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補助博士就業,200人「受惠」,多少人受騙、受害?

據報導,國科會「為促進博士後研究員充分就業,及提升產業研發水準,未來計畫透過學校與企業合作,推行『促進博士後到產業界就業方案(暫定)』,由國科會補助每人3萬元,其餘薪資由企業出資,並設最低底薪約5萬7000元,為期2年,預計200人受惠,最快明年初實行。」

很多立委質疑「國內高階人才失衡,博士生失業問題嚴重,若不符合業界需求,國家卻培育這麼多人才,恐造成資源浪費。」這些立委不知道有沒有搞清楚學術界跟國科會在搞什麼把戲!

政府出資三萬,業界出資2.7萬,擺明了業界在吃政府(納稅人)的豆腐,順便低估國產博士的市場價格(比大多數理工科大學畢業生低)。錢總數不多,立委不會多說,但是受害的學生可就多了!

這把戲很多年前就玩過了!出主義的就是專搞論文量產的國科會傑出獎教授。一旦有這辦法,通常是願意跟業界勾結的教授會把博士畢業生安插到業界兩、三年,然後跟學生說:「妳看!跟我做研究就是比較有出路,符合業界的需要。」於是,博士生轉告碩士生,碩士生轉告大學生,從此人力資源源源不絕,論文產量直線上升。問題是,到了業界的博士生後來是生是死?沒人聞問!

教授怎麼跟業界勾結?經濟部有各種獎勵業界研發的專案,審查人都是教授。
這些獎勵案,極高比例根本不需要獎勵:技術層級不高,或者根本是完全買技術,政府貼補,卻用「研發」當藉口。

我認真參加三次審查,經濟部官員對主持審查的教授說:彭教授審查太嚴,影響我的執行成效與考績,以後不要再讓他來了。

但是,跟業界關係良好的教授,只要願意放水,業界連續拿到幾次數千萬的補助,總會願意偶而給教授好處。何況,用2.7萬雇一個博士,工資低到跟任何大學生一樣,有何損失?

我過去接業界的委託研究計畫,從來沒拿過政府半毛錢。有用的研究,業界再多錢都願意出;沒用的計畫,業界偶而也願意出,但其中都有鬼。

國科會用「錢少」做藉口,真正的目的恐怕不是「促進博士就業」,而是「促進博士生入學」,以便幫這些「產官學研」勾結集團找廉價人力。

各位碩博士生們:眼睛睜開一點,補助200人,只怕會有2萬人受騙、上當。台灣的學術界真的愈來愈不像「知識經濟」而像「神棍經濟」了。難怪有人敢掛著「X教授」頭銜賣能量水,這跟學術圈內在搞的「神棍經濟」有何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