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台灣的中研院有這種院士嗎?

中研院18位院士連署反對國光石化案,這是一件稀有而值得記憶的事。更早以前11 位院士憂心政黨惡鬥而連署,其他時候的連署多半帶有藍綠色彩,似乎台灣的學術圈對藍綠問題的興趣遠遠高於是非黑白的問題。

今年一月份,剛滿 42 歲的劍橋大學數學系教授 William Timothy Gowers 以小蝦米鬥大鯨魚的姿態在他的部落格裡向學術出版界巨人 Elsevier 宣戰,指責該公司以不當的高昂價格和可鄙的手段逼迫圖書館購買沒價值的期刊(手法是把不可或缺的好期刊跟沒人要的濫期刊綑綁在一起成套販賣),而開啟了學術圈一連串的聲援,終於逼迫 Elsevier 不得不略為妥協,做出希望檢討過去並跟學術圈和解的姿態,同時撤回它在出版商聯合反對「Open Access Bill」的連署

老實講,Elsevier 的手法雖然極端可議,但是被綁架的是圖書館,出錢的是政府和學生,不關 William Timothy Gowers 個人的事,所以他也只能在部落格裡公開宣布他個人對 Elsevier 的抵制行動(不投稿、不審稿、不擔任編輯),並且仔細剖析他採取這些行動的理由和考量,婉轉地呼籲其他人跟進。但是,做這種事能有什麼好處?就像 Timothy Gowers 說的,過去他不敢採取這些行動,因為怕被誤以為他跟作者或編輯有私怨,或者質疑編輯群的立場與為人(因為他們跟 Timothy Gowers 所指責的出版商配合)。為免誤會,所以他公開表態並說明立場與理由。

寫到這裡,一定有人搞不清楚我在說什麼,也搞不清楚 Timothy Gowers 那麼大的動作到底在反對什麼。其實,只為了反對台灣人心目中的一件小事: Elsevier 的期刊貴得離譜(利潤37.3%,而蘋果電腦的利潤只有24%)而且行銷手法可鄙(把不可或缺的好期刊跟沒人要的濫期刊綑綁在一起成套販賣,藉此逼迫圖書館購買沒價值的期刊)──其實本文一開始就說了。

那麼  Timothy Gowers 爭什麼?爭個「是非」,如此而已!偏偏整個台灣的學術圈根本就沒幾個人在乎與自己利益不相關的「是非」!台灣有哪個中研院院士會為了爭個與自己利益不相關的「是非」而大動作地與全球最大的學術期刊出版商對抗?我想不出來!

這就叫做「學術風範」與「道德勇氣」!學術就是爭個是非,不會說數學家管出版社就「不務正業」或「哇!數學家也有道德勇氣耶!」,39歲就當選英國皇家學院院士(Fellow of Royal Society, FRS)的 Timothy Gowers  甚至說,「假如開發中國家的科學家買不起這些期刊,那就給予我們更充分的道德立場去對抗  Elsevier。」你看他管到多遠去!

台灣學術圈內的人對這種事會有什麼反應?我相信不會有任何反應:出錢的是政府,人家敢賣那麼貴是他有本事,不服氣的話你去辦個期刊,看有沒有人要買!

Elsevier 妥協了,但是 Timothy Gowers  和後來聲援他的學者贏了沒?很嘔,不算贏!但是他們早就知道這一場仗不好打。

 Timothy Gowers  這一場被稱為「學術之春」的戰役,其實只算是一場大戰(War)中的一個零星戰役而已。這一場大戰(War)的主戰場在美國。

美國政府每年花大筆經費給許多研究人員,他們的研究結果每年產出大約65,000篇有審查制度的論文,但是這些論文的智財權卻全部歸屬於出版社,公眾永遠必須另外付費才可以閱讀。因此美國國會議員在 2010年提起一個「聯邦研究成果公共化法案(Federal Research Public Access Act)」要求政府出錢的研究必需發表在特定期刊上:這些期刊必須同意在論文出版滿 60 天後將版權無償釋出,以便公佈在民眾可以免費下載的數位資料庫裏。可惜各大學術出版商聯合起來反對,使得這個法案無疾而終(untimely death)。

今年二月底 Elsevier 的妥協只是學術圈一時的勝利,三月份法案在國會被封殺則很可能是出版界的大勝利。說不定 Elsevier 早就已經算準這結局了!

但是,Timothy Gowers 還是為學術圈再立下一次典範。這才是真正的「學術傳承」!