人問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我說希望它可以賣30萬冊,驚動總統府和國安局,使得立法院每一個助理都人手一冊,新聞媒體每個記者也人手一冊──雖然我明知這本書的銷量要靠讀者非常用力地推廣才有機會賣出三萬冊,30萬則恐怕是永遠都不可能。

台灣只有一個機會:想辦法讓更多人知道該關心的是什麼,該努力的是什麼,而不要再被愚弄,浪費時間在假議題的爭辯上,浪費時間在早已過度投資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