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8日 星期日

英語世界的另一個熱門話題:Reversing globalization

2002 年到2008年之間飆漲的油價帶動了英語世界第二個熱門話題:高油價會不會使得全球貿易萎縮(Reversing globalization)?

理論上當然是會,尤其是對於哪些「運費╱零售價」比值愈高的貨品(糧食、肥料、代工的半成品或零組件),影響愈大。這些是什麼貨品?剛好是民生必需品!但是,也有經濟學家說,國際貿易的目的是多元的,運費只是考慮的因素之一,因此油價高漲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應該很有限。

經濟學的典型見解就是這樣:影響國際貿易的因素有很多種,有的會受油價影響,有的不太會受油價影響:因此看你喜歡強調哪一個因素都可以,反正正反因素相抵之後沒有人真的知道最後的變化到底是正或負;就算很例外地可以證明最終的影響一定是負的,想要把影響程度給量化就是很困難──因此,如果你硬要堅持說高油價不會導致全球貿易規模萎縮,你至少可以說:「就算全球貿易規模會萎縮,程度也很有限。」當你這樣說的時候,別人真的很難抓到你把柄。


因此,除了台灣的經濟評論總是口徑一致(另一種台灣經濟奇蹟)之外,舉世關於經濟問題的討論總是各執一辭,很難有結論。也因此,關於「高油價會不會使得全球貿易萎縮」的經濟學論文不容易發表。就這樣,我在 Google Scholar 進行學術期刊文獻搜尋時老是找不到較明確、深入而完整的分析。可以說關於這個問題的嚴謹期刊論文簡直是鳳毛麟角,根本無法用以拼湊出對台灣有用的概貌!

不過,國際投資銀行的首席經濟分析師可無法在這個問題上不表示意見──如果「 高油價會導致全球貿易規模萎縮」是事實,銀行整個投資策略可是得要做大幅的調整。譬如,中國對美洲的輸出可能會減少,導致台灣、日本、韓國等提供中國上游零組件的產業萎縮,而美洲的代工產業則興起,取代過去的中美貿易。果真如此,資金將必須從亞洲撤出,移往美洲。加拿大最大跨國投資銀行 CIBC World Markets 的經濟分析師確實做了這個建議,摩根史坦利的經濟分析師也做了這樣的預言。但是經濟學家(Economist)卻持相反意見。

要決定是非,得要有實證的資料。剛好有人手上拿到一份1998-2008年中國對外貿易的海關統計,可以進行實證的分析,而獲得了幾個主要的結論:(1)中國出口的貨品通常含有來自於日本、韓國和台灣的零組件,從零件到成品需要多次跨國運輸,因而運費佔成品零售價格的比例偏高,確實較明顯地受到高油價的影響而規模萎縮;(2)但是前述影響只使得中國出口貿易對距離的彈性係數上升5-7%;因此影響程度不大;(3)空運的貿易影響最小。

所以台灣可以鬆一口氣,繼續仰賴「兩岸三地」的貿易模式,以及代工產業?

1998-2008的油價上漲可以使得「 中國出口貿易對距離的彈性係數上升5-7% 」,如果2020以前油價再上漲一倍到兩倍而達到 IMF 預測的每桶 226~600美元,前述的彈性係數會再上升多少%?小心這個倍數可能會是指數增漲!

因為過去油價超低,只佔零售價的一個極小的百分比,因此油價剛調漲時消費者還受得了;而且1998-2008的世界經濟局勢還好,當消費者以為油價與物價上漲遲早會度過時,他們的模式變化較小。但是2020年時油價如果漲到 IMF 預測的每桶 226~600美元,它的背景將是全球經濟持續疲軟已經超過十年,消費者已經受不了實質所得持續下降十年。在這背景下油價再漲三、五倍,「 中國出口貿易對距離的彈性係數 」的上升幅度絕對會超過「3~5 x 5-7%」,甚至有可能到達30~60%。

不管經濟學家怎麼說,許多美國公司已經開始把一部份的代工基地移回美洲,甚至於美國;紐約時報也在2008年八月就開始認真地在討論全球供應鏈的改變驅勢

對於一直仰賴外銷導向與代工產業的台灣而言,這將意味著什麼?政府、學者乃至於每一個關心自己未來的人真的都該認真去想一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