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如上圖所示,核電的成本愈來愈高(因為安全標準愈來愈嚴),而太陽能發電(最貴的綠能)的成本愈來愈低,兩者在北卡羅萊納州的價格正在跨過黃金交叉。即使沒有政府補貼,連綠能中最貴的太陽能都很可能會在十年後比核能便宜──而且,這個價格還沒計入核電災難與核污染風險的社會成本。 [1]
因此,福島事件之後,比利時、德國、瑞士和台灣相繼宣佈將逐步廢核,埃及、義大利、約旦、科威特和泰國相繼宣佈不再增設核電設施,比利時和日本兩座興建中的核電設施宣佈廢棄不再續建,巴西、法國、印度和美國的好幾個核電廠興建計畫被取消,還有許多計畫被宣佈暫緩執行。[2]
全球核能熱早已退燒,如果你現在還在擁核,會不會太落伍了?
也許你會說:歐陸許多先進國的核電佔該國發電總比例都超過40%(如下圖),所以核電是先進國的表徵。確實,2009年時全球六大核電國(法、德、韓、美、日、蘇)的發電容量占全球總容量的73%。但是,你沒注意到一件事:歐陸先進國的核電機組絕大多數是在1986年車諾比事件之前蓋的!之後大家就愈蓋愈少了。[1]
從下圖的綠色條狀圖你可以看出來,全球新加入營運的核電反應爐數目在1986年車諾比事件的前一年達到高峰後就逐漸減少,福島事件之後應該會加速下降的速度。因而2008年沒有機組加入營運,2009年兩組,2010年五組,而2011年第一季有兩組,而同一時段內則有十一組除役(>九組)。[1]
結果,目前全球主要核電機組都超過25歲,近20年來每年新增的機組平均只有約莫3組。[1]
於是,如下圖所顯示,全球核電新增機組的發電容量大約跟除役機組的發電容量相當,以至全球核電發電量近年來幾乎維持不變或略減。[1]
簡單一句話:全世界先進國家的核電廠都在等待著除役(草菅人命的美國和蘇聯是兩個最大的例外,韓國則應該不能算是「先進國」),台灣也決定要逐步廢核。
廢核不就是因為我們擔當不起核電風險嗎?既然怕核電不安全,頂多忍耐到既有電廠除役,為何卻想要把核一、核二、核三延役,並且讓最不安全的核四商轉?
出乎我意料之外,全世界對於「核能不安全」研究得最透徹而剖析得最精闢的人,或許是一個耶魯大學社會學家 Charles
B. Perrow。他仔細研究過許多空難與三浬島事件之後,在1984年寫了一本震驚學術界的名著《常態性意外(Normal Accidents)》,主張:在面對飛機與核電廠這種超乎人類管理與駕御能力之外的「複雜系統」時,所謂的「意外」根本是生活中無可避免的事件,因為這些「意外」「無法預期、無法被完全了解、無法控制、無法避免」。一篇 Nature 的文章評價《常態性意外(Normal Accidents)》這本書時,說它「改寫了人類對安全與風險的概念」,因為它指出「組織因素與管理因素才是複雜系統失敗的主要原因,高科技災難的原因不再被歸咎於特定設備故障、特定操作員的個人疏失,或者上帝的懲罰。」
黑川清這個東大醫學教授與日本首相科技政策顧問對於福島事件的深刻評論,或許是受到 Charles B. Perrow 《Normal
Accidents》的啟發。
人類終於認識到:人類是科技社會中最脆弱,最容易出錯,卻無法被剔除的要素。
你呢?從過去無數的人命裡學到教訓了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