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

心情記事(1)


我用 Blogger 提供的各種流量統計工具進一步分析,看起來這個部落格好像已經變成「高教部落格」了。從網路上的一些討論與回應看起來,似乎有不少人希望我在揭弊之餘可以進一步提出「五年五百億」的替代方案。

我最後會提「替代方案」,但是台灣最大的問題不是在於欠缺一個「大學該如何評鑑」的方案,而是在於從不願意去想清楚「大學為何存在」,「大學為誰存在」。所以我必須先把這兩個問題釐清楚。可惜「學術自由的本意與淪喪 」這一篇文章閱讀的人太少,其實我是把它當作「學術評量」的一般性理論基礎來寫作的。想思考高教前途與亂象的人,希望你們都看一看。今天高教的亂象有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用一個制度想要去達成三種相互衝突的目標:作為社會良知的學術(憲法保障時的期許)、培育學生專業能力與人格養成(這兩個目標就已經經常彼此衝突),以及當產業發展的尖兵,帶動產業發展(這是國外學術評鑑的起源,但必須先本土化,才不會「用美國政策治台灣,逼小孩玩大車」。



所有制度設計都必須要掌握住「興利」與「防弊(除弊)」兩個面向,一個弊大於利的制度不但沒有存在的價值,還應該要立即剷除。因此,假如我們一頭熱地只想要為大學評鑑設立制度,而不去徹底想清楚「評鑑的目的是想要興何利,除何弊,防何弊」,我們設計出來的制度必然弊大於利(在明眼人眼中)。不僅如此,把一個設計周全的制度交給一群不明是非的亂黨、亂民,結果還是禍患連連。

所以,我最近一、兩個月還要再花幾篇文章去釐清大學的角色定位,以及各種制度可能的弊端,讓當局徹底搞清楚主要的理論基礎,再來提出我的建議。

我收到很多信,但是無法一一回應,在此跟來信的讀者說抱歉。

有一位醫生來信,我很想把給他的回信跟所有讀者分享,希望讀者有機會時可以跟醫生分享:
我知道台灣的現行醫療體制經常剝削醫生,把他們當作醫院牟利的工具,這會使當初懷抱著熱情與理想進醫學院的人飽受折磨。
        但是,我還是想鼓勵你:有兩種人要努力保持熱情,醫生和老師。前者解除人身體的痛苦,好的老師可以解除人心靈的痛苦。
         我的求醫經驗讓我深感:沒有熱情的醫生往往會加深病人的絕望,有熱情的醫生會協助病人克服身體的痛苦。所以,醫生也深深影響著病人的心靈。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很想像史懷哲一樣,去重頭學醫,把自己的餘生奉獻給需要的人。
       其實,沒有熱情的老師跟沒有熱情的醫生一樣,經常會加深求助者的痛苦。

我很期待讀者去看我的影評「關於女人與性――《我的母親》賞析」、「《香料共和國》――愛,超越一切的範疇 」,以及未來將貼出的一系列阿巴斯影評。偉大的人文情感才是社會進步與個人幸福的最大動力。

我想藉此跟潘正正和自稱「林北」的昔日學生說:謝謝你們讓我知道我在你們身上產生了什麼樣的作用與成效。做為老師,最大的感動來自於看見學生的成長。也期待我所有的讀者記得:在每年教師節給感動過妳(你)、拉拔過你(妳)的老師寫個信,讓她(他)知道妳(你)曾經如何受益。假如妳跟我一樣相信既有制度虧待他們,你們的信將是他們最大的鼓舞。

說實話,若非社會現實上的需要,我根本懶得去思考「大學評鑑」,更看不起需要拿獎助金才能「卓越」的人。因為錢而「卓越」的人,根本不配當老師;有本事去 Intel 等跨國公司拿鉅款吧!

最後一件小事:我文章裡的性別(「妳」與「你」)往往沒有特別的性別意涵。有時候故意用「妳」來表示「妳(你)」,因為我不喜歡中文裡無特定性別時一概用「男性」的習慣。除此之外,常跟我通信的人(或者說社運圈、人文圈與成長團體裡)女性比例偏高,我打字時電腦會按我習慣挑女性的「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