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004年)三月底去賞櫻,在養老公園捨不得離開。十一月底又去名古屋賞楓,在兩個景點捨不得離開。日本的自然景觀就是有種讓人依依難捨的魅力,而且是能跟人的深層情感互動的美,而不是膚淺、浮泛、止於表層的美。
我猜,日本秋葉之美恐怕不是加拿大楓葉所能比擬。
這是我的第二次賞楓,上一次賞楓是2022年底在京都嵐山、保津川和大阪箕面公園驚覺秋葉之美,因而開啟我探索日本自然景觀與獨特人文情感的探索之旅。
近日的賞楓之旅,出乎行前的預料之外。
一個未解之謎
2022年去日本賞楓之前,我曾在2019年底造訪首爾,觀賞過雪嶽山與內藏山國立公園正值見頃的秋楓,以及南怡島的紅葉和銀杏。當時絲毫不曾有過任何深刻的情感或感動,只覺得一大片色彩看似美麗,卻膚淺而無法喚醒較深刻的情感;就如同韓國的明星,臉龐看似姣好,卻止於表層而感受不到任何內在的深刻度。甚至還強烈地覺得:這些美景與美顏都太人工、造作,太不真實而讓我多少有點排拒。
然而在保津川和嵐山寂光院驚覺日本秋葉之美後,我不禁一再思索著:日本的秋葉跟韓國的秋葉到底哪裡不同,為什麼我的感受差異如此之大?
這個問題我迄今無法有讓自己滿意的答案。
也許是因為當時的情境與氛圍差異懸殊。畢竟,當我從保津川乘舟漂流而下時,雖然船夫沿途用日語講解著沿岸景觀與笑話,舟上也滿載約莫20位左右的觀光客,然而大自然的景觀殊勝,強壓過觀光的氛圍。此外,當我在黃昏時進入寂光院,遊客已經稀疏,可以很安靜地仰望陽光穿透楓葉,將近乎透明而略帶黃色的綠意灑落滿眼——那種綠意因為透著陽光而顯得不凡,甚至會讓我因為找不到更適合的形容詞而忍不住地用「帶著靈性、啟迪靈性」去形容。
對比下,內藏山公園之行從一下車就是兩側人行道上滿滿的攤販,進入公園後又滿是拍照的觀光客和喧鬧的卡啦OK廣播(似乎是有人群在集體作樂),嘈雜無比。
情感的昇華與情感的深刻度、細膩度在我的感受裡與措詞裡基本上是同一回子事。不管是要體會細膩的情感,或者深刻的情感,首要條件是必須要靜得下心。心靜了,才能覺察(感受到)較細緻而深刻的情感,也才會漸有「情感的昇華」(其實也可以說是深刻化、細緻化而超乎日常的感受層次,因而謂之「昇華」)。
對比下,內藏山公園的觀光氛圍與周遭的嘈雜、喧鬧遠遠壓倒過一切潛在較深刻、細緻的感受,使得情感與感受都止於膚淺而泛泛的表層。即便韓國楓葉猶如日本楓葉,在這種情境、氛圍的差異下,也不可能感受到韓國楓葉較深刻、細緻之美。
類似的問題其實也發生在京都永觀堂與南禪寺。永觀堂的紅葉固然美,然而身邊觀光客比肩繼踵、擁擠不堪,根本談不上任何雅興。南禪寺光是觀光巴士的柴油引擎廢氣與觀光客穿梭如織的雜沓、喧鬧,就足以焚琴煮鶴,扼殺一切的雅興。
不過,除了周遭的氛圍、情境之外,會不會說日本的紅葉就是不同於內藏山公園的紅葉?我不確知。但是,秋葉要美,除了要有雨水的滋潤和陽光的撒落(穿透),最好還拌著溪水潺潺的聲音。
日本人有此一說:京都的楓葉之美冠絕日本,因為它有著滿滿的濕意浸潤著(空氣中的濕氣、不時的微雨與細雨,以及浸潤著根部土表下濕氣)。對比下,內藏山公園的紅葉似乎確實顯得太枯乾,甚至整座山都似乎太乾燥而欠缺滋潤紅葉的濕氣。
不過,也許我感受紅葉的方式在嵐山和寂光院的啟迪之後,也變了——變得更能感受秋葉細緻而深刻的「靈性」之美。
停車坐愛楓林晚
很多人想到楓葉就會想到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自從驚艷於日本的紅葉之美後,我就老覺得這兩句詩實在遠遠不足以傳達日本紅葉在我情感世界裡撩撥起的那種情懷,而「霜葉紅於二月花」尤其顯得太尋常無奇,配不上日本的紅葉之美。
試著搜尋中國詩、詞裡的相關描述,沒有一個滿意。試圖搜尋日本著名的俳句,也沒有一個滿意。連「差可比擬」的都找不到。
在我眼中,紅葉之美迥異於春花:春花可以褻玩,紅葉只能遠觀。光這一點,就差異懸殊,難以比擬。
同樣的楓葉,透過陽光看是這樣(透明而輕盈,精神奕奕):
從前方看則是這樣(沒精打采,欠缺靈性):如此的差異是陽光所造成的,所以我喜歡仰觀高大的楓樹,看著陽光從上面穿透而過,使得楓葉的顏色透明而輕盈,顯得較具有靈性和較少的物質性(如下圖):
或者至少是從前面斜照,穿透楓樹林(如下圖,事實上現場的感受遠遠超越照片所能傳遞的):
我還是寧可從背後看陽光穿透時的顏色(如下,可惜照片無法傳遞現場那種輕盈而帶著靈性的色彩與感受):
日本楓葉薄而纖細,才會有這種「透亮」的感覺,和輕盈如有靈性的感覺。其他秋葉的葉子較厚,葉型也不夠纖細、優美,即便透過日光的照耀,也顯不出這樣輕盈而如有靈性的感覺。
所以,我猜:加拿大的楓葉再怎麼紅,也不會像日本楓葉這麼吸引我。
然而要看到這種顏色和場景,必須有日照(晴天),而且是紅葉「見頃」的時候。 為了要趕上「見頃」的時機,訂機票和旅館的時候要先查日本網站的「2024年紅葉・黄葉見頃予想」。但是紅葉見頃的預測無法百分之百精準,所以真的到了日本以後,每天的行程必須根據「東海地方の今見頃の紅葉名所」的資訊,決定今天要去哪一個景點。
上面的照片中,除了最前面兩張,其他都是在此行最讓我難忘的「香嵐溪」拍的。而且,機票和旅館的日期都是針對「香嵐溪」的「紅葉・黄葉見頃予想」日預定的(買機票時預測的見頃日期是 11/20,出發前一天已經推遲到 11/24)。
但是到了日本之後,「香嵐溪」的紅葉卻一直處於「色づき始め」(開始變色,還沒到最佳狀態),遲遲沒有「見頃」。於是先去了早已「見頃」的妻籠宿+馬籠宿,次日(週六)再去剛剛「見頃」的郡上八幡。萬萬沒預料到回程時高速公路大塞車,還好接下去的路程是大站(岐阜)往大站(名古屋)的火車,所以依舊有火車可以搭,只是回到旅館時已經很晚。
這次學了乖:日本火車雖然準時,假日高速公路和景點可能大塞車。所以第三天(週日)臨時改變行程,去了八事山興正寺和東山動植物園。可惜兩地紅葉都還沒「見頃」,因而無法研判它們見頃時的模樣。
賞楓跟賞櫻有一大不同:賞櫻名所往往在交通相對便利的地點,且附近相對地容易買到吃的;賞楓名所往往在偏遠山區,附近往往很難買到吃的,更重要的是:通往目的地巴士往往兩三個小時才一班,如果下山時錯過了黃昏的那一班,可能就要等到夜裡、深夜或翌日清晨才有車。因此,事先不只要通過「Google Map」對交通狀況有清楚的掌握與評估,甚至要是前參考過網路上相關的遊記來了解可能的狀況。
我原本預定要在週日去「大矢田神社」,就因為它的最後一段巴士車班很少,而週六的塞車經驗讓我心存忌憚,所以改成週一才去造訪此地。這個地方也很美,但是後來兩天的景點更美。
週二那天(11/26)「香嵐溪」終於「見頃」,但是天氣預測是陰天,所以「香嵐溪」之行只好等到次日(11/27)。11/26臨時決定去看看已經見頃的「岩屋堂公園」。這天陰濕而微寒,公園又交通不便,因此觀光客寥寥可數,公園內更只有一家小小的雜貨店有開(賣五平餅和關東煮)。
但是天仍未雨,猶略有天光。在這樣的天氣與氛圍下,紅葉所撩撥起的情愫迥異於天晴之時:略為陰鬱而又不致於太陰鬱,似懷愁思而不致於真的愁苦,更重要的是還能引發相當深刻而細緻的情感(見下圖):
我在當地逡巡甚久,三點左右雜貨店關了,遊客只剩遠處一兩人,不遠處又有「熊出沒」的警示,心裡有點緊張,胃有點緊,我卻無論如何捨不得離開。日本的好處是:不管多偏遠的景點,只要是景點就幾乎都有自動販賣機。我投幣買了兩罐熱咖啡暖了胃,硬是等到開始下雨(且雨珠不小),才冒雨趕下山去搭公車。
香嵐溪賞楓:得有萬全的準備
香嵐溪是東海(愛知縣+岐阜縣+三重縣+靜岡縣)首區一指的紅葉名所,「溪邊兩岸約4,000 棵樹木形成紅黃交錯的美麗漸層」。唯一的問題是:遊客如織,上得了山不一定下得了山。 網路上的遊記中有一篇出自台灣女孩,她在週六去賞楓,硬是等到見過晚上的「點燈」之後才在六點左右離開,去等到晚上 11點才搭上巴士,去到火車站時末班車早已離去,附近旅館早已關門,只好在動漫屋裡過夜。由於事先讀過這篇遊記,所以我特地避開週末假日。
等到週三(11/27)上午造訪時,這是當地「見頃」後的第一個晴天,離景點還有一段距離就已經大塞車,以至於我乾脆在距離終點三站的地方下車,步行過去。到了現場,滿山滿谷的紅葉,確實美不勝收(參見下圖)
可惜的是,遊客摩肩繼踵,小孩哭聲不絕,攤販嘈雜喧鬧,甚至連耍猴把戲的都來了。所幸,只要往「香嵐渓 一の谷」的方向走去,就會逐漸遠離喧鬧的群眾,而來到較為安靜的地域。反正整座山都是紅葉,即便走得很遠,也還是在令人驚艷的秋色裡。
因為整個香嵐溪景區實在太美,我沿著香嵐溪畔高高低低的小徑往復地走了三個小時,不願意離開林間。到了三點半,因為害怕會有車潮往山上來看夜間點燈而導致上山路賭塞,以至於公車上不來,所以我只好難分難捨地告別景點,到附近的足助醫院站等車。沒想到整整等到超過六點,車都沒來,只好向醫院裡的工作人員求救(用翻譯軟體溝通),拜託他們叫附近的計程車。等計程車到了以後,一路直奔山下的火車站,下山的路卻一路通暢,唯有上山的車道還處於極為嚴重的賭塞。
真的難以相信:即便是蓄意避開週末,即便已經是提前在三點半準備下山,都還是困在山上而下不來。
回到台灣後,我一直想找日重訪香嵐溪,又怕再度困於山上而下不來。為了找出解方,我搜尋了各種可能的資訊。後來,用 Google translate 將中文的「香蘭溪周邊交通壅塞」翻譯成日文的「香蘭渓周辺の渋滞」,再用「香蘭渓周辺の渋滞」搜尋,結果找到 NAVITIME 的「香嵐渓周辺の渋滞情報」上面以地圖顯示當下香嵐溪周邊交通賭塞情況。
反覆查了幾天後,發現大概從 12/2(一)起,香嵐溪周邊就沒再看到交通賭塞的情況。此外,根據 tenki.jp 的「今見頃の紅葉名所」的資訊,香嵐溪到 12/6(五)還是「見頃」。據此看來,造訪香嵐溪的最佳時刻應該是從第一天見頃後再過個六、七天(少於十天),那時候觀光客的狂潮已過,點燈的活動也已過(點燈的活動通常再十一月三十日結束),景點遊客較不密集,下山的車也較好等。
尾聲
我喜歡以名古屋為基地探訪周邊賞櫻和紅葉名所,因為機場入出境都大概只要十分鐘(甚至不到),而機場特快的票又好買(不會有常常的人龍在排隊),景點的觀光客又遠比京都少。
可惜,氣候暖化使得櫻花與紅葉的見頃時日越來越難預測,很容易費盡心思排除來的行程屆時卻撲了空。此外,日本旅遊業不知道是要報復疫情期間的收入短缺,還是全球觀光客多到他們必須「以價制量」,不但關東與關西的觀光景點遊客為患,連名古屋的旅館房價也在狂飆。今年三月住的旅館 2025年要漲約六成。真不知道未來日本旅遊(自助行)的費用會漲到什麼程度?
有時候我不免擔心:「以價制量」的結果是嚇不走嗆俗的豪客,卻逼走了往往收入有限的雅客,以至於日本的旅遊環境終於被嗆俗的豪客摧殘到不值得造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