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有台大、故宮博物院、瑞昱半導體等33筆「芳名錄」。各大媒體爭相報導,這網站也開始發生實質效果:台灣典範半導體已經向媒體表示實際薪資會高於22K,連鎖茶飲店「紅太陽」也把起薪上限從20K調整成28K。
另一方面,「揭露22K」引來一起值得深思的論辯。林之晨〈22K 根本是個偽議題〉一文把矛頭指向「學校所教非市場所需」,並勸年輕人與其爭22K不如去加強自己的戰力,因為他看到很多高薪工作聘不到人。這個「抗爭不如自救」的論點引來一位清大哲學所學生洪偉的批判,〈「22K」的錯置──談Mr. Jamie「偽議題」一文〉強調「22K牽涉到制度性、結構性與社會發展的嚴肅議題,不該被簡化為個人問題」,於是林之晨不得不再貼一篇〈你有拒絕 22K 的權力〉進一步陳述他的想法。
林之晨的和洪偉的論爭涉及很多面向,不過在21世紀談正義與人道關懷就是逃不掉要回答經濟學的基本問題:政府該不該涉入工資爭議?政府有沒有能力改變工資?政府若勉強以立法改變工資,會不會像管中閔所說的,害得勞工連米都沒得吃?我的答案是:就台灣的現況而言,有辦法調漲基本工資而利遠多於弊!
問題的關鍵在於一個事實:台灣勞工目前的薪資是被市場低估?還是被市場高估?我的答案是:台灣勞工目前的薪資是被市場嚴重低估,幾乎硬被打了五折!所以,勞工想要集體抗爭來拉抬工資的話,應該很有空間。
年輕人是不是活該領22K,關鍵是看台灣勞工的人力素質好不好,值不值錢。所有對外商的調查都顯示:外商眼中臺灣的人力很值錢!
在遠見雜誌歷年來的「外商投資台灣意願調查」裡,人力素質一直高居台灣投資環境吸引力之首。在2006年的調查裡,外商對陳水扁的言而無信和兩岸政策大為反感,使得六成外商投資信心下降,但是當年仍有85.7%的外商認為人力素質是台灣最具吸引力的投資要素,遠高於第二、三名的地理位置(36.6%)和生活品質(31.1%)。2008年的調查裡,因為馬英九已經當選,外商信心大振,「67%外商樂觀台灣經濟馬上好」,信心高度破歷史紀錄。由於期待著兩岸直航可以打開對岸的商機,台灣的人力素質重要性相對地降低,但仍高居投資吸引力之首,以39.8%領先居第二名的地理位置(30.5%)。而政府效能與法令規範偏袒台商而對外商不公等因素才是外商主要的報怨因素。
今年一月17日美商會發表「2013商業景氣調查」,看衰台灣未來五年景氣,並由商會主席 Alan T. Eusden 在引言裡指出阻礙經濟發展的三大關鍵:人力素質、政府效率和賦稅結構。仔細閱讀報告全文,你應該會同意:Alan T Eusden 的引言沒有忠實反映報告的內容!
實際上,該報告第6頁就指出:由於美商最關心的是台灣的市場,因此這一份報告反映的並非「台灣的國際競爭力」,而是「美商在台灣市場的獲利預期」。此外,該頁同時以調查表顯示:影響美商營運的主要因素依序是台灣的國內市場需求、政令解釋混亂而不一致、政府的官僚作風、過時的法令、聘僱適用人力的難易度、法令變更前未能充分提前告知等。
此外,該報告第7頁清列美商最希望政府改善的事裡,勞力市場自由化居第五名,在改善官僚作風、提高投資誘因、減稅之後。所謂「勞力市場自由化」包括聘任高階外籍人士的相關配套,說不定也包括外勞;因此這一項不能直接被解釋成「台灣勞動力素質下降」。有趣的是第8頁關於人力素質的調查,絕大多數美商同意台灣勞工賣力工作、值得信賴、受到極佳的教育(Extremely well educated,贊成的票數比反對票數多出約220票)、忠心耿耿、效率很高(Highly productive,贊成的票數比反對票數多出約110票),但是少數(正反意見票數差少於50票)外商不認為台灣的勞動力達「世界水準」(Of 'World-class' Standard)或「富有創造力」(Show a good deal of creativity)。
此外,該報告第7頁清列美商最希望政府改善的事裡,勞力市場自由化居第五名,在改善官僚作風、提高投資誘因、減稅之後。所謂「勞力市場自由化」包括聘任高階外籍人士的相關配套,說不定也包括外勞;因此這一項不能直接被解釋成「台灣勞動力素質下降」。有趣的是第8頁關於人力素質的調查,絕大多數美商同意台灣勞工賣力工作、值得信賴、受到極佳的教育(Extremely well educated,贊成的票數比反對票數多出約220票)、忠心耿耿、效率很高(Highly productive,贊成的票數比反對票數多出約110票),但是少數(正反意見票數差少於50票)外商不認為台灣的勞動力達「世界水準」(Of 'World-class' Standard)或「富有創造力」(Show a good deal of creativity)。
總的來說,這份調查對台灣人力素質的意見是褒遠遠多於貶。至於商會主席Alan T Eusden對台灣人力素質的批評,重點也在於:學非業界所需,而不是學養不佳。
所以,我若說台灣的教育素質與人力素質絕不輸韓國,應該有可信度(雖然很難用具體實證數據驗證)。但是根據主計處2011年10 月份的「薪資與生產力統計月報」,台灣勞工的平均每年工作時數為2,564小時,已經遠高於日本的2,033小時,也比韓國的2,193小時高出17%,但是台灣勞工的平均月薪卻僅40,744台幣,比韓國的66,456台幣低39%。假如我們假定台韓人力不相上下,那就表示台灣勞工的薪資每小時被低估了48%左右 (0.61/1.17=0.524)!
這是個結構性問題:政府不但不積極引進有競爭力的外商來提升台灣勞工的產值(與待遇),還以低落的政府效能拖垮企業生產效率(立法院立法草率以制法令架構錯綜復雜,閣員與高階文官決策粗糙是首要因素,不要把責任都推給基層公務員),也用不利於外商的各種手段保護台商的利益。在這樣的產業環境下,企業大可以在欠缺外商競爭下靠「默契」壓低工資,遂行聯合壟斷之實。要打破這種資方的聯合,只能靠勞方的團結。
工資不是單純地由經濟學上的「市場機制」決定的:產業界的經營效率一部分取決於政府立法與決策效能,無能的政府可以讓優秀的企業和勞工產值嚴重偏低;除此之外,產業界的產值有多少分給勞方,有多少分給資方,這是政治角力的結果──靠資方的聯合壟斷與勞工的團結對抗來決定最後的分配。更簡潔地說:工資是政府效能以及勞資政治角力,相互爭取對「市場機制」的操縱能力,而產出的結果。
台灣的工資偏低,一部分反映著政府的無能,一部份反應的是「資方團結程度遠大於勞方」這個事實。
但是,「揭露22K」網站的行動再度證實:網友的力量可以大到足以引導大媒體的報導焦點,網友絕不能小看大家集結後的力量。在官方畏於財團或迎合財團現實條件下,「反媒體壟斷」必須結合「反媒體愚民」 (或者說:後者更重要),而網路集結的力量應該是現階段改變台灣最有力的力量。
只不過,台大和故宮博物院到現在還沒回應。也許這兩個機構組織較龐大,神經與訊息傳導系統較長且容易斷路或傳導不良,所以訊息還沒傳到大腦,甚至還沒人認為自己該去處理這訊息。我滿懷興致地想要等著看這兩個單位的反應,也期待看到更多「行政院所屬與下屬機構」逐一入列芳名錄。畢竟,行政院才是「非典就業」的創始者與最大贊助人:行政院以「精簡人事」為名把大量工作外包,就是在規避該編列給他間接聘僱的勞工合理退撫待遇 (以前還勉強被叫作「編制外約聘僱員工」,領勞保而不能領公保;現在乾脆被外包單位叫做「工讀生」);勞委會對非典就業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是在贊助非典就業,還有一位短命的勞委會主委甚至乾脆說:非典現象本來就不可能消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